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   1918年1月,美国医生迈纳发现了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政府未能提高警戒,民众还沉浸在战争的狂热中,大量士兵被派往战场。为不影响战局,各参战国大都实施媒体管制。英国的“战时机制”使此前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难以发挥作用,有医学刊物公开宣称“流感已全然消失”。8月,美军登陆地布雷斯特成为重灾区,流感病人占据着比伤员更多的床位。各交战国疫情防控信息交流也极为不畅,难以形成国际协调机制。至10月,美国死亡人数达20万。德国全年死亡160.1万人,其中军队死亡38万人,德国国内危机加重。各国政府陆续开始隔离传染源,关闭各类公共场所有城市甚至拒载未戴口罩的乘客。在严格管控下,大流感疫情于1919年渐趋消退。1920年,国际联盟特别添设了国际卫生组织作为其附属机构,这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政府很少对医学科研予以支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罗斯福总统的主张下成立了科学研究和发展局,使4个分散而独立的科学研究系统联合在一起,对全国的科研资源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在医学领域,国家对科研活动的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研究的发展,从而对以科研为动力的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战争爆发调动了全国的爱国热情,以拉斯克夫人为代表的基金会和私人组织也积极投入财力和人力,支持医学科研活动及医学教育事业。二战期间,科研基金主要投向了大学、研究机构等,形成了以大学和研究机构为基础的科研体系。二战使大学拥有了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而更有效地开展科研活动,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摘编自张艳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大流感爆发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影响。
2023-09-29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鄂西南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于1955年颁布了第一个卫生防疫法规,197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8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1995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从1990年的185.69亿元增加到383.09亿元。这些措施(     
A.推动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B.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
C.使我国建立了健全的卫生防疫网络D.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3 . 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广州市公、私立医院赠医时间表。由此可知,当时的广州(     

医院名称

赠医时间(周日及例假除外)

中山大学第二医院

每日上午11点—12点(药费从廉)

光华医院

每日上午11点—下午1点(药费从廉)

妇孺医院

每周一、四上午10点(筹金半角,药费薄收))

博济医院

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每日上午10点—12点;妇科、产科每周一、三、五下午2点—4点;牙科每周二、四下午3点—5点(诊金免收药费从廉)
A.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B.医疗慈善救助成为政府应尽的责任
C.社会力量是医疗慈善事业的主力D.医院服务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4 . 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1月28日发布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调查地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8%,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分别为96.1%和97.6%。调查地区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趋缓,费用增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这反映当代中国(     
A.医疗保险报销程序更加严格B.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C.医疗保障体系辐射范围较广D.人民群众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却暴露了一些问题,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注重市场竞争和大投入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而不是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美国(     
A.公民未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B.医疗体系具有清晰的霸权国家特征
C.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束缚D.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
2022-08-13更新 | 622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近现代日本有关传染病防治的立法情况,这表明
近现代日本有关传染病防治的立法
时间法律名称主要内容
1897年《传染病预防法》第一部传染病法律,对防疫经费保障进行了制度设计,规定法定传染病实行“公费医疗”制度
1999年《感染症预防法》防疫基本法,对防疫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
2012年《新型流感等对策特别措施法》在法律层面弥补了日本过去缺少体系性防疫应急机制的制度短板,同时也以立法的形式初步确立了防疫应急经费保障机制

A.传染病经常大规模流行B.政府主要代表人民利益
C.通过立法完全消灭传染病D.重视社会保障与国家治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医药文明,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中国已建立医事管理制度,医巫分业、医疗分科。春秋战国以后,医学战胜了巫术。汉代的《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闻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公元5世纪,医学教育体制创立,使医学教育逐渐由师徒、父子传授制,过渡到官办医学校的教育。在政府的鼓励下,在“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思想指引下,读书人逐渐改变了“医为小技”的观念,这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明朝李时珍所撰的《本草纳目》是一部中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摘编自李经纬《中医史》

材料二   自辛亥革命起,中医药学就被视为旧文化传统的一分子。医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持轻视甚至反对态度,主张用西医取代中医,认为中医落后于时代。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西医专门学校而没有涉及中医。1929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规定了6项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这就是历史上的“废止旧医案”。抗日战争后,政府对抗战中仅存的中医横加摧残....在审查制度下,绝大部分中医已无法继续开业。

——摘编自《历史上的中医废立之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统中医药学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传统中医药学在近代陷入困境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
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
2022-02-28更新 | 4050次组卷 | 39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迟自西周开始,已经就医药事物而设官立制。后来,伴随着政治和秩序对于关照民生的需求,医疗制度形成并能够日益发展。汉代出现太常太医令和少府太医令两种职能上有所区分的官职;北齐发展为太常寺太医署和门下省尚药局两种机构,并初置为太子服务的门下坊药藏局。隋炀帝时将药藏局归殿内省。实现了药藏局职能与隶属关系的统一。唐朝建设医疗制度,因革汉、北齐、隋之制而损益之。……唐代在中央设立了各级医疗机构;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包括医博士、助教以及医学生等。配合这些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设置,唐代还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最集中的体现是唐令中有专门的(医疾令)。此外,根据各个时期需要,唐代的皇帝还曾针对医疗问题发布过一些敕文,如玄宗时期的(考试博学多才道术医药举人诏)等。       

——摘编自程锦《唐代医疗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     1820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开设一家眼科诊所,随后政府和民间人士相继开办了数目可观的新式医院,到1920年,在大城市新式医院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医家”,成为医疗机构的主体部分。在工作效率上,近代医院制度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使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在医疗行政方面,1905年清政府开始设巡警部(兼管卫生事务),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卫生司,医院不再是传统的专侍皇宫的太医院,它的服务对象是京城官吏和居民,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西方医疗制度还开启了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之先河,各方的努力下尤其是各地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医学人才的培养迅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整体传播,改变了单一的中医学独立存在的局面,中国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中国人的医疗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马伯英《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的特点及唐代医疗制度完备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医疗制度的变化。
2020-08-29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网课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