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文化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其兴起与发展均是被动的。中国没有经历类似于欧洲文艺复兴那样的运动,中国近代文化是在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面临外国的挑战下而被迫萌发出来的。在民族危机面前,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一系列探索救亡图存的改革,他们力图通过改革向西方学习,达到振兴中华的目的。19世纪后40年里,中国流行的思潮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西方的学习与模仿局限在器械、科技、教育等方面,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全盘西化”,则体现了对西方文化的模仿。

——摘编自梁海燕《浅议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

材料二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国的交流互动由经济、科技领域转向了政治、文化领域。经济全球化浪潮来袭,文化方面出现了“文化全球化”的思潮,这种思潮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导致人们对自己国家文化认同的弱化,甚至引起民族文化的衰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对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摘编自马睿《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
2 . [近代国际移民]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中国的南部和东部出发,出国谋生。到19世纪70年代,6.3万中国人来到美国,其中多数人生活在“金山”一加利福尼亚。 这些早期出国者大多是契约华工或称苦力、“猪仔”。他们名义上是受雇到海外与外国资本家或华人工头订立契约来做工的,实际上大多数华工是被人用欺骗、诱拐、绑架的手段运往海外的,他们从事最繁重的工作并无人身自由。当时美国人克拉克的调查报告中说白种人不愿做的活就强迫华工去做。华人劳工不仅仅在美国西进运动的采矿业中付出了劳动,更为著名的是他们在修筑横贯美国东西铁路中洒下的血与汗。他们不论严寒酷暑,一直工作在高山峡谷、人迹罕至之地,很多人因劳累身亡。据老华侨说,华工前后参加筑路的有四五万人,因筑路而牺牲的不下万人。

——摘编自张晓路《西进路上的血泪与荣光》

材料二   19世纪60-80年代,随着相当数量域外移民的进入和租界的建立,上海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域外的物质文明、风俗礼仪和精神文化,对域外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态度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英语开始被视为了解西方文明的钥匙。官方同文馆和广方言馆的建立,都透露出官方对外语教学的重视。而随着中外交往的扩大和贸易的发展,翻译中介人员的需求也大大扩展,掌握外语的人可以充任买办,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这也推动了上海的英语学习热潮兴起。

——摘编自刘叶华《浅议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上海的使用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鸦片战争后华工大量移民美国西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域外移民在上海的活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81年)是埃及奴隶制国家的极盛时代,当时的法老征用民力,为自己建筑穷奢极侈的陵墓——金字塔。目前在尼罗河下游的平原上,矗立着许多高可摩天的金字塔,绵亘数十里,其中最大的是法老胡夫的陵墓,占地约六百公亩,系用230万块花岗石砌成,平均每块花岗石的重量约2520千克。金字塔的塔身所用的石料,全都经过细工摩琢,方方整整,面平如镜,叠砌在一起,全靠其本身的重量互相衔合,不用任何黏合剂而缝隙不露,虽利刃亦不能楔入,其内部结构也有一定的法式,四壁还饰有雕刻,绘画,宛如地下宫殿,在1979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摘编自郭圣铭《古埃及的文化遗产》

材料二   《世界遗产公约》肯定了属于全人类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存在。人类只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史上一切伟大里程碑的托管者,对这些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关系到所有国家和全人类的命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纪念性建筑物、历史城镇,还是自然保护区,这些世界遗产都因时间的流逝,人类不负责的行为,侵蚀,潮湿、污染、快速城市化和观光客激增等原因,不断处于破坏的危机之中。

——摘编自张松《21世纪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埃及金字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世界遗产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印度独立后,由于政府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发展乏力,这严重影响了优秀人才寻求在国内发展的积极性,于是印度众多高级人才选择移民海外,英国成为首选地。然而,由于战争的极大破坏,英国在社会供应和服务上存在着众多的欠缺。印度移民在为英国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引发了严重的种族对立,1962年,英国通过了《英联邦移民法》,开始为英联邦内部移民设置限制。1965年和1990年,美国相继出台了新的移民法案,为印度人移民美国创造了绝好的机会,截至2011年,美国印度裔移民的总量已达290.8万人。

