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共卫生是指与公众有关的卫生问题。主要是指通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公共食品卫生、公共饮水卫生、灌输个人卫生知识、促进医事发展以及对传染病的防治。公共卫生问题与人类社会相始终,反映时代的发展水平。

材料一   按照布罗代尔的研究,在前近代时期,欧洲城市,公共卫生情况大同小异,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主要是雨水),通过清洁工处理固体垃圾。直到18世纪,巴黎、伦敦的河畔依然成为人们自由大小便的场所;城内街道无清扫街道章程,是以各街道泥淖拉杂,堆积甚多;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19世纪前后,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这方面,传教士倡其先声,他们从母国和故乡的经验出发,呼吁中国改善卫生环境。中国出使人员有感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开始发出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记载了西方自来水生产过程,称之为“激水机”。中国早期改良派思想家,也对改善公共卫生问题发表许多真知灼见。郑观应对西方城市垃圾处理称道不已。近代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25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以上海为例,租界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而上海华界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

——以上材料根据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整理、改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相比于前近代时期,19世纪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进步的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条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并分析说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意义。
2023-06-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英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前期,政府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疫病甚少流行。及至后期,随着人口增长和大量商贸活动的开展,疫病开始猖獗。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平帝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防疫除沿袭西汉的减免田租外,还开仓放粮,巡行赐药。六朝(指以今南京为京师的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疫病流行至少74次,一次死亡10余万人的大疫,晋代就发生了两次。北魏显祖皇兴二年(公元468年),河南大疫,死亡人口达十四五万。这一时期,政府多向官员施散医药,北魏政府还设立医馆、医坊,为民治病。政府还公布了一些防疫药方供百姓使用。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抗疫启迪》

材料二:19世纪的英国,新兴工业化城市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当时英国城市的特点是遍布天空的烟尘,随处可见的垃圾,随意排放的污水,卫生状况极差。19世纪初期,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仅为40岁,诸如伤寒、天花、肺结核和白喉等传染病,每年要夺走20000人的生命。印度发生的疫情传入英国,引发了英国1831年的霍乱,疫病共肆虐了437个城市。卫生改革家埃德温·查德威克等指出,当时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原因是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和恶劣的公共卫生状况。英国政府开始采纳其观点,开始了公共卫生立法和改革活动。

——摘编自陈超《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的公共卫生问题》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坚持和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不仅中央和地方成立相关机构,而且积极探索并确立起新中国卫生事业的指导方针。旧中国文化卫生落后,管理混乱,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人民服务的卫生事业成为党的主要任务。党和政府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不仅帮助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教育和改造,还积极培养卫生人才,尤其注重改变农村地区卫生落后的状况,卫生部于1951年相继颁布了制度,广大农村地区第一次拥有了卫生机构——卫生所。1952年美国在朝鲜和我国东北悍然发动细菌战,为了粉碎美帝阴谋,政府开展了遍及城乡,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各种卫生制度随之也健全起来,不仅提高了全民的健康卫生意识,也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摘编自汪勇《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卫生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疫病频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之初党的卫生工作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意义。
2023-06-0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培优考历史(卫星班)试题
3 . 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保障人类的健康起到关键作用,以下关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相关史实中有误的是(     
A.中国的卫生事业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
B.“福利国家”为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
C.一战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在西方国家推广
D.赤脚医生为农村医疗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023-05-3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用水冲刷的厕所于1660年才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家庭,而普通家庭在此后的几百年里一直使用公用厕所。虽然清洁卫生历来被视为绅士和淑女举止文明的表现,但“清洁”长期仅限于洗手、洗脸及维持服饰的整洁。直到1844年,英国才有了第一家近代的公共浴室,普通人才有了经常洗澡的机会;家庭洗澡间直到20世纪初才在欧美国家的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中普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19世纪初期,英国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仅为40岁。1831年的霍乱共肆虐了英国437个城市。有学者指出,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国家,却也较早承受了转型时期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的后果。一套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在摸索中逐渐成形。1848年,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成立卫生总署,政府正式全面介入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管理。在19世纪中后期,政府还创建了枢密院医务部、地方政府事务部,最终构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摘编自陈超《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的公共卫生问题》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初期英国疫病肆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5 . 与1949年相比,2019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从15%下降到0.18%,婴儿死亡率从20%下降到6.1%。这直接得益于我国(     
A.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B.全民卫生意识的提高
C.疫病预防体系的建立D.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6 . 下表是抗战期间(1937-1942年)全国各地卫生机关的设置情况。据此可知,当时卫生机关设置的变化(     

