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急性传染病,古人十分强调早预防、治未病。《黄帝内经》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中医认为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抗邪的能力,也包括自身的抗病、康复能力。《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设空邸第为置医。”明确规定设置隔离病房治疗,以免疫病传播。晚清名医余伯陶在《鼠疫抉微》中指出:“避之之法,厅堂房室,洒扫光明,厨房沟渠,整理清洁,房内窗户,通风透气。”

——摘编自王星光《中国古代对疫病的认识与防治》

材料二   194910月下旬,察哈尔省察北专区突然爆发鼠疫,1027日,毛泽东指示召开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由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任主任委员,组建防疫总队分赴察北、绥远、张家口等疫区开展防控工作。广大卫生防疫人员迅速开展诊疗、尸检、捕鼠、消毒、隔离观察、防疫注射等各项防控工作,经过近20天的连续奋战,察北鼠疫疫情得以控制。尽管新中国第一次防疫战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新中国卫生防疫的薄弱现状仍然让党和国家领导人忧心不已。194911月,卫生部刚刚成立,毛泽东就指示必须大力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争取3年之内在全国大部分县建立县级卫生院……在县属区建立卫生所,乡村要有卫生员,工矿街坊都要有卫生组织。

——摘编自谭乐沁、杨晓璐《新中国第一次防疫“大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疫病防治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积极应对察哈尔疫情的作用。
2024-01-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宋元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相对积极的政策相比,人口更多、瘟疫更为频繁的明清时期变得日渐消极了。瘟疫的救疗在技术上要比饥寒的赈济复杂得多,在当时的社会医疗条件下,官方实际上难以全面担负起复杂的疫病防治责任。在古代中国,匿灾不报、粉饰太平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比如在清代江南,平均每年有2.44县次发生瘟疫,但如此频繁的疫情在《清实录》中却鲜有反映。疫情无法“上达天听”,必然妨碍国家采取可能的防疫举措,也不利于更好的敦促地方官府和民间社会开展有效的救治活动。比如在1820年前后的全国性霍乱大流行中,由于国家和社会都无法对疫情提供可信的解释,“人人恐惧,讹言四起”,这种气氛迅速扩散,从而给社会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灾难。

——摘编自余新忠《明清以来的疫病应对与历史省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大力投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了覆盖城市、农村的医疗预防保健三级网,使全体人民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成为可能。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制度,使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降低,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等重大疾病得到了控制,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摘编自牟海林《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公平取向及其实现》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应对不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
2024-01-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药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材料二   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印”;在捷克中医中心,预约的病人已经排到半年以后……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选择比例达到50%.在俄罗斯,选择中医作为中国元素代表的比例更是高达75%.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的“中医热”已然形成……世界卫生大会于2019年首次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欧美等国掀起“中医热”的因素。
2023-07-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健全和发展全国卫生基层组织的决定》,决定要求城市的每个街道和农村的每个乡都要有一个医疗卫生机构,提出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新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形式。根据上述决定,卫生部首先有计划地建立和健全县(旗、自治县)级医疗机构,同时责成县卫生院负责承担并指导全县的公共卫生工作。此后,卫生部又先后下发了《关于组织联合医疗机构实施办法》《县卫生院暂行组织通则》《县属区卫生所暂行组织通则》,推动广大县域逐步形成以医疗为中心,面向农村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到1952年年底,全国已有县医院(卫生院)2123所,病床37467张;“一五”计划时期,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区卫生所普遍发展成为区卫生院。

——摘编自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

材料二   2009年至2011年期间,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我国45个县共安排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4843个,其中包括71个县级医院、427个乡镇卫生院和4412个村卫生室。随着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农村地区加强了对疫情的监测网络建设。农村地区已有100%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3. 5%的医疗卫生机构和70%以上的实现了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的乡镇卫生院。国家非常关注困难地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对其给予专项补助,并对艾滋病、乙型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严重传染病患者实行免费或低收费治疗。

——摘编 自韩俊江、王胜子《试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21世纪初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应该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扮演哪些角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为进一步满足国民的医疗保障需求,我国进行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国务院于1994年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实施了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案,初步确立了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制度框架。1996年,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56个城市。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建设的前期试点基础上,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起点,我国逐步建立起针对城镇职工、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并最终覆盖全体国民。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13亿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仇雨临《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四十年:进程、经验与展望》

材料二   有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降低了老年人的死亡率,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特别是促进了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健康。2003年以后,我国健康水平的改善速度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从200330‰左右下降至2018年的10‰左右,期间,人均预期寿命的年均增长速度也从0.17岁提高至0.45岁。200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比例只有15.9%,个人支出比例高达60%。2013年,政府支出比例上升至30.1%,个人支出比例下降至33.9%。

