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海明威参加一战后,带着伤痕和恶魔般的战争记忆,于1929年写出了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德国作家雷马克也于1929年根据自己在一战中的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一年内在欧洲发行500万册,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这反映了当时(     
A.欧美极端民族主义泛滥B.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C.和平主义成为社会主流D.西方精神危机凸显
2 . 《新青年》上刊载的易白沙的中国旧学研究作品《述墨》一文明确提出:墨子之学“可益于国人而无余毒”,认为“扬此绝学。志士仁人,起而行之。斯国家无疆之休也”。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继承了辛亥革命未竞事业B.号召开展救国救民的革命
C.肯定传统文化有益于国人D.绝非一贯主张全盘反传统
2024-01-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19世纪中期澳大利亚主要的居民和主要的文化是(     
A.华人   欧洲文化B.黑人   大洋洲文化
C.印第安人   大洋洲文化D.白人   欧洲文化
2023-10-20更新 | 25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文,最早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指代汉族;辛亥革命后,黄兴等发起组建“中华民族大同会”“以联合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1940年7月,毛泽东为《美洲华侨日报》创刊题词:“起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到底。”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内涵的转变(     
A.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相关B.反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C.适应不同阶级的政治考量D.体现了对外抗争的逐步胜利
2023-08-29更新 | 20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6世纪中期以来,收藏轻薄漂亮的中国瓷器成为欧洲王室和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法国国王亨利二世(1519—1559年)收集了很多中国瓷器。德意志地区的费迪南二世大公(1529—1595年)收藏中国瓷器达233件。法王路易十四兴建“中国宫”,到处都摆上了中国瓷器、绸帐。据此可知(     
A.东西方的商业贸易扩大B.欧洲民族国家实力增强
C.人文精神影响封建君主D.饮茶之风盛行亟需瓷器
2023-08-20更新 | 33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5月卫冕联考历史试题
6 . 《五行志》将各种灾害和怪异纳入经学解说范畴,以灾异言人事,以天道说治道。中国古代25部正史中,有18部修纂了志书,其中有13部修撰了《五行志》。这反映了在古代(     
A.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国家治理B.政府重视对自然灾害的研究
C.鬼神论深刻影响史书的修纂D.儒学深刻影响官方意识形态
2023-08-14更新 | 34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仲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中秋始终承载着月圆人团圆、平安阖家欢的朴素观念。“团圆”的寓意主要反映了(     
A.民间传说在古代影响很大B.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
C.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D.宗法观念一直没有改变
8 . 中国是亚洲东部的文明古国,在历史上与世界许多地区有过程度不同的交往。以下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表述有误的是(  )
A.东汉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B.唐朝时期,中国造纸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C.宋朝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
D.清朝对外闭关锁国,民间贸易禁绝
2023-06-1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抗战爆发后,大批流落西南的知识分子有了切身的“南渡”体验,从而激发对南明历史的普遍关注,社会各阶层产生了强烈的历史代入感。史实派以“史实呈现”为表达方式,以南明帝王为中心,以纪传体为体裁,对南明史进行书写,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政府身上;史观派则以“史观引领”为表达方式,以农民起义军为中心,以唯物史观、阶级分析为方法,对晚明—南明史进行论述,把民族的命运寄望于下层人民的革命。这说明(     
A.社会精英引导民间舆论导向和判断B.家国情怀影响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
C.历史研究转型时期面临选择与困惑D.民众抗战到底意识得到激发与强化
2022-11-30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台金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在新加坡,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这体现了新加坡()
A.多元文化和谐共处B.当地传统文化消失C.殖民地文化特色D.移民文化阻碍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