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疫情防控考验社会治理能力,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卫生观念传播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治的特点及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唐代到新中国初期疫病防治对我们当前疫情防控的借鉴价值。
2022-05-0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份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2 . 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通过长期和疾病作斗争,总结了丰富的经验。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元明清时期,瘟疫流行,温病学得到了长足发展。自近代以来,社会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使中医药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中医药界面临危机四伏的险境。

——摘编自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等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发展大事件

年份

事件

198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3

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

2015

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

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法》

20032019

SARS时期、新冠肺炎突发时期再显中医药神威。

2019

国内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809个,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朱建平《中国医药与改革开放40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医药在新中国焕发新生机的原因。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初期,各种传染疾病肆虐,卫生防疫条件落后。面对恶劣的卫生状况和经济形势,1949年,中央宣布成立卫生部;次年,卫生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会上专门论述了“团结和改造中西医”的问题,一直以来轻视排斥中医的现象仍未得到解决。195410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贯彻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的社论》,为中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卫生部设立中医司。随后,各省(自治区)地(市)级卫生部门先后设立了中医处、中医科,承担中医医疗预防、中西医结合诊疗等职责;到1958年,中央发布了《中医师暂行条例》和《中医诊所管理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令法规;1960年间,中医医院数量增加到330所,中医学徒达8万多人;中央在各地组织大批中医工作者整理、总结、研究古典医籍和老中医的经验;并成立了中国药材公司,统一经营中药材。

——摘编自中央文献编辑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医事业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事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事业发展的意义。
2022-09-0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医疗资源贫乏,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沿海地区。194911月,卫生部设立了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传染病、交通检疫、环境、食品、学校与劳动卫生和卫生监督等工作。1952年,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掀起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血吸虫病、黑热病、鼠疫、麻风病等得到有效治理。之后,逐步组建了包括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体系。60年代中期,城市形成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门诊(所)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农村形成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均集预防、医疗、保健于一体。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69732个,专业医院9293个,卫生技术人员2463931人,中医院与中医院校广泛建立。

——摘编自李玉荣《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与中国卫生事业》

材料二   1911年国民健康保险法》规定工人参保由工人、雇主和政府共同出资,参保工人可免费接受全科医生诊疗。二战期间,战时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的免费诊疗范围扩展适用于遭空袭的伤员、服务业人员、生产军需产品的工人、特定的慢性疾病患者,最终适用于战时所有行业的工人和其他需接受医院治疗的人。《1946年国民医疗服务法》强调卫生大臣有责任促进建立全面的医疗服务,据此建立了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大区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机构管理,地方卫生当局负责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全科医生服务管理。

——摘编自李鸻《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行政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新中国与英国医疗卫生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二战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医疗卫生成就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起,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84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该法明确规定政府必须设立国家和地方卫生委员会,为英国的卫生改良运动奠定了改善城市卫生和市民健康状况,控制结核病、伤寒、霍乱等传染病的基础。当时的英国社会和卫生改良运动的内容包括反对消费烈性酒,降低婴儿死亡率,进行监狱和精神病院改革,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和药房等。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注重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及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欧洲一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材料二 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奠基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1949年10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多项除疫法规条例,以及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1949年11月,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国家注意统筹城市乡村公共卫生协调发展,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任务。这些基层机构的卫生医务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公共卫生活动,成功执行公共卫生计划。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医人才少,又多集中在城市,数量在西医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城市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中西医结合成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指导方针之一。通过努力,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新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上的成绩和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获益”的“中国模式”,并在世界其他国家宣传和推广。

——摘编自胡克夫《试论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似之处,并简析中国与欧洲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意义。
(2)根据材料,概括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形成“中国模式”的优势。
2022-10-15更新 | 186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昆山市震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宗教医学是人们疗治病痛的主要途径。16至17世纪,瘟疫频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基督教会束手无策,神职人员纷纷死亡,民众对教会的权威性和神圣性产生怀疑。这时期医学界对疾病的认识已经向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病理观转变,建议当局注意城市公共卫生,民众重视卫生保健,并以放血、催吐等疗法取代祈祷、观瞻圣物。政府则以医学隔离、清扫街道等手段进行防控,严禁举行相关祭祀活动。在地方政府和议会推动下,伊丽莎白女王授权枢密院编纂《政令大全》,加强对地方防疫的管理。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材料二   为应对西班牙流感等全球医疗和社会危机,1921年国联卫生组织成立。二战后,国际社会仍面临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如霍乱、鼠疫、黄热病等,亚非拉国家普遍缺乏基础医疗设施,无法有效应对,死亡率居高不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成立,标志着全球卫生与流行疾病控制的新时代,国际合作共识加深。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疫苗接种,处理贫穷与卫生问题,保障世界不同区域的基础医疗建设,传染病防治取得重大进展,死亡率逐步下降,之前曾威胁世界60%人口的天花基本被根除。

