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春伙战国时期,上接夏商周特别是西周时的礼乐文化,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诸子百家之学,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之学中找到原初的基春论点,即文化基因汉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就逆步形成了以汉放为主仆的文化共同体之所以说总以汉放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是因为中国光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放和少故民族都为祖国的疆土的开发、建设,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做由了贡献汉放与少教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会通,构建了中华文化的家图,其中积流着民族的智思、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特性。

——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19世纪末,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光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足因为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此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二者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材料三   当时欧洲知识分子正被有关传说中的遥远的中国文明的许多详细的报道所强烈的吸引住……中国由于其儒家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军事才能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如瓷器、丝绸和漆器等开始被推崇为模范的文明。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恨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期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国内社会动荡不安。同时,工业革命后列强的野心促使其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它们疯狂掠夺资源、倾销商品以及掠夺劳动力。中国和东南亚都在西方殖民者锁定的范围内,其大力开发东南亚的农、矿资源致使东南亚地区急需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18891890年后,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会议宣告非洲奴隶贸易终止。此外,蒸汽轮船的运行,使华工移民东南亚的通道更为便利,大量华工移民东南亚,掀起了华工移民新高潮。

——摘编自陈雪晶《晚清华工移民东南亚原因分析》

材料二   东南亚华人主动维护、继承与发扬其传统文化,还与当地文化长久接触,逐渐形成了华人家族乡亲集体主义文化,其中最典型的是和合文化、儒商文化、乡亲文化等。经过长期的移民,东南亚华人社会形成了众多的团结互助的社群,具体包括:社会团体、传统工会、会馆、乡亲会等,华人的各种活动以社群形式进行,并积极推广自身文化。合团性也使得海外华人的氏族可以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持续的血统结构,也容易形成一个比较稳定与安居乐业的移民群体。一方面可以给当地管理者带来“安全感”,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南亚华人社群开展了很多积极的活动,唤起民族自豪感,与故乡扩大交流。改革开放后,华人社群开展寻根活动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摘编自阮高山《华人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华工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南亚华人家族乡亲集体主义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及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指出除玛雅文明外古代美洲还有哪两个代表性的文明?根据所学知识,推断美洲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材料二:15世纪末期起,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在思想解放浪潮冲击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

       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将会“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

       ——摘编自《博物馆的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博物馆建立的历史背景。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西洋移民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1)如图中的人口迁移具有什么特点?
(2)如图中的人口迁移给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和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2024-05-1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中,学生学习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清规是首要的任务。在10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大城镇中出现私立的写作和算学学校,教授阅读、写作、商业代数和簿记,学生大多是工匠和商贩的孩子。教皇、皇帝或国王给很多大学颁发特许状,给予大学及其学生以某些特权,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学拥有司法权。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教育是最高等级的教育,全社会人口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这种教育,而能够最终完成学业得到学位的人更少。

——摘编自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

材料二   1653年,曼彻斯特市成立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切塔姆图书馆,这是英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669年,作家约翰·伊夫林提出为公共图书馆立法的建议,此后,主张以公共税收来维持免费图书馆的建议增多。18世纪,工业和科学的发展逐渐战胜神学,人们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于是,英国逐渐产生教区图书馆、咖啡屋、慈善学校和机械工人学校等各类信息传播载体。1850年,尤瓦特提交的《公共图书馆法》议案经过议会的反复斗争最终被认可,英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法令生效。此后,英国的议会文化使得公共图书馆大行其道,公共图书馆迅速成长,到19世纪末,英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超过100个。

——摘编自《英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欧洲教育的局限性及其所蕴含的积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9世纪英国公共图书馆得以发展的原因。
2024-05-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屈原对故国始终怀着一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情感。在《天间》里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一连提出100多个问题,叩天:敬畏自然;问地:顺应自然;论人:天人合德,仁民爱物,万物一体。在《离骚》中,他痛惜人民在战乱中遭受的苦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远游》中,他写道“涉青云以泛涩游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摘编自刘晨琤《再解“离骚”——兼论屈原思想的独特性》

材料二   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朱熹认为,教人为学在于“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为学方法则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以外,从“修身、处世、接物”等方面进行道德的体验与践行。从明代开始,书院制度移植到朝鲜、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乃至欧美等地,成为当地了解、接受中华文化的窗口,并融入当地的文化传统,有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有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文献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屈原思想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积极作用。
7 . 【亚历山大图书馆与智慧宫】

材料一 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图书馆。埃及有储存档案契约文献的传统,神庙是早期图书馆的雏形。托勒密一世和托勒密二世曾为亚历山大图书馆大力招揽希腊翻译家和东方贤士。公元前270年左右,阿基米德受邀来馆研究流体静力学。索斯特拉图斯受邀设计了后来成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法罗岛上的灯塔。图书馆还翻译了众多古代东方文献,赫卡泰乌斯因此才写出了著名的《埃及史》。作为希腊化时代的学术文化中心,主馆在公元前48年左右毁于罗马人的战火。

