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古代很多文明都有史诗。一些诗人会把民间作品收集起来,连缀成长篇的史诗。古代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古代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代希腊的《荷马史诗》等都属于这类史诗。这表明(     
A.古代各地区文明的相似性B.古代文明重视英雄传说或重大事件
C.古代地理环境决定文学形式D.古代地域文明之间的交流趋向频繁
2 . 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曾在《世界遗产大全》一书的前言中说:“每个遗产既存在于本国独特的文化和自然环境中,又融入了人类和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就像一块传统海绵上的各种不可替代的装饰图案。”这段话强调的是(     
A.文化多样性B.文化的全球性C.文化的时代性D.文化的区域性
2024-01-27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在王守仁看来,伦理纲常是人们心中所固有的、先验的“良知”,要把心中固有的“良知”施诸行事,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地为善去恶。该思想意在(     
A.重建儒学价值体系B.维护封建伦理秩序
C.巩固儒学主导地位D.致良知以达圣贤之道
4 . 继承古传统有明显的希腊印记的雕像这些雕的头部运用希腊风格刻画一个希腊人物,但雕像的站立姿势和衣服却是埃及式样的。由此可见,亚历山大东征(     
A.促进了区域间文化交流B.导致希腊文化中心转移
C.推动了各国文明一体化D.打破了世界隔绝的状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所示为唐代部分边塞诗名句摘录。这些诗句展现了(        
诗人诗句时代
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初唐
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盛唐
李益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唐
曹松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晚唐
A.强烈的入仕意愿B.对劳动者的同情
C.战争的残酷场面D.深厚的家国情怀
6 . 1961年,国务院颁布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1982年,全国人大以此为基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新增了流散文物、馆藏文物、奖励与惩罚等15条新内容。这些做法(     
A.完善了我国的文物市场体系B.体现了消灭文物犯罪的决心
C.推动了文保工作法治化进程D.扩大了全国人大的职权范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阿拉伯人在文学、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下列关于阿拉伯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终成眷属》是《天方夜谭》的故事之一                    ②伊本·西那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③《医典》长期作为欧洲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④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桑巴舞被视为巴西的象征,它源于非洲,通过奴隶贩卖传到巴西,又吸收了来自欧洲、古巴和当地的一些舞蹈因素而形成。这说明桑巴舞(     
A.是人口迁徙文化融合的结合B.是西方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
C.毁灭了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D.使非洲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
2023-07-18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等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溃败之后,西欧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处于万流归宗的教会所垄断。但随着中世纪城市的崛起和工商业的发展,全新的世俗文化正在孕育。随着1112世纪城市化运动的兴起,原有的教会学校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教育需求,新的教育机构悄然而生。从12世纪起,世俗学校在城市中兴起。

——摘编自石广盛《欧洲中世纪大学研究》

材料二   到了1314世纪,中世纪大学已遍布欧洲各地。政府和教会认可现存大学,或则设立新的大学。到文艺复兴之初,欧洲的大学已达80所。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对欧洲社会的前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当时和后来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欧美的大学多受其影响,有的则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的。

——摘编自方勇《论1115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023-07-15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明清时期的江南,私人藏书数千卷的情况较为普遍,少数藏书家收藏的书籍甚至超过万卷,其中范家天一阁藏书达七万余卷。这一现象(     
A.有利于文化传承B.推动了出版自由
C.扩大了识字群体D.传播了民主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