材料二   据统计,在1966-1980年移民美国的印度人中,95%属于专业技术人才。1965年之后,美国印度裔移民在宗教信仰上则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其中印度教教徒最多,但是,美国印度裔族群内部总体上表现出了少有的平和态势。美国印度裔移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的坚守和传承,然而这也间接影响到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印度的音乐、舞蹈、食物、服饰、瑜伽、绘画艺术、传统节日等文化遗产,不仅在美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展示,而且还与美国主流文化进行了很好的融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滕海区《论美国印度裔族群的形成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以来印度人移民美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印度人移民美国的特点及影响。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政权建立之初,一度压制书院发展。然而,对于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的书院,政府强行禁止,颇感困难。康熙年间适当放宽对书院的控制,并将其疏引导入其所设计的发展轨道。康熙二十四年,湖南巡抚在重建被吴三桂叛军毁坏的岳麓书院院舍后,两具疏章,请求御书匾额及赐经史诸书,借以巩固岳麓书院的地位。部议准其所请。二十六年春,御书“学达性天”匾额,并十三经、二十一史、经书讲义遣送到山,从此岳麓书院重又兴盛起来。同时得到匾额的,还有白鹿洞书院及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祠七处。至乾隆年间,皇帝屡下谕旨,规范书院管理,聘请院长,选择生徒,皆有标准。清政府的书院政策不再动摇,上下一统的书院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摘编自邓洪波著《中国书院史(增订版)》

(1)据材料,指出康乾年间政府管理书院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书院政策变化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进入21世纪,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宏伟目标。目前全市公共图书馆总数1086所,远超纽约等国际化大都市,每1.63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设施、每万人拥有馆合面积约292平米、年度文献购置费将近1.4亿,电子图书总量遥遥领先,数字化水平走在世界前列。深圳“图书馆之城”构建了覆盖全市的总分馆体系。2022年底,宝安、罗湖等区纳入区级总馆垂直管理的基层图书馆有146家,街道图书馆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的已过半数。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还体现在新型空间建设与品牌活动培育。“南书房”是深圳图书馆打造的经典阅读空间,在其示范影响下,大批公共阅读新空间涌现出来,成为深圳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引领了全国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20多年来,一大批有特色的阅读品牌活动得到培育,“爱阅”融入了市民生活,书香成为了深圳底色,深圳赢得了“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美誉。如今,“图书馆之城”的理念、构想与实践由深圳开始辐射国内,广州、东莞及中西部地区等都开展了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实践。

——摘编自李国新《“图书馆之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公共图书馆体系的深圳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距今80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的聚落内部房屋排列整齐,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等的墓地内部墓葬秩序井然,可见中华文明在起源阶段就有对稳定社会秩序的强烈追求。距今50006000年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城如石家河、良渚等,堆筑城垣宽而低矮,主要功能应是防水而非军事防御。中国新石器时代专门武器种类很少,最常见的武器只有弓箭和钺两种,并且都是由生产工具改进而来,夏代晚期以后出现的剑、战斧等武器都源自西方。青铜在亚欧草原主要用于制造武器和工具,传到中国以后则变为主要铸造象征社会秩序的鼎等青铜礼器。

——摘编自韩建业《先秦考古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材料二   清代政治体制具有创新性的第一个显著表现,是以军机处为代表的行政权力重组及行政效率的提高。近来研究表明,军机处是一个能够维持权力机制长期稳定的“新军政中枢机构”。在这套机制下,皇帝并不是完全不受限制地行使权力。另一个显著代表则是成熟的社会保障机制,集历代经验之大成。甚至到了国势衰颓之时,清朝政治体制在外交、通商等方面仍不乏创新之处。

最晚至春秋时期,中国便萌生了内涵明确的“大一统”观念。自秦汉以降的两千多年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无法逆转的历史趋势。

——摘编自朱浒《从清史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有历史的必然性,中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人民群众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公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二者的板块式结合.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贯通融结合。

——摘编自孙代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中华文明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点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清政府对中华文明创新性的贡献。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还有哪些重要特点,并简要说明。
2024-06-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等校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宋朝的市舶立法,“诸市舶纲首(船长),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对沿海港口进出口贸易征收的实物税),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绍兴年间(1131—1162年),海商蔡景芳因成功“招诱舶货”使政府收到98万缗的市舶税,大食蕃商蒲啰辛因在华“贩乳香直(值)三十万缗”,分别获赠“承信郎”的官衔。