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18世纪绝大部分时期,整个欧洲大陆均由大大小小的封建君主统治,专制、服从、效忠、等级等观念构成了现实的社会政治法则。到了19世纪初,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这反映出(     
A.拿破仑战争对政治文化的重构B.启蒙运动开始影响政治秩序
C.维也纳体系顺应了历史的潮流D.民主共和观念得到欧洲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骑士文学在11世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这一时期的骑士文学的流行反映出当时(  )
A.对世俗生活的追求B.工商业阶层壮大
C.人文主义广泛传播D.天主教会的衰落
2023-09-19更新 | 738次组卷 | 47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三   国学大师钱玄同主张“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言。“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钱玄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据材料二,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概括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基本主张,并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两代,以高度的凝聚力继承了商周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以旺盛的消化吸收力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料,以超越前人的创造造就了当时第一流水平的具有世界性的隋唐文化,以空前的拓展力远播异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隋唐王朝相继屹立的数百年中,万千百姓以坚强的毅力和饱满的热情,辛勤地创造着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繁盛的京都长安,千古绝唱的诗歌,意到笔随的书艺,活力盎然的壁画,流润存真的陶塑,一派祥和的各式佛像。一切一切,是不涸清泉,滋润着后世。直到今天,海外的华人仍自称唐人,以纪念这个金光灿烂的时代。

材料二   说起隋唐,外国亦早已熟知,当第一艘遣隋使船于公元607年抵达中国港口,日本文化就与隋唐文化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高僧玄奘和尚以无比的执着和顽强的意志,历尽艰辛,终于打开了中印文化交流的大门;满载着奇珍百货的商队,络绎不绝于中国与东罗马帝国之间的丝绸古道上……隋唐帝国,声威远播,成为著名的古代东方帝国。

——以上均摘编自王仁波主编《隋唐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唐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

地理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物理机械工程邓玉函、王徵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天文历算汤若望、徐光启等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李之藻、傅泛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艺术美术西方绘画技法
音乐西洋乐器
建筑教堂、圆明园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续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释》
甲午战争后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
马君武翻译《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1-06-05更新 | 643次组卷 | 17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晚清政府引进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和制度,以外国法律制度为蓝本,起草制定了一大批新的法律法规。直到1906年,清政府在内忧为患的重压下,为了配合立宪改革,采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原则,改革官制。1910年,清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和律师制度。191127日,清政府颁行《法院编制法》,这是清末制定并公布生效的各级审判机关组织法,完全否定了中国传统的审判诉讼制度。还通过了《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等多部近代法典,清末司法体制转型过程中所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影响深远。

——摘编自春杨《论清末中国司法体制的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材料二   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法制建设经历了由“破”到“立”的特殊历史时期。人民政府在司法改革中肃清了司法队伍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在惩治贪污和镇压反革命斗争中采取了教惩结合、严打慎刑、宽严相济、详查区分的原则。1952年,掀起的司法改革运动实现了对旧法观点和旧司法作风的有力批判,实现了司法领域指导思想、工作方法、机构性质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刘莹《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建设思想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司法改革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司法改革的原因。
7 .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主要是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
2020-09-18更新 | 790次组卷 | 93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2019-01-30更新 | 2835次组卷 | 85卷引用:西藏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山阴志》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绍兴志》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2019-01-30更新 | 3406次组卷 | 46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10 .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9-01-30更新 | 3741次组卷 | 7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