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在中央和地方都设有医学博士,平时在地方巡医治病救人的同时进行医学教育,唐玄宗时期制定《广济方》,要求地方官员将其中常用的药方抄写下来,张榜天下,便于在疫情暴发时照方抓药,及时治疗。唐代政府设坊隔离,各州县设立“病人坊”,对病人收容、隔离、治疗,有效切断传染源,集中力量救治病人。唐代各级政府要求及时掩埋因疫致死尸体,禁止病人家属乱抛尸体,督促和鼓励家人将死者掩埋,有效防止通过尸体的疾病传播。

唐代中央政府会在暴发疫情之后调拨粮食发给地方或开放义仓赈济灾民,同时酌情针对灾情大小减免当地百姓的赋税,用以安抚民心维持社会稳定⋯⋯《册府元龟》中记载:“其有一家长大者皆死,所余孩稚十二至襁褓者,不能自活,必至夭伤,长吏勒其近亲收养,仍官中给两月粮,也具都数闻奏。”官府规定了对遗孤的近亲收养制度,而且会予以补助两个月的口粮,用以保障这些遗孤。

——摘编自代有利《唐代防疫体制及启示》

(1)概括唐代疫情防护的主要措施。
(2)分析古代防疫对现代防疫有何启发。
2024-06-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泰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后汉书·孝献帝纪》记载:“二十二年夏六月,丞相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冬,有星孛于东北。是岁大疫。”“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曹操面对这样严重的灾情,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颁布了赈灾令,作了以下规定:“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于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其令吏民男女:女年七十已上无夫子,若年十二已下无父母兄弟及目无所见,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无妻子父兄产业者,廪食终身。幼者至十二止,贫穷不能自赡者,随口给贷。老耄须待养者,年九十已上,复不事,家一人。”

——摘编自《后汉书》等

材料二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调查,流行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感染者1200余万人,病牛约120万头,钉螺分布面积达148亿m²。血吸虫病的肆虐给流行区广大群众带来深重苦难,毛泽东主席在《七律二首·送瘟神》诗词中所描述的“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情景,真实反映了当时血吸虫病的严重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方针,遵循“因地制宜、科学防治”的原则,经过70余年的积极防控,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摘编自操治国《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进展、挑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应对疫情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24-05-0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频频爆发的霍乱、天花等传染病考验了城市化时代国家的管理能力。英国政府于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并确立相关的权力介入规则。英国成立了卫生总署,以便作为中央机构监督指导法案施行,地方卫生管理机构则被称为地方卫生委员会……英国首次将地方城市治理纳入中央行政管制体系中,初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以公共卫生治理为主要职能的城市管理体系。在此之前,英国在城市治理方面一直遵循中世纪以来的地方自治传统,各级政府较少干预相关事务。英国政府于1855年颁布《污染物清除法》,1866年再度颁布《卫生清洁法》。到1870年代末,英国944个城镇卫生机构中,官营供水公司达44%,1890年末更升至三分之二。当时民众普遍认为,身体健康程度与事业成功间联系密切。经过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到1914年,英国已拥有了一套实施福利政策最重要的基础——完整的公共卫生管理法律体系。

