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要意义的商业革命。这场革命的根源可以在中国经济生产率的明显增长中找到。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的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发展。贸易量也随着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而上升。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朝。唐朝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董茜茜《唐朝之海上丝绸之路》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根源。概括宋朝在农业、手工业领域反映这一根源的具体表现。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2023-09-11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11课学习讲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东北非是多民族聚居区,而阿拉伯帝国的征服运动是以伊斯兰教为旗帜的,因而帝国的民族政策大多是通过宗教原则体现出来的。对非阿拉伯人实行安抚政策,这一安抚政策集中体现在阿拉伯军队在对外扩张时与当地人订立的合约上。对犹太教徒、基督教徒、祆教徒等异教徒的宽容。穆罕默德在传教之初即承认犹太教徒、基督徒为“有经典的人”。统治者对先进民族的文化高度重视。阿拉伯统治者虽然崛起于文化落后的阿拉伯半岛,但他们高度重视先进民族的文化,这是阿拉伯帝国民族政策在文化领域的直接体现,尽管在帝国统治时也发生过多次对“文化人”的杀戮与迫害,但只要文化与学术活动不涉及王权与哈里发统治,统治者是大力提倡的。


材料二 民族政策使非阿拉伯人中诞生了如此众多的文化名人,而这一政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帝国境内各民族族类渊源相似、习俗相知、往来已久。其次,帝国伊斯兰化的宏伟目标与有序管理庞大帝国的政治现实成为这一政策的客观需要。最后,帝国强大,思想开阔。这是帝国民族宽容政策的物质与精神基础。

——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帝国民族政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帝国采取上述民族政策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倡导学生游学,“以广其闻见”。至清末,很多新式学堂注重以日本为师”,同时糅合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心智、体育教育方而进行制度化设计,其中“远足会”是比较通行的活动。

1907年9月,湖州的各个中小学堂组织了一次“远足会”,各数员分队督率自己学校的学生,“且步且歌,声容步伐,颜见整齐”。同年,山阴县学堂举行“远足会”,“与地理、历史、物理上有关系者,无不留心考察”。学生们在“远足会”之后,还要写“远足记”。有学生写道:“经过烽火墩,登其,觉空气清新,百倍于寻常”;还有学生在远足上海法租界后写道:“上海乃吾国之土地……租界之权,皆为外人所管辖,反客为主。名为租界,实与割地无异”。

——摘编自李成晴:《远足:清末新式学堂的师生“从游”》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远足会”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远足会”的作用。
2022-10-27更新 | 3040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18课辛亥革命(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

公元年代世界人口中国人口估计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最高估计数最低估计数
1
700
1100
1400
1600
1700
1800
3.27亿
2.07亿
3.20亿
3.74亿
5.79亿
6.79亿
11.24亿
1.70亿
   
3.01亿
3.50亿
5.45亿
6.10亿
8.14亿
0.60亿
0.58亿
1.00亿
0.75亿
2.00亿
1.50亿
3.40亿
18.35%—35.29%
27.05%
31.25%—33.22%
20.05%—21.43%
34.54%—36.70%
22.09%—24.59%
30.25%—41.77%

——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口在1400~1800年增长的经济因素。
2021-10-13更新 | 337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不同民族在历史演进中互相交流、交融,共同筑成灿烂的中华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魏晋以降,由于北方人口的南迁,南方各民族间的接触、碰撞、融合一直在或紧或慢地进行……唐代开始,中央政权加强了对东南区域的经营……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向南方的移民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也因之加速进行。华夏文化也就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这一区域传播,其主要表现是汉族南方诸民系次第形成,一些南方少数民族也发展成熟,奠定了南方民族关系的新格局。

——谢重光《唐宋时期南方民族的新格局》

材料二   松赞干布之所以会从威逼唐朝转变为“渐慕华风”,并主动表示愿意为唐朝贡献自己的力量,主要取决于如下几方面因素:其一,受到诸多少数民族政权到长安朝贡聘问的影响……其二,文成公主的影响。

——崔民德《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南方民族新格局”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松赞干布对唐态度转变的原因,并分析唐蕃关系改善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