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后,欧洲人开始大量地迁往美洲。北美洲逐渐成为欧洲移民的主要集中地。18世纪中期,移民已达200万。欧洲人到新大陆以后,对美洲实行残酷的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实行大屠杀,罪恶的贩奴活动也于16世纪30年代盛行,此后长达3个世纪,使非洲人口损失近1亿多人口。中国人向外迁移开始于汉代。唐代,海上贸易发达,一些华人移居马来半岛和瓜哇等地。宋末元初,因战乱,宋遗民大批涌向海外。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出现,东西贸易的发展,大批华人奔赴南洋。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沿海各省的民众大量到海外谋生。直到新中国建立的109年间,出国人数多达一千多万,遍及世界各地。据统计,现今在国外的华侨华裔约有2300多万人。

——摘编自王恩涌的《人·地·文化》

材料二   秦代有计划地向南方长江、闽江和珠江流域推进,设置郡县,开凿灵渠,派遣50万人南戍五岭,这对南方地区的开发是一个重要的促进。两汉时期南方又有了一定发展,当时南方王工吴国“东有海盐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西晋末年永嘉治乱,中原人民避乱南下的,史称“扶携接踵”。中唐安史之乱导致了北方人口的又一次大规模南流。在迁徙群体中不仅有百姓,还有众多的富商大贾、文人墨客,直至宦官大族、皇亲宗族等无所不包。这些不同阶层的群体迁入江南地区后,基本上是各司其职、各操旧业,使长江流域自东晋南朝以来已经得到发展的社会经济更加迅速地增长起来。宋室南渡后,北方人民因不堪忍受女真贵族的压迫而流亡江南者日众,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摘编自张冠梓《试论古代人口南迁浪潮与中国文明的整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人口迁徙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其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
2 . 美国学者亨廷顿把世界文明分为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儒教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等8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文化分为欧洲文化、美洲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俄罗斯文化、印度文化、中国和东亚文化等表现形式。两者(     
A.都显现了文化的多样性B.体现了统一的划分标准
C.突出了欧洲文明的地位D.都强调了文化的统一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西方文明挟坚船利炮登陆中国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发现西方和反思传统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个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冲突、交汇、融合的历史过程。甲午之后,追求现代性的中国启蒙知识分子,通过认识“西方”现代文明与帝国强权于一身的两面性,理解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趋势,并籍由其西方想象而确立了中国现代化之“文明”与“富强”两大目标。在百年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语境中,国人对西方集强盗与导师于一身的形象的认知往往囿于片面的单向思维,或尊崇西方为现代文明之典范,或仇恨西方帝国强权之罪恶,亲西方和反西方的意识并存。

——摘编自彭明《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思想,表征着中国向西方学习以实现民族复兴的悲情式现代化诉求。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启蒙知识分子的西方想象,关乎中国现代化之价值取向。严复对西方“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文明秩序的认识,梁启超对文明进程中自由与强权之辩证法的思考,陈独秀对西方列强之人性兽性并进的“世界文明之猛兽”的揭示等,无不辩证地揭示了西方现代性的特点。对中国启蒙知识分子来说,亡国灭种的民族悲情、天下主义的文化传统、留学外域的跨文化背景等,构成了影响其西方想象的复杂因素。

——摘编自高力克《双面西方:文明与强权——中国近代知识精英的西方想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西方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国人的西方观。
4 . 泰勒斯关注世界的产生,诡辩派也从这里出发,去研究自然,探讨自然界的问题。苏格拉底与诡辩派的不同是他追求真理,探索人与社会的发展。这说明希腊文化(     
A.始终关注人文主义精神B.研究的重点是诡辩术
C.对真理的探索逐渐深入D.发展历程具有延续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萌生了儿童教育,主要是使儿童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秦汉以来,家庭道德的基本观念—“孝”和“涕”成为儿童伦理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弟子规》《增广贤文》等蒙学教材无不从此入手编篡,众多孩童在私墊教师训导下对其反复背诵,倒背如流。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认为儿童教育应当从严入手,严与慈相结合,不能因为儿童细小而一味溺爱和放任,鞭批和戒尺惩戒是儿童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支配下,儒家文化知识教育便成为众多家庭教育儿童的主要内容。清代著名文人纪晓岗对教育孩童提出四戒:一戒曼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成为古代教子规则之集中体现。