省别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四川

——

——

9

47

65

65

浙江

14

61

6

43

60

61

安徽

——

——

——

——

37

37

江西

83

83

83

81

81

83

湖南

6

14

68

75

75

75

河南

——

——

——

——

2

16

陕西

8

11

14

43

54

54

甘肃

——

——

5

13

20

22

福建

15

61

62

63

64

64

广东

——

——

39

60

73

70

广西

88

88

99

78

76

76

贵州

——

——

8

8

16

16

湖北

——

——

8

8

36

16

云南

3

21

37

45

77

77


A.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B.遏制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C.有助于提升持久抗战的能力D.全面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
2023-05-2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阶段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学医,师傅看重的是学生的“人品”,如果人品有问题,师傅是不会收徒传授医学技艺的。同时,也将人品作为学生可以出师的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和内容。由此可见,人品是支撑、传承医德的根本。古代中国著名的医学著作,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无理论·论医》,都讲了关于人品的问题,认为只有人品才是学医的根本,也是传授医学知识的根本。晋代葛洪曾说过,想要学好医术,一定要“决须好师,师不足奉,亦无由成也”,“未遇名师而求要道,未可得也”。如果没有高尚医德的老师,也不会学成医术。在此,他重视言传身教对学生医德的养成。学医就是“救死扶伤”,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学医之人的信念,从神农尝百草了解到哪些植物可以治病,到后来的扁鹊、华佗,都是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因此,在救人的医理之中,就隐藏着医德,医德、医理是“救死扶伤”的基础,也是学医和教授医学的基础。

——摘编自张逸美《中国古代医德教育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西医学校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近代中国通过教会医学教育机构培养了最早的一批西医人才。例如,华西协和大学共培养了35届(1915~1950年)毕业生,有2077人,其中牙医学院有579人;北京协和医学院从开办到被日军占领为止,共培养了医科毕业生318名,高级护士168名,进修医生2000余名。教会医学院不仅培养普通医科人才,而且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优势医科专业。例如,华西协和医学院的牙科医学,开启了中国近代医学专科教学的先河。教会医学院还首先开展了公共卫生教育,培养出近代第一批专业护理人才。如北京协和医学院设立公共卫生系,聘请美国教授兰安生主持。总之,教会的医学教育,输入了西方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培养了中国最早期的一批西医人才,无论在推动近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还是在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形成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摘编自孙希磊《基督教与中国近代医学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德教育的做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医学校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23-05-1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所示为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的相关法案。这些法案的颁布(     
(1)1815年通过了《药剂法》,规定医学院学生必须通过实习过程才能获得资格认证,其中包括一段时间的正规医学课程,六个月的医院临床实习
(2)1858年制定了《医药法》,设立了“医学教育和注册总会”,并确立严格的医学教学标准,规定医生须取得药剂师社团资格认证或者皇家外科医师学院成员中的一个资格认证方能就业

A.完善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B.反映了国家干预模式的形成
C.降低了医疗从业人员的标准D.促进了英国医疗行业的转型
9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成立于1946年,其前身是二战期间设立的临时战争地区疟疾控制办公室。“9·11”事件后,美国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生化恐怖袭击,卫生部、联邦应急局、国防部也相继制定了生化快速响应计划,他们都能在出现突发疫情后的四小时内作出反应。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疫病挑战推动美国疫情防控机制完善B.生化恐怖袭击持续威胁美国
C.美国疫情防控机制主要服务战争需要D.美国疫情防控制度领先于世界
10 . 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缺医少药,边区政府号召“中医科学化,西医大众化”,成立防疫总委员会,成立中西医药研究会,组建八路军卫生材料厂,组织中西医疗队下乡诊治活动。“我军使用的中药制剂,自制的竟占了全部用药的三分之一”。这说明(     
A.国家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B.陕甘宁边区的疫情日益严重
C.边区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建设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扩大
2023-05-05更新 | 713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