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尤其下半叶,人口激增,人口变化趋势发生逆转。欧洲长期移民世界各地的情形宣告结束,而反向殖民化则宣告开始,“母国”的出生率下降,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劳动力却填补了这一空白。移民改变了文化交流的现行方向,人们探讨自己的认同感,“欧洲中心论”遭到批判,社会进入多文化和多元的时代。但多元文化又易彼此造成矛盾,形成新的社会、文化、法律、经济、性别等冲突。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1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20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确立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阐述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截至2022年底,全球有1.08亿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菲律宾的总人口。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65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是叙利亚,其境外流徙的难民高达630万人,其次是乌克兰、阿富汗、南苏丹、缅甸等。             

——编译自联合国难民署《2022年全球趋势报告》

材料二     “世界难民日”历年主题一览(2002-2023)

……

2002年:“优先解决女难民问题”

2003年:“难民青年”

2004年:“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

……

2009年:“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

……

2012年:“难民别无选择,你有”

2013年:“用一分钟时间,支持一个难民家庭”

2014年:“因战争而导致分离的家庭即便只有一个也太多”

……

2017年:“因为勇气,我们与难民同在”

2023年:“重建希望:为难民创造更好的未来”

——摘编自联合国难民署网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现代社会难民问题进行合理的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4-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14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诸子百家思想活跃,代表人物、代表思想层出不穷,他们之间并非自说自话、相互排斥,而是体现了相互冲突、紧张的价值观念的交锋乃至争斗,同时更体现着内在关联、互补的关系。从历史上看,墨、法、佛教并没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然而在群体关系上,其认同群体的趋向与占主导地位的儒家价值观有颇多契合之处。儒家所注重的思想原则,在其衍化过程中,也多方面地融入了墨、法等各家的观念,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最终取得了支配的地位。

——摘编自李宽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事年表,是学者根据某一主题,把特定时期的较大事件按年代排列起来的一种参考资料。

全球人口与经济趋势

约1500年欧洲人口达8000万
18世纪欧美城市化增长大多数工业集中在南亚和东亚
约1750—1800年印度工业开始衰落
1750—1850年中国人口翻番美洲人口增长6倍
1784—1814年英国从中国进口3亿磅茶叶
18世纪晚期奥斯曼帝国失去其对造船业的控制权
1794年孔多塞《人类精神的进步》出版
1796年爱德华·詹纳研制出改进了的天花疫苗
1798年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出版
约1800年欧洲人口达1.8亿

材料所示的大事年表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500—1850年全球人口与经济趋势的认识。对此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3-2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文化就应运而生。当前学者围绕世界文化发展的概况和基本趋势提出了以下观点(下表)。

观点一文化孤立主义反对文化交往和沟通,要求返回并发掘“未受任何外来影响的”“以本土话语阐述的”“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
观点二文化霸权主义“西方特别是一贯富有使命感的美国,认为非西方国家的人民应当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市场、权力有限的政府、人权、个人主义和法制的价值观念,并将这些价值观念纳入他们的体制”(亨廷顿)。
观点三文化同质化文化全球化“这一客观过程,并不是谁‘化’谁的问题,而是大家‘化’至一个共同的规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7-12更新 | 188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历史试题(A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口迁移指的是人类居住地点在空间上的移动变化。下图为学者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一书的目录节选。

1.自北向南的离心型迁移
2.政府强制性的内聚型移民
3.东西向的渗透型移民
4.由内地向边疆的开发性迁移
5.东南沿海地区对海外的移民
6.北方少数民族的内徙与西迁
7.南方非汉族的退却性迁移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古代人口迁移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运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它们在形成文明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上也在相互运动,这是使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中国古代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述材料中马克垚关于人类文明史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8 . 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
2020-07-11更新 | 5132次组卷 | 40卷引用:课时46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选必3-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