—摘编自颜星《中国古代的儿童教育》

材料二   近代教育学家大多认为:儿童教育首先要尊崇儿童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要以教育家的“民主精神”,去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和天性,实施系列教育。1904年田汉在上海创办的“育婴堂”,是我国最早的儿童教育机构之一。此后,幼儿园、托儿所、小学堂等公共教育机构设施相继涌现,它们开设文化知识、品德修养、自然、格物、生理卫生等一系列课程,很多小学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陈嘉康提出“以游戏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叶圣陶提出“德育为先,智育为辅”的教育思想等。在少年强则国强的时代呼唤下,整个近代中国涌现出陶行知、陈鹤琴、沈百英、雷震清、王云五等一大批杰出的儿童教育家、儿童文学家、儿童艺术家。

—摘编自朱永新《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儿童教育不同于古代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6 . 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苏美尔早王朝时期,诸城邦王室、贵族和商人开始将滚印(一种印章)作为私人所有物。它们一般作为官、私印使用,象征印主的财富和地位。乌尔城王室墓葬中出土的滚印都镌刻了印主名字。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       
A.文明交流的频繁B.楔形文字的成熟
C.自然环境的剧变D.原始艺术的产生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属于民间的家庭或家族文献。


——摘编自汕头市档案馆

材料二   侨批大规模盛行始于19世纪中叶,止于20世纪70年代。广东是近代以来产生侨批最多、覆盖最广的省份,广东侨批占中国内地已发现侨批总数的80%以上。侨批档案作为中国国际移民的集体记忆文献,从民间的视角,翔实地记录了近代中国移民运动发展的历史,在同类国际移民文献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唯一性,是弥足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是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珍贵档案文献。

——摘编自广东省档案馆编研《海邦剩馥——广东侨批档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侨批的历史价值。
(2)比较材料一、二中的两类史料的不同特点,并据此指出其对历史研究的启示。
2023-09-08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大秦景教(即基督教)流行中国碑,唐建中二年(781)立于长安大秦寺中。碑文记载了基督教在唐代贞观年间传入中国及其以后100多年流传中土的情况,是闻名海内外的世界四大名碑之一。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得益于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B.是了解唐朝宗教情况的第一手史料
C.中外文化的相互包容与吸收D.景教传播导致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
2023-09-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出台“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的规定。为了纪念英雄,传承英烈精神,保留了8个使用英雄姓名命名的县市,成为城市的记忆。下表为名称及由来,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广东省

中山市

原名为香山县,1925年,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县,后升级为中山市。

陕西省

志丹县

原名保安县,1936年6月为纪念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的创始人之一刘志丹烈士,而改名为志丹县。

陕西省

子长县

隶属陕西省延安市,原名安定县,1942年为纪念西北红军和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杰出的军事指挥员民族英雄谢子长改名为子长县。

山西省

左权县

原名为辽县,1942年5月25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于此,山西人民为纪念左权将军,遂更县名为左权。

陕西省

子洲县

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1944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革命先烈李子洲(共进社领导人之一。民国十年在陈独秀、李大钊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八年由于叛徒出卖,被捕病逝狱中。)命名该县为子洲县。

河北省

黄骅市

1945年,为纪念牺牲于境内的原八路军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烈士而更名为黄骅县。1989年撤县设市。

黑龙江

尚志市

原名珠河县,1946为纪念抗联三军军长赵尚志和他所领导的抗日将士在珠河县的英雄事迹,改名为尚志县。

吉林省

靖宇县

原名蒙江县,1946年为纪念东北民主抗日联军总司令、民族英雄杨靖宇殉难而改名为靖宇县。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3-09-0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1206年,突厥人占领印度北部,建立德里苏丹国。国家建立了常备军,引入了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制度,以苏丹为最高统治者。苏丹之下,设立掌管税收和军事的各部,地方建立行省。这表明,印度(  )
A.进入了外族奴役高压统治时期B.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殖民地
C.建立了较完善的国家集权体制D.影响中国行省制度的创立
2023-09-05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