——摘编自王广坤《试论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中的政府权力扩展及影响》

材料二:近代以前,除京师以外中国城市多为省、府、州、县的治所,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公共卫生事业,城市的污水处理、垃圾清理、传染病防治,多由有关行会或士绅、居民等社会力量负责,基本处于半无政府状态。19世纪中叶,随着中西交流逐渐增多,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逐渐酝酿、开展。1910~1911年间,东北鼠疫大爆发,中华基督教博医会派出传教医师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学生以及沈阳等地的传教医师一起参加控制和扑灭东北鼠疫的工作。传教医师在广州、上海等许多大城市进行实物宣传,一些基督教出版机构发行了大量宣传物品。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出使人员有感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开始发起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上海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20世纪初,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在公共卫生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据记载,20世纪初,当医生要求给北京一些居民的儿童进行免费牛痘接种时,竟遭到拒绝,理由是“此痘疮乃孩儿之疫病,非患一次不可,故人为预防乃违天理。多有以种痘为邪法而排斥者”。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中政府权力扩展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英国相比,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8—253年的200余年间,有记载的大疫就达18次。如《汉书·平帝纪》:“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国大旱蝗……诏民疾病者,舍空邸等二,为置医药”;“大荒之后,必有大疫”、“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居延汉简》中有军医、医方、诊案、疾病的记载,有军用药函、药盛橐以及驻军疾病负伤统计簿、医护人员记勤簿。《汉书》记载了当时救护用的专门车辆;《后汉书·皇甫规传》记载了最早的野战医院。这一时期,一些本来散在的疾病出现了爆发流行,还有一些传染病从国外流入国内,而医学必须在新的现实面前,去寻索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武威汉简《治百病方》涉及临床各科,华佗的外科麻醉术等,尤其是《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成为这一时期临床医学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

——王琳等《论秦汉时期中医学的发展特点》

材料二   从1998年到2010年,用了12年时间,我国医保制度覆盖13亿以上居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了社会化的“全民医保”体系。2016年11月17日,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国政府,标志着中国全民医保改革发展的成就举世公认。

——孙淑云《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医药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成就取得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的“全民医保”体系的内容,并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急性传染病,古人十分强调早预防、治未病。《黄帝内经》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中医认为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抗邪的能力,也包括自身的抗病、康复能力。《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设空邸第为置医。”明确规定设置隔离病房治疗,以免疫病传播。晚清名医余伯陶在《鼠疫抉微》中指出:“避之之法,厅堂房室,洒扫光明,厨房沟渠,整理清洁,房内窗户,通风透气。”

——摘编自王星光《中国古代对疫病的认识与防治》

材料二   194910月下旬,察哈尔省察北专区突然爆发鼠疫,1027日,毛泽东指示召开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由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任主任委员,组建防疫总队分赴察北、绥远、张家口等疫区开展防控工作。广大卫生防疫人员迅速开展诊疗、尸检、捕鼠、消毒、隔离观察、防疫注射等各项防控工作,经过近20天的连续奋战,察北鼠疫疫情得以控制。尽管新中国第一次防疫战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新中国卫生防疫的薄弱现状仍然让党和国家领导人忧心不已。194911月,卫生部刚刚成立,毛泽东就指示必须大力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争取3年之内在全国大部分县建立县级卫生院……在县属区建立卫生所,乡村要有卫生员,工矿街坊都要有卫生组织。

——摘编自谭乐沁、杨晓璐《新中国第一次防疫“大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疫病防治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积极应对察哈尔疫情的作用。
2024-01-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欧洲最早的一次鼠疫发生在6世纪的查士丁尼帝国。14世纪的欧洲战争频繁,加之粮食歉收,助推了黑死病在欧洲的肆虐。据记载,该病最初流行于亚洲内地,后经君士坦丁堡延至意大利、法国,14世纪中叶又传入英国、德国乃至俄罗斯,夺走欧洲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引发劳动力工资增长、货币租税形成以及采邑制度和契约义务的瓦解。在14世纪,该病在西班牙先后爆发了6次,在意大利爆发了3次;14~17世纪里,在法国爆发了6次。至1720年,马赛暴发的鼠疫,则是欧洲最后一次鼠疫。至20世纪,随着青霉素等药物出现,鼠疫才被人们制服。对于鼠疫,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写道: 健康的人只要一跟病人接触,就染上了病,那情形仿佛干柴凑着烈火那样容易燃烧起来……连信仰虔诚的教士也接连死去。这不仅使得怀疑论兴起,还引发人们对人生的重新思考。

