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并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不仅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还成就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优良作风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胡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思想渊薮》

根据材料,从上述建党精神中提取任意三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以“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湖南境内苗、侗、瑶等民族广泛分布于各府县。随着江南不断开发,汉族不断扩张,少数民族逐渐被挤压至边远山区。由于缺少足够的生存资源,加上对汉族的仇视,少数民族不时下山劫掠,单靠军队防苗很不现实的,苗患府县必须学会自卫。因而尚武之风生焉,强悍、好勇健斗逐渐成为居民社会心理的组成部分。

清代湖南原本每一宗族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随着外来移民的不断迁入,加上已有居民的不断繁衍,人口越来越密集,这些分布区域不断发生重叠,于是争夺资源,保护既得利益对每一宗族的生存有特殊的意义。当时宗族之间争夺土地等生存资源的主要方式是以坟地或其他宗族公地为借口,而这种方式必须动员起全宗族的力量共同参与,否则就是师出无名,名不正而言不顺。清代宗族矛盾不时引发械斗等流血事件,为了在争夺中获胜,宗族内部必须团结一致,同时还要有自己的战斗力量,方能有自存的机会。因此,宗族间资源争夺培养了湖南土客居民的危机意识,有助于好勇健斗之民风的形成。

湖南地处亚热带,气候湿热,沿河、湖一带土壤肥沃,被誉为“鱼稻之乡”,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经历明末清初战乱,湖南人口锐减,存在大量的无主荒地,人民生活尚称富足。摊丁入亩之后,湖南人口急剧增加,到道光年间,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迅速尖锐化,各种社会矛盾随之而生。为了获取生活资源,农民不得不向山求地,与水争地。故拥有土地者为卫土而敢斗,未得者为求地而多争。

这种强悍之风,正是组织强大军队所需要的,只要有恰当的时机,就可以在安邦定国大业中和强大的威力。如果没有这个强悍、好勇健斗的民风,无湘不成军的奇迹是创造不出的。咸同间中国社会的动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当时政府军无能已极,地方不得不依靠自我防卫才能免于战火。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湖南知识分子对此加以引导,实现了知识分子与下层人民的结合,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实现了湖南的崛起。

                                                                             ——摘编自毛继华《人口与近代湖南崛起》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口与近代湖南崛起”自拟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0年第23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韵中华文明》文章指出,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考古发现的遗物、建筑遗址等反映社会礼仪的物化载体,可以作为中华文明起源更为独特的认定标准”。

考古发现

基本介绍

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考古人员在中心区新发现更多主干道路及其两侧墙垣,并推测作坊区、宫殿区、祭祀区以西至少各存在一个分区。研究发现,二里头都城为宫城居中、显贵拱卫、分层规划、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多网格式布局,显示当时有明确的规划,暗示当时有成熟发达的规划思想、统治制度和模式,是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确认它是中国青铜时代最早具有明确规划的大型都城。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夏代晚期都城
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共发掘墓葬620余座,发掘的墓葬时代从两晋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时期,反映了黔中地区古代文化进程
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遗存面貌清晰地反映出高句丽、渤海国佛教物质文化在中原地区影响之下传入与发展的历史事实
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州桥是运河遗产中的典型代表,还原了大运河及东京城繁荣宏大的历史场景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为温州作为龙泉瓷大规模外销的起点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重要实证

——选自《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题中史料是何种史料?关于我国文明与国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起点的假说,分析其原因。
(2)从材料中提取2个或以上考古新发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对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2024-05-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汉族移民及农业开垦

材料一   西汉积极推行了“实关中”和“戍边郡”这两项移民政策。“实关中”是把距离较远地区的一部分人口财富移植到关中地区(王朝的畿内,即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戍边郡”就是移民实边,目的在巩固边防。……接受移民最多的是黄河中游和上游地区。

材料二     汉武帝以后至西汉末百年之间,黄河上游和中游地区人口日益增殖,田亩日益垦辟,尤其是宣帝后七十年内,匈奴既降,北边无事,发展得当然更快。

材料三   内地人民移居到边郡后,以何为生?极大多数是以务农为本。

…山陕峡谷流域、泾渭北洛上游及其逼北的河套地区……从未开垦过的土地在初开垦时是很肥沃的,产量很高…·所以垦区扩展得很快。……以畜牧射猎为主变为以农耕为主,户口数字大大增加,乍看起来,当然是件好事。但我们若从整个黄河流域来看问题,就可以发现这是件得不偿失的事。

——谭其骧著,莴剑雄、孟刚选编《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西汉“实关中”和“戍边郡”的移民政策进行历史解释。(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在研究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史后,使用了如下标题:“文明在空间流动”。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中华文明成长历程,不难看出,中华文明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先后融摄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等。中华文明秉持“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理念,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兼收并蓄的宽容心态,善待外来文化,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汲取一切有益养分,在求同存异中尊重差异性、讲求和谐共生,使中华文明始终历久弥新,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国强《中华文明生命力传播力及其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请结合中国历史,围绕中华文明的成长历程,自拟论题并完成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结构完整)。
2024-04-1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34—1917年,英国向殖民地运送了近150万契约劳工

美国1965年新移民法案出台前夕,印裔移民的总量仅有1万人左右。此后,美国印裔移民的人口持续高速增长。1993年就超过日裔而跃居美国所有亚裔族群人口的第三位,2003年时更是以222万的总量超越菲律宾裔而跃居第二大亚裔族群,2020年,印度裔以440万的总量超过华裔成为人数最多的亚裔群体。移民美国的印度人大多来自印度社会的中上层,接受过高等教育,英语流利,熟知西方社会生活,并属于知识型高技术移民。

——摘编自滕海区《论美国印裔族群在印度海外移民政策演变中的地位》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近现代史上的移民现象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有人把蒙古西征称之为“成吉思汗大交换”,认为蒙古西征可以与哥伦布大交换类比。阅读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1 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                                                            图2 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传播
提取上述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大交换”加以解读。
2024-04-0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学不是实用之学,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儒学主导下的学校既不教数学,也不教自然科学和地理,培养出来的人,毫无逻辑创造的才能。

——摘编自【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克斯·韦伯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截至2022年底,全球有1.08亿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菲律宾的总人口。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65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是叙利亚,其境外流徙的难民高达630万人,其次是乌克兰、阿富汗、南苏丹、缅甸等。             

——编译自联合国难民署《2022年全球趋势报告》

材料二     “世界难民日”历年主题一览(2002-2023)

……

2002年:“优先解决女难民问题”

2003年:“难民青年”

2004年:“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

……

2009年:“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

……

2012年:“难民别无选择,你有”

2013年:“用一分钟时间,支持一个难民家庭”

2014年:“因战争而导致分离的家庭即便只有一个也太多”

……

2017年:“因为勇气,我们与难民同在”

2023年:“重建希望:为难民创造更好的未来”

——摘编自联合国难民署网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现代社会难民问题进行合理的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4-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14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