——摘编自雷晓燕《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民初,我国3亿多人口中,西医不过几十人,到1932年增至4000人,1949年增至8.7万人。这一数字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增长,到2005年在我国13亿多人口中,西医发展到约180万人,19802005年的25年间西医人数增加了20倍。对比西医的快速增长,中医人数则迅速减少,从清末民初的80万人减少到1949年的50万人,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减少到现在的23.4万人。

——摘编自王慧、吴鸿州、叶兴华《略论民国时期西方医学对中医的影响》

材料二   随着西方科技和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正一点点远离我们,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中医历经磨难、饱遭非议、百年漂泊,其结果就是百姓对中医缺乏正确的认知和信心。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利益的引诱下,中药的质量不断下降,某些商家不择手段地推销中药产品,对中医进行不实宣传,造成中医药疗效不尽如人意,中医名誉被毁,从而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与此同时,几十年来,中医在医、教、研、药等各方面,都以西医的模式为准绳,这一模式对中医多有束缚。

——摘编自朱云、程旸、贺松其《中医传承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民国成立以来西医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中医传承面临的困境,并指出当今中医的出路在哪里。
2023-03-2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农村重点高中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末及三国时期疫情有关的部分记述

书籍

记述

范晔《后汉书》明年(延熹五年),规因发其骑共讨陇右,而道路隔绝,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
曹丕《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太岁在酉,疫气流行,死者极众。
陈寿《三国志·吴书》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曹植《说疫气》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材料二   在1950年8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新中国确立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三大方针。两年后的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增加“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方针。1952年,在中央防疫委员会的领导下,我国开展了一场全民参加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这场运动与美国在侵朝战争和我国东北等地的细菌战有关,但普及了全民的卫生观念,客观上防控了鼠疫等传染病的流行。1955年,毛泽东号召全民动员,采取群众运动与科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控制长期困扰群众生活的血吸虫病。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领导战“疫”的举措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末及三国时期疫情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病防治举措及影响。
2023-02-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是世界上率先迈入现代化的国家,随着19世纪中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英国政府开始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1848年,经过议会辩论,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法案规定:“在代表中央意志的大都市伦敦首先创建中央委员会,然后再广泛任命检查巡视员,派他去管理地方上的那些分支委员会。”这使得地方政府强烈不满,由此,1858年,中央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1年,议员提出并成立了地方政府委员会,推动议会颁布了1872年《公共卫生法》;1875年,又颁布了强化、巩固现有一切成果的《公共卫生法》,规定“任何被通报为污染物制造者的受委屈个人都有申诉抱怨权”,这使得检查员所做的工作极易遭人误解,这些法案连同1875年的《食品和药物法》“共同构筑起了英国近代乃至现代社会公共卫生立法和管理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王广坤《论近代英国的卫生检查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17世纪,瘟疫在西欧频繁爆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基督教会束手无策。英国王室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防疫工作。为了防控疫情扩散,英国当局采取医学隔离、物件消毒、禁止公共集会、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及捕杀流浪动物等措施,同时采用放血、催吐等疗法治理病痛。尽管有信徒进行抵制,但政府依然强制推行。英国的防疫不仅来自欧陆防疫经验,而且也来自地方长期防疫实践,更来自医生专业性建议,是多方面智慧的结晶。在各方努力下,英国的防疫措施加快了瘟疫的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的特点》

材料二   在疫情防控的链条上,密接人员正是最脆弱也是至为关键的那块“木板”,要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就要精准防控、快速出手,第一时间做到应隔尽隔、不漏一人,而这离不开隔离人员对防疫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对隔离人员来说,他们是用自己一时的不便换取更多人的安全与方便,对这种顾全大局的自我牺牲精神,我们理当心怀感恩、深表敬意。

——摘自《隔离也是战“疫”同样值得尊重》潇湘晨报(2022年4月1日)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卫生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隔离制度有哪些进步之处。谈谈你对疫情防控的认识。
2023-12-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成为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卫生治理的专业机制。自成立以来,世界卫生组织通过订立《国际卫生条例》,为全球卫生安全建立起了国际法律架构;通过设立多种项目,促进地方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防治,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全球负责促进和保护健康的主要国际机构,在全球卫生治理中占据中心地位。现在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发展到194个。

——摘编自晋继勇、郑鑫《全球卫生治理中的国际机制间互动——以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为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世界卫生组织的特点,并简析其成立的意义。
2024-01-2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职业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二升学班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