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卫生工作的四项基本方针,即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 运动相结合。1952年,中央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之后从省到生产队,都设立了相应的分支机构,负责活动的执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期间,采取各种传播手段(如报纸、收音机、小册子、壁报、漫画、展览等),发动民众参与公共卫生建设,从清扫街道到杀灭害虫,成效明显。天花、霍乱等基本消除,寄生虫病发病率大幅度降低。国民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70岁左右,这一时期的中国基层医疗卫生被誉为世界典范。

——摘编自房连泉《新时代继续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义。
2023-08-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英国乡村地区一直没有专业的机构提供医疗服务,民众的医疗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19世纪,新兴的全科医生群体在英国出现,他们也关注到了乡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现状。19世纪60年代,英国乡村医院兴起。乡村医院一般位于某个小镇或大村庄中,处于附近几个村舍的中心地带,以扩大辐射面积、方便周围民众就诊。从人员配备来看,乡村医院除主治医生外,通常配有1名护士,若干名女佣,她们通常来自周边农村,经培训上岗,工资较为低廉。乡村医院配有专门组织机构对财务收支、日常事务、病人准入进行管理和监督。在这些乡村医院中,有的向受感染劳工打开了大门,有的为因生产事故受伤的工人提供紧急医疗救助,还有的则是为了应付火车开通后频发的交通事故。随着20世纪中期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英国乡村医院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傅益东《论19世纪英国乡村医院的兴起》

材料二   1952年,卫生部规定自然村设卫生室,配有不脱离生产的卫生员,这实际上是乡村医生的雏形。1968年,《文汇报》首次提到“不拿工资……亦工亦农……”的“赤脚医生”这一名词,该称号经《人民日报》转载,迅速传遍全国。1981年,国务院规定,“凡经考核合格.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发给乡村医生证书。”1985年,国家决定将“赤脚医生”改为“乡村医生”。1998年,我国通过了《执业医师法》,其中明确了乡村医生的性质和职责,并规定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要按照执业医师法进行管理。从1980-2007年,我国乡村医生年平均增长1.39%。自诞生以来,乡村医生的职能始终没有改变。据统计,我国农村53.5%的患者在村级卫生机构就医看病。……乡村医生运用中草药以及针灸等手段治疗疾病,深受农民欢迎。同时,许多国家也将中国乡村医生模式作为发展本国卫生体系的样板。

——摘编自任苒《中国乡村医生的发展与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乡村医院兴起的原因,并分析乡村医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乡村医生发展的特点及作用。
3 .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蔓延,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后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爆发,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19世纪30年代,英国流行病肆虐,政府开始干预控制疫情。《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强调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这是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组建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为主的研究体系。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材料二 各国应该团结起来,加强协作,共同应对,不应互相“甩锅”。各国需做好全面的准备,现在最大的敌人不是病毒,而是恐惧、谣言和歧视。各国尽快主动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加强数据、技术的共享,加快疫苗的研发;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摘编自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共担责任,全球声援》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英国政府干预公共卫生活动的背景和主要举措。
(2)提炼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提出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合理化建议。
4 . 如表为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与发展的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展历程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搭建起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薄弱地区:1965年毛泽东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乡村医生大量涌现。
医疗保障体系:20世纪60年代,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改革开放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
2016819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新世纪第一次高规格的的卫生与健康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悉数出席。习近平: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01710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2020518日,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习近平: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0年,面对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调度,举全国之力,组织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军地医护人员紧急驰援;组织26个省份对口支援,19个省市采取“一省包一市”方式,将大量医疗设备、人员、物资往湖北倾斜。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类在与疫病的斗争中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古代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士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

——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

材料二:19世纪以前,欧洲人主要凭借经验或想象对抗疫病。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等,充分揭示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西方医学逐渐凭借实验研究和对疾病实体的观察,建构起生物医学体系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细菌与传染病的关系,采用现代医学技术防治疫病,发明了人工减毒疫苗技术,研制成功狂犬病疫苗等。

材料三:中国免疫规划四十年大事记(部分)

1978年,我国全面实施计划免疫,有4种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免费接种)。

200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和“预防接种证制度”。

2007年,中央财政增加投入25亿元,共有14种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2013年,我国以乡为单位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2018年,我国实现无白喉等传染病例报告;1岁和5岁以下儿童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应对疫病的主要措施?
(2)依据材料二,写出19世纪前后欧洲人应对疫病手段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实施免疫规划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痒疥疾等传染病,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进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扬精神,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向老百姓传播防治疫病的知识。发生疫病后,历代政府均要求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并且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材料二:1910年,中国东北爆发了规模庞大的鼠疫疫情,并蔓延至京畿重地。清政府任命伍连德博士统管东北各省防疫事宜。伍连德在东北设立防疫局及防疫机关——吉林防疫总局。总局外设31处地方防疫局,为处置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颁布了《检疫规则》,包括了疫情报告检验、疫区隔离与阻断交通、强制消毒、疫尸及秽物处理、防疫奖惩及善后措施等。清政府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居民食用干净食物、饮用卫生水源、定期消毒杀菌、保持环境洁净。1912年,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为此后的国际防疫合作奠定了基础。并颁布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至此,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初具雏形。当然从整体上看,清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受制于人才和财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极为滞后。

——摘编自余新忠《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制度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防疫措施相比,清末防疫体系有哪些不同,并简要评价。

7 . 材料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地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的任务,强调“举办合作医疗,要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坚持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的原则。筹资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支持”。“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合作方式、筹资标准、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加强合作医疗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农民真正受益。力争到2000年在农村多数地区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并逐步提高社会化程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为贯彻上述决定,卫生部等部门于1997年3月份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若干意见》,并得到国务院批复。之后,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努力达到高潮,不少农村地区纷纷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医疗条件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地举办起合作医疗、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以及对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卫生扶贫等多种形式的集资医疗保障制度。

——摘编自宋士云《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97年后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7年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智慧的古代中国人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方法。周代书籍中就有一些记载,反映了医药学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周礼》记载了医学分科、粗略的诊察疾病和内治、外治的一般原则。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医医学理论体系形成。

魏、晋至唐,中医有了全面的发展,对临床医学尤为重视。晋代针灸学与脉学的发展较为突出。宋代政府设置了校正医书局,很多古代医籍赖此得以流传后世。金元时代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对医学理论屡有创新。明清时代,虽然也有个别医家提倡“中西汇通”,但由于闭关自守,中医药发展逐渐缓慢下来。

——摘编自魏子孝、聂莉芳《中国古代医药卫生》

材料二   1871年德国统一后,俾斯麦政府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欧美社会下层民众的医疗卫生基本得到物质保障。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国家完善了各层级的医疗组织,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西方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凸显,药品供应得到了保障。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医药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及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非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