——摘编自[英]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医疗与帝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防疫策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背景及其意义。
7 . 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古代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

——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模式,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应对疫病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意义。
2022-04-05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金鸡纳和青蒿素

材料一   金鸡纳,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灌木,其树皮可以分离出一种生物碱——奎宁(Quinine),奎宁可以预防和治疗疟疾。

新航路开辟后,各种疫病尤其是疟疾,成为欧洲殖民者向热带大陆扩张时面临的主要瓶颈。17世纪,随着向欧洲人向东方寻找香料的脚步,他们也开启了殖民药用植物学勘探浪潮。1630年,金鸡纳被发现并得知在当地可以治疗疟疾,随后从秘鲁出口欧洲。但由于欧洲传统医学和教会的反对,采用金鸡纳的治疗方法并没有被普遍使用。

18世纪,人们开始研究金鸡纳植物。植物学家们建立了金鸡纳植物属并将具有药用价值的金鸡纳概括为12种。1820年,法国化学家成功分离出金鸡纳中的奎宁成分,确定了金鸡纳的成分。此后金鸡纳的抗疟作用得到了欧洲的认可,奎宁在欧洲海外探险中大量使用。

19世纪上半叶,金鸡纳已成为南美各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但非科学的采集方法导致金鸡纳树皮日益稀缺,森林也遭受破坏。19世纪50年代开始,欧美各国都开始尝试移植金鸡纳。最终荷兰和英国成功地将金鸡纳移植到东印度地区。19世纪末,东南亚金鸡纳种植园迅猛发展。到20世纪初,全球性的金鸡纳种植园网络基本形成。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解读金鸡纳的发展史。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向中国求援。1967年项目启动,60多个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这个科研集体,屠呦呦被任命为课题组组长。到1971年10月,历经190次失败后,在191号青蒿乙醚中,中性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结果显示,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100%。

为尽快应用于临床试验,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以身试药的报告,并得到同事的响应。1972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成为首批人体试毒的“小白鼠”。经过一系列试药观察,受试者情况均良好。至此,青蒿素的提取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后开发的双氢青蒿素在制药企业投产后,被广泛用于各种疟疾的治疗。

2015106日,接到获诺贝尔奖通知的屠呦呦说:“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工作者的认可。”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屠呦呦等人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2-08-16更新 | 329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瘟疫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也考验着当代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黑死病14世纪,当时是“小冰期时期”,由于战争等原因导致鼠疫大流行,当时被称为“黑死病”。“黑死病”流行于整个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中世纪欧洲约有1/3的人死于黑死病。
天花等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霍乱19世纪中叶在英国频繁发生,1854年夏天爆发于伦敦,英格兰共约5万人死亡。据研究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饮水源出了问题。

——据:【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等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是半导体、纤维光学和卫星实际上已经消灭了地理上的距离,引起市场经济的日益一体化,另一方面使传染病传播速度加快,范围扩大。快速发展的国际经济贸易,使人口日益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传染病也随之流行到各国。频繁的人口流动使得传统的隔离方式根本无法生效,也使得一国爆发的传染病会迅速的传播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据中国官方宣传材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1)阅读材料一,分别简要概括三个历史时期瘟疫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瘟疫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指出我们的应对之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倡导“民安国稳”。中国历来重视传染病的防治。秦汉十分注重用法律来控制传染病,用药物防治。秦律规定,凡麻风病人都要送往“疠迁所”隔离起来。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提到了用药物防治传染。从魏晋到隋唐时期,疫情发生后,一些官员采取赠药和在交通要道上晓谕药方的办法来加以控制。

最重视防疫和治疫的莫过于两宋。朝廷大量修订、编撰和印行医书。由政府出面整理和推广医书和药方,倡导戴口罩,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惊人的创举。

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对疫情也比较重视。康熙皇帝还亲自研究天花,大力推广种痘法。

毕竟种种限制,古代防疫控疫的效果远不如近现代,灾难得不到有效遏制。

材料二:   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上,中国人民也曾饱受传染病的痛苦,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退却,而是从一次次的疫情防控中积累经验,提高了整体健康水平。

1910年东北鼠疫的流行对中国现代医学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促进中国初步建立了现代防疫体系,奠定了中国公共卫生的基础。当时有个著名的中国医学家伍连德,采取了推广口罩使用、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患者、集中火化鼠疫患者尸体等多种防治措施,在短短的4个月就成功控制住了本次暴发的鼠疫。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在公共卫生疾病控制上面取得了很多重大成绩。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毛泽东主席的倡导之下,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迅速地展开,有效控制了鼠疫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切实改善了群众的健康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改进医疗设备,特别是开发疫苗。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之下,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学专家发明了疫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疫成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现代医学和国家英明决策的成果。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防疫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防治传染病的措施和效果。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以来我国传染病防治有哪些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