——摘编自汪世超《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极其发达,巴格达智慧宫即为其国家图书馆之一,由哈里发麦蒙于公元830年下令建造。它集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于一体,是亚历山大图书馆建立以来最重要的学术机关,研究的内容包括哲学、医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数学、机械、建筑、伊斯兰教教义和阿拉伯语语法学。在政府的主持下,当时一流的专家、学者聚集于此,把大量古埃及、希腊、罗马、波斯和印度的古籍翻译成阿拉伯语。

——摘编自时冬梅《论阿拉伯帝国时期图书馆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亚历山大图书馆兴盛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智慧宫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共同之处,并概述阿拉伯帝国的文化贡献。
2024-04-2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8 . 【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

材料一   宋代书院的院长一般是由在职、赋闲官员任职或地方官聘任。书院主要是理学家继承、传递和创造学术思想的场所。为此,书院的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和历史学为主。书院往往是由家族或当地名门望族捐资兴建的,但这些资助是有限的。书院的学生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或者名门望族之后,或者官员举荐。学生毕业后多走入官场,成为统治者的有力助手。

欧洲中世纪大学从形成之初就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大部分都是教师与学生的联合体。欧洲大学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学费制度,来满足大学正常运行的需求。课程设置虽然也有偏向道德说教的宗教学科,但更多的是法学、医学等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只要交学费就能进入大学学习,毕业以后也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以及兴趣爱好决定去向。

——摘编自李雯《试比较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

材料二   13-14世纪的欧洲大学不断发展壮大,被赋予的特权范围也越来越广,有些学生甚至滥用特权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大学与城市也因此不断发生冲突。随着中世纪欧洲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投身城市发展,而大学培养了大量各类人才,如医生、律师、文员等。作为相对民主公平的教育机构,大学也为市民开辟了跻身上流社会的通道。此外,随着规模的扩大,大学也为城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了与大学相关产业的发展。城市逐渐对大学持欢迎的态度,不仅厚待本地大学并设法留住师生,还热情邀请其他国家、城市的师生来到自己的城市。

——摘编自杨志卿《欧洲中世纪城市与大学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欧洲中世纪城市与大学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查士丁尼的《民法大全》是拜占庭法学的奠基石,也是11世纪晚期罗马法回归西欧的媒介。11世纪晚期,《民法大全》进入西欧,极大地挑战了当地从蛮族法律发展而来的法学传统。后来,从《民法大全》也发展出欧洲各国更成系统的法学体系。然而,《民法大全》的重要意义远不止这些。罗马法原先具有浓重的群众自治的特色,但一经查士丁尼之手,就带上了拜占庭国家专制的特点。因此,在中世纪晚期、现代早期的西方,《民法大全》支持了王权的兴起,起到与限制君权的观念相抗衡作用。中世纪晚期和现代早期的许多君主们都认为,查士丁尼提出君权至上的原则,是非常值得尊重的。

材料二:拜占庭文明对中世纪西方有非凡的贡献:罗马法、希腊典籍、基督教同盟;海上贸易也刺激了西方经济中心的苏醒,如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对中世纪的西欧而言,拜占庭不仅是个军事堡垒、文化宝库,也是个挺可靠的盟友。不过,拜占庭文化留下最深印迹的还是各斯拉夫民族。在斯拉夫国家,东正教至今非常昌盛,拜占庭的记忆,不论好坏,仍然留在人们脑海里。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朱迪斯·M·本内特、C·沃伦·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法大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明对中世纪欧洲的贡献。
2024-04-2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般认为,西方史学家中最早试图写一部贯穿古今‘通史’著作的是李维,李维在他的《罗马史》中说得很明白:‘我是要写一部罗马人的全史,始自罗马城的建立,直至我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而另一位历史学家塔西佗则执意要揭露罗马帝国早期统治者的真相,他的历史著作集中于描写宫延内部的种种劣行。与塔西佗同时,一位出身于希腊中部的传记作家普鲁塔克写作了一本传之久远的传记史学著作《希腊罗马名人合传》,这是一部文辞优美、描写动人的著名传记作品。书中人物不但有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有立法者、演说家和学问家。”

——摘编自王晴佳《西方历史的观念从古希腊到现在》

材料二   司马迁幼时聪慧,10岁开始诵习古文,20岁时,周游了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了解了各地的一些风尚习俗和民间传说。《史记》全书上起黄帝,下迄“当代”(武帝时),以人物传记为主,体例严谨,内容丰富。司马迁作为一位史官,对西汉统治者极为不满,对皇帝、宗室贵族、外戚和官僚在政治方面的残暴行为,生活方面的奢侈腐朽,有所揭露。除此之外,还为古代、当代的著名学者、医者、商贾以及其他各行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立传,又对天文、历法、礼乐、水利、经济、少数民族,以专章论述,比较具体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民族国家的面貌。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历史学家与司马迁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罗马史学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