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完善D.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2023-04-1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成立于1946年,其前身是二战期间设立的临时战争地区疟疾控制办公室。“9·11”事件后,美国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生化恐怖袭击,卫生部、联邦应急应。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美国疫情防控机制主要服务战争需要B.生化恐怖袭击持续威胁美国
C.疫病挑战推动美国疫情防控机制完善D.美国疫情防控制度领先世界
2023-04-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一位19世纪下半叶曾到中国行医的英国教士医师讲道:“种痘术(人痘)的发明人将再一次对疾病的防治有所贡献,千百万人将加倍地在科学领域里增添内容,将以比他们得到的更多的东西还给欧洲人。”由此可知,该医生(     )
A.借助医学促进基督教的传播B.力图恢复“西学东渐”的盛况
C.企图以西医来逐步取代中医D.肯定中国近代医学发展进步
2023-04-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现代中国的医疗服务制度除强化医疗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外,更加突出为患者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列不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是(       
A.努力降低人民就医成本B.明确规定药品的收费标准
C.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D.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
2023-04-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945年,杜鲁门提出为全体美国公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方案后受强烈抵制而未达成,美国大资本家认为这是一个与共产主义有瓜葛的政策。2009年,当奥巴马提议成立由政府经营的保险公司也未成功,且招致口诛笔伐: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是“社会主义医疗”。据此可推知,美国(     
A.推行商业化的医疗保障制度B.注重协调国内各阶层的利益
C.医疗保障的水平领先于世界D.私人医疗保险体制相当合理
2023-04-1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4年,上海《光华医药杂志》刊登了一则题为《湖州福音医院西医孟杰割毙李恢伯》的医疗事故新闻,称湖州福音医院的院董李恢伯患黄疸病,“经国籍西医诊治无效”,改请福音医院院长、美籍西医孟杰诊疗。据孟杰诊断,“胆中有砂石,非割不可”。在得到孟杰关于手术低且有“十分之六治愈希望,且可速愈”的保证下,久病困苦的李恢伯同意“自愿割治”,“本人先愿签字”,李其“无奈”,“允签字”。孟杰“收拾自愿书后即施行手术,用全身麻醉协下割开,翻检肝脏,割开胆管,遍觅杳无砂石。检查过久,助手报告时限快到,乃急急缝补,俟手术告竣,而病者已溘然长逝矣。”因李恢伯系湖州福音医院院董,孟杰来灵堂吊唁时,遭遇李家围攻,追究其医疗事故责任。这一起西医孟杰诊断失误造成的医疗事故,被《光华医药杂志》评论称:“诊断不确,手术滥施,暴露西洋医术之残毒”。

——摘编自李传斌《条约特权制度下的医疗事业—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研究(1835-1937)》


(1)根据材料,分析上海《光华医药杂志》中《湖州福音医院西医孟杰割毙李恢伯》医疗事故记载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光华医药杂志》的评论。
7 . 读下图,出现图中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消除B.民众文明素养的提高
C.制药技术的进步D.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
8 . 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历来颇受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美传教士深感中国城市公共卫生问题严重。他们将传教事业与公共卫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取得的突出成就有预防天花的种牛痘技术的推广、对眼病的防治、对鼠疫等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则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从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从总体上说,民国年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有所发展。现代医学的提倡者们主张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他们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紧张。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殇》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走的是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的道路,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暴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体系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9 . 1952年12月31日,政务院发布《关于一九五三年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下图是1953年的爱国卫生运动宣传画。由此可见,当时(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增进健康保证国家建设的顺利进行
A.公共卫生问题彻底解决B.国家关注人民身体健康
C.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D.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药的发现与应用,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防治疾病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中药的各方面理论也是从无数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中药学的理论基础,是古代朴素哲学,突出表现在人与自然,人机体内部的整体性和宏观性,因此,中药理论并不从具体微观成分出发。

——陈信云《中药学》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医著作在苏联、朝鲜出版,中医专家为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国政要治病、随援外医疗队出国。文革期间,我国为朝鲜、越南、老挝、阿富汗、刚果等友好国家培养中医学留学生。1975年中药针灸医师代表团赴日参加学术年会,自此中医出国不再只是去执行外交任务了。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部门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协议。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医留学生教育扩大并形成规模,合作办学则在20世纪90年代有新的突破;据统计,1992年中药总销售额125.7亿元,出口创汇4.5亿美元。截至2018年,中医药已经在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运用,有86个国家政府和中国签订了有关中医药的协议。

——朱建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外传历史、途径与海外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药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中药学方面的两部重要典籍名称。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中医外传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变化的成因。
2023-04-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