——摘编自高玉宽《中世纪欧洲鼠疫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920~1921年,东北鼠疫肇始于海拉尔(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当地旱獭是病菌的主要携带者。此时恰逢俄境动荡,沙俄白军纷纷东窜,我境满海各站,俄兵充塞街衢,车站秩序混乱。部分居民害怕被检查,发病时不敢报告,病死后或弃尸荒野,最终鼠疫经由铁路蔓延至东北全境乃至境外。面对疫情,奉天政府则颁布《各省区筹赈办法大纲》将救灾款项交由地方解决。疫情爆发后,哈尔滨防疫医院院长伍连德提出:由华人力求清洁,自为预防的建议,后亲赴海拉尔调查,通过化验确证为肺疫菌(鼠疫),并公布其病理及治疗方法等。政府则设立防疫总处,统计病例,并出版防疫日报,专门报道鼠疫的流行情况、政府的防疫措施。政府还发布了养阴清肺汤、神仙活命汤等供居民购买或配置。社会大型医疗机构对染疫患者进行收容及治疗,民间的个体医生也开门为鼠疫患者进行诊疗。此外,官商居民不待警界之传谕,已各严行防范,均于住室、街道,满垫石灰

——摘编自梁坤莲《1920~1921年东北鼠疫流行与社会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鼠疫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0~1921年东北鼠疫流行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鼠疫防治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都城的工业污水主要来自印染、造纸产业,这些水污染会引发瘟疫蔓延、疾病流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在隋朝之前,古人处理生活垃圾以及污水以就地掩埋为主,慢慢的才开始有专人处理。到了唐朝,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关于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的法律。

《唐律疏议》中记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换而言之,如果随意倾泻污水或者乱扔垃圾,被武侯、不良人发现,需要面临被杖击六十的处罚。唐朝这些严苛的法律为后来的宋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北宋初年,朝廷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予以治理工业污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先是明令“内金水河两岸,即创置短墙遮护,不许放入浊污河水”,后又通过开小池和置斗门的方式来控制水练、过滤污水,同时还开凿了退水沟渠,将染院产生的废污水泄至宫城外的城壕中,以此减少对城内水域的直接污染。宋代政府还把对河渠的治理养护纳入到官员的考核目标中。宋代政府对环境、水源卫生保护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摘编自牛素娴《两宋都城的用水及水源卫生》

材料二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表示: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这一举动无视公共利益,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极其自私自利,极其不负责任。长期以来,围绕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存在严重关切,日方做法的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也一直受到广泛质疑。无论日方如何辩解,都改变不了未来30年日本将把上百万吨的核污染水持续向太平洋排放的现实,都改变不了排海将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风险的事实。中方强烈敦促日方正视有关国家表达的合理关切,立即停止核污染水排海。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加强城市工业污水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对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了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进行集中隔离治疗的机构。汉平帝曾下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晋朝已经形成了制度化的防疫措施,《晋书》载:“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宋代初年大疫,宋太宗将《太平圣惠方》发布各地,并由太医署安排良医在首都救治病人,还注意对染疫死者的尸体进行妥善处理。明清政府应对时疫的措施主要有放粮发衣、减免税赋、遣医送药、组织救治等;清代宫廷中还设“避痘所”隔离感染天花者,规定在隔离九日后亲人才可探视。

——摘编自郑洪《中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成立的公共卫生局就设立了防疫班,负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此外,还发起全民运动防治各类疫情。据有关资料记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到三年的时间,我国就基本完成了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布局,并把消灭传染病当成重大战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带领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消灭传染病运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3次强制性全民种痘和2次接种行动,共发放了18亿剂牛痘疫苗。

——摘编自赵晓林《“抗疫”,中国从未输过——我国防治瘟疫历史及文化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防疫制度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展防疫工作的意义。
2023-08-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学科热点题创新命题热点考前38天第13题医疗与公共卫生
9 . 瘟疫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是考场。人类与疫病不懈斗争的成果有:(     
①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抗疟的方法
②吴有性提出了传染病源“疣气”致病学说
③西汉政府对患者“民疾疫者,舍空邸地”
④为了有效控制重大疫病我国推行计划免疫
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