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顾方舟,我国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1955年,他从苏联医学科学院毕业后毅然回国。1957年,他临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次年分离出“脊灰”病毒,为免疫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疫苗问世后,他冒着死亡的危险以身试药。之后,他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脊灰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指导了我国数十亿份疫苗的生产与鉴定。同时,他借鉴中医制作丸剂的方法,创造性地改良配方,把液体疫苗融入糖丸,研制出了糖丸疫苗,使上百万的孩子免于残疾。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20191月,顾方舟在生命最后留下两句话:“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20199月,顾方舟被追授“人民科学家”称号。

——摘编自王树惠等《使命与奉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方舟被追授“人民科学家”称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方舟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3-12-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景博中学、永宁县上游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开始将中医带至更远的中亚乃至欧洲大陆,但还只是零星的,松散的,规模不大,不成体系,但一部分药材作为重要商品也非常受欢迎。 当阿拉伯人经由海路来到这个东方的富庶之国,大量的药材也随着浩浩荡荡的商队漂洋过海,先是被运往阿拉伯,随后转销欧洲和北非,中医也同这些药材一起,被介绍到商队途经的各地。在这些地方,中医知识为当地医学吸收、借鉴,为当地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直至17世纪,西方旅游者、外交官特别是传教士开始大量、系统地翻译中医典籍,中医在欧洲引起了普遍关注。

—于智华《中医》

材料二 与宋元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相对积极的政策相比,人口更多、瘟疫更为频繁的明清时期变得日渐消极了。瘟疫的救疗在技术上要比饥寒的赈济复杂得多,在当时的社会医疗条件下,官方实际上难以全面担负起复杂的疫病防治责任。与之相反,日渐兴起的民间社会力量,特别是其中的乡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疫病救疗活动,对维护瘟疫中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江南平均每年有2.44县次发生瘟疫,但在《清实录》中却鲜有反映。 疫情无法“上达天听”,匿灾不报、粉饰太平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摘编自余新忠《明清以来的疫病应对与历史省思》

材料三 1895年,德国人伦琴发现了X射线,几乎在同时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可视化诊断方式开始进入到医生们的视野。

1916年《博医会报》(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在华创办)上,马士敦医生以“中国缠足之恶”为题,对中国的缠脚风俗进行了报道,并利用X线技术对缠足产生的危害作了说明。

《科学画报》1933年在上海创刊,蔡元培、竺可桢、吴有训、茅以升等都曾是该杂志的撰稿人。经统计,1933年至1949年,《科学画报》中有关X射线知识的文章就有数十篇。

1937年,柯达公司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投放了X光机系列广告。其中一则广告写道:“在病家未得放射线照相检验之利益前,殊少拒加手术或治疗者。盖经放射线摄影后,其精确之结果,即可消除一切疑虑,而病状实情得以格外明了也。”近代以来,中医逐渐边缘化。 民国时期陆续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对待中医中药的态度,如“废除中医中药”“废医存药”“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

——摘编自张大庆、陈琦等著《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医和中药材传播到欧洲的几种途径。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日渐消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医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3 . 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造成约2500万—1亿人死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事后的科研表明,流感第一个病例于1918年春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城的军营,随后因美国参战而传播至欧洲。因为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美德和所有欧洲参战国,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一切可能有损于前线士气的事情都不允许报道,更不允许把区域流感渲染成“瘟疫”。整个欧洲,只有中立国西班牙的媒体不受管制,他们也不用报道战争,每天就报道自家的流感情况,全球媒体也迅速跟进,甚至还给西班牙流感病毒起了一个名字,叫“西班牙流感”。就这样,媒体确定了这个名字,并且流传。

材料二   德国将军鲁登道夫在一战回忆录中写道:“这是件令人悲伤的事情,每天早上都会听到参谋人员对流感病例数目的详述,以及他们对部队糟糕情况的抱怨”。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西班牙流感”与一战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西班牙流感”第二波次传播的特点。
(3)若要从历史考察的角度来修正“西班牙流感”这个名称,请你从下表中选择最适合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最适合修正“西班牙流感”名称的材料此材料适合使用的理由
1918年各国卫生单位的疫情记录
1918年各国疫情新闻报道的内容
1918年西班牙的疫情升降曲线图

2023-11-16更新 | 141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4 . 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计划”等计划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防疫体系尚未真正建立B.未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新成果
C.世界卫生组织的影响力有限D.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2023-11-08更新 | 207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年来,国家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患疾。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助管理。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促使早日康复。这表明(     
A.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B.中国逐渐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
C.中国政府贯彻1949年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
D.国家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建设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
6 . 下边为解放战争期间东北鼠疫流行范围及其死亡人数相关情况统计,据此可知(       
东北解放区鼠疫防疫情况统计表

时间

死亡人数死亡率

1947年

8

25

93

633

23171人76.4%

1948年

2

26

75

333

3928人71.5%

1949年

1

17

39

96

4272人61.1%
A.东北地区防疫体系逐步建立B.经济发展推动防疫工作开展
C.战场形势变化促进防疫进步D.鼠疫防治医疗科技取得突破
7 . 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疫灾是人类灾害链网中的顶级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中国古代先民对疫病防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伤寒杂病论》《温疫论》等中国古代疫病防治的集大成之作对于古人战胜疫病起到了积极的技术支撑。统治阶级对疫病会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皇帝们一方面下诏罪己,另一方面采取措施:汉元帝“……募徙贫民,县次给食。宋徽宗设置安济坊(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医院),宜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统治者重视疫情信息的上报与处理,还采取保护水源,改善城市卫生的必要措施从根本上加强对疫灾的治理,甚至于官员的政绩考核奖惩都与疫病防治挂钩。……明代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疗制度……有清一代在明代疫病治理方略的基础上,又有改进。

——摘编自《中国古代防疫措施探析》《中国古代防疫思想变迁》等

材料二19世纪后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爆发,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流行病肆虐的恐慌中,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的迹象。《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明确国家和政府在维护公共健康中的职责与作用,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这属于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为了规范防疫制度,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该研究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在工作大规模展开后,各大城市都组织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重点是宣传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大城市进行了很多环境卫生工程建设的工作。同时,清除城市垃圾,消灭病媒昆虫,改善环境卫生。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预防肠胃系统传染病的饮水卫生、城市饮食卫生管理等方面,全国各地也都做了不少工作。1951年9月7日,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的贺诚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称:经过21个月的艰苦工作,全国范围内历史上的疫区、少数民族地区、国防前线、政治中心、交通要道及经济命脉等,各种疫病发病人数均大大减少。

——摘编自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述论》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政府防治疫情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开始向近代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赈济制度已经衰落,传统的家庭救济模式也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立法工作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已经略见成效,例如1915年仿照欧美《济贫法》制定的《游民习艺所章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福利立法,则以1943年《社会救济法》为其典型,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的弱势群体与受灾民众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由于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福利立法产生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聂鑫《近代中国社会立法与福利国家的建构》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劳动保险法规,至1957年,“初步建成了以国家责任为主体,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

——摘编自胡晓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
2023-03-05更新 | 997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颁布了包括医疗保险服务、失业救济、养老和教育等法案,确保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这些法案的实施说明西方国家(  )
A.减少了国家干预B.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C.发展了社会生产力D.调整了产业结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