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春伙战国时期,上接夏商周特别是西周时的礼乐文化,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诸子百家之学,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之学中找到原初的基春论点,即文化基因汉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就逆步形成了以汉放为主仆的文化共同体之所以说总以汉放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是因为中国光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放和少故民族都为祖国的疆土的开发、建设,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做由了贡献汉放与少教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会通,构建了中华文化的家图,其中积流着民族的智思、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特性。

——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19世纪末,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光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足因为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此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二者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材料三   当时欧洲知识分子正被有关传说中的遥远的中国文明的许多详细的报道所强烈的吸引住……中国由于其儒家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军事才能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如瓷器、丝绸和漆器等开始被推崇为模范的文明。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恨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4-05-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近现代仁人志士将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断追求思想解放,推动了时代的进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为曾以孔子对三代的概念——“恶的时代”“善恶并存”“至善时代”,证明中国是与西方相等的。中国和欧洲一样正在努力实现“至善时代”的“大同”。因此,梁启超说,世界历史是和孔子的模型相符的,而孔教的中国也是符合世界历史的。如果西方思想有什么价值的话,那么中国传统里同样能找到这种价值。

——摘编自来文生《梁启超和近代中国思想》

材料二   五四运动成功地摧毁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秩序,但是五四以来的中国人尽管运用了无数新的和外来的观念,可是他们所重建的文化秩序,也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格局。

——摘编自余英时《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

材料三   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维新变法时期的梁启超为实现中国“大同”的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还没有突破传统格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现代中国文艺创新路径的看法。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汉唐以来,古代科技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宋代科技的繁荣正是在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政治上的统一和经济上的繁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础……国际间的交流增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宋代科技的进步。

——摘编自王冰雁《大宋的科技为何在当时能够叫响世界》

材料二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或许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繁荣的原因。列举宋代“能够叫响世界”的一项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相对静止”“落后”的自身因素。
2023-09-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南方戏剧蓬勃发展,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十分活跃。戏曲表演遍及城乡。其中徽州府的戏曲尤为繁荣,观戏听曲成为徽州商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潘之恒是当时影响很大的戏曲评论家,他成长于酷爱戏曲的徽州商贾世家,成年后长期活动于南京、苏州和扬州一带,与汤显祖、李贽等人颇有交往,曾在南京“顾氏馆”主持和参与戏曲演出百余场。

——摘编自韩结根《明代的新安商人与戏剧》

材料二清末,有人说:“戏园者,实普天下人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大教师也。”还有人说:“曲本者……国之兴衰之根源也。”

——摘编自郑传寅等《中国戏曲史》

材料三1942年10月10日,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毛泽东为之题词“推陈出新”。这一时期新编了《逼上梁山》《屈原》等历史剧,朔造被逼上反叛之路的农民起义英雄和爱国志士的形象,改变了旧戏舞台上主要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统治的局面;编演了《松花江上》《救子参军》《难民出曲》等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号召人民群众投奔解放区,抗日救国。

——摘编自郑传寅等《中国戏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中后期南方戏曲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时人对戏曲社会功能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延安时期戏曲创作的特点。
2023-04-20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物理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奴隶贸易残酷罪恶的奴隶贸易是建立在奴隶痛苦和牺牲基础上的生命与金钱的交换。 在扩张的过程中,罗马人把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卖为奴隶,其中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参与了罗马城建设,更多的奴隶则在大农庄、手工作坊、商业和银行从事劳动。中世纪早期,欧洲奴隶人数约占 总人口的10%左右,许多拜占庭人与斯拉夫人、诺曼人的奴隶结婚生子,巴尔干地区民族的复杂化由此开始。7世纪,巴格达城的码头有从中亚运来的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黑奴。

——摘编自《古希腊罗马奴隶制》《阿拉伯通史》等

材料二   大西洋奴隶贸易统计表

时间

1525年1550年1700年1800年1835年1846年1860年
奴隶数量(个)

0

53354529681944449142158228003

资料来源-Trans-Atlantic Slave Trade-Database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使国际贸易受到抑制,全球海运航线被严重破坏。西方人关于经济的思考发生变化,非洲越来越被视为各种原材料的产地,也是工业制品的市场,而不再仅仅是奴隶的来源地。随着对奴隶贸易的道德谴责日益增强,1804年起,丹麦、英国、智利、墨西哥等国相继禁止了奴隶贸易。1815年维也纳会议签订了《巴黎和约》,其补充条款对缔约国废除奴隶贸易做出规定。

——摘编自《非洲现代史》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奴隶贸易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 16-19 世纪中期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6 . 茶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却在近代英国社会广泛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风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消费大众化。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饮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寄托了英国人对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其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8-18更新 | 113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日本明治政府在教育上举措颇多。他们积极地发展近代义务教育。将全国划分为8个大学区,各设1所大学,下设32个中学区,各有一所中学,每一个中学区下设210个小学区,每一个小学区设8所小学。学校除了教授各类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外,还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此外还向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派出留学生。

——摘编自《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材料二   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介绍(部分)

北京大学的前身,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百日维新的产物,它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标志着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发展。

——据北京大学官网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京师大学堂创办的背景。谈谈你对北京大学的认识。
2023-09-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年18.318.32.422.95.45亿
1750年19.213.11.630.97.28亿
1850年22.78.15.135.111.71亿
1900年24.97.49.024.916.08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公元前第二个千年中,无论是中东、印度还是遥远的中国,所有的古代文明纷纷崩溃……钥和青铜既昂贵又稀少,因而不能广泛地用来制造武器,也使农民得不到金属工具,这就大大降低了生产率。欧亚大陆边缘地区那些古老的文明中心对周围的游牧部落来说,有如一块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磁铁:丰富的农作物、堆满谷物的仓粮、城市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奢侈品。马的驯养和较迟出现的冶铁技术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发明,他们使游牧民获得新的作战能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从全球范围来看,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地区永远是施惠者;同样,也不会有一个地区永世处于受惠者的地位。施惠和受惠的地位常常是互相转换的,有的历史时期施惠和受惠是交相进行的:施惠者和受惠者一身而二任,只有或多或少的量的不同。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欧文明交流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世界古代史有关知识加以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
2023-07-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与拉丁美洲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 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进入鼎盛期。随着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大量中国生丝与丝织品经由菲律宾运往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白银则通过墨西哥流入菲律宾,最后进入中国,形成了早期跨区域性的贸易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性的商品与货币流通。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漳州、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利马等地的发展,也加速了东西方的人口流动,增强了菲律宾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结构的多元性特征。

——摘编自李兴华等《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以后,华工大批移入拉丁美洲。绝大多数华工与外国公司订有“契约”,契约规定这些华工的膳宿、路费均由公司预先垫付,为偿还膳宿、路费,华工8年内必须为其雇主劳动,劳动期间毫无人身自由,是“变相的苦力奴隶”。华工问题促使清政府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建立与发展外交关系。双方处于比较平等的地位,彼此都注意友好相待,互谅互让,最终达成一系列协议。协议规定:禁止掠卖、虐待华工,要改善华工待遇;发展双边贸易,直接互通有无;确立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的平等互利原则。

——摘编自沙丁等《中国和拉丁美洲关系简史》


(1)根据材料,概括16-19世纪中、拉关系的演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以后影响中、拉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3-07-03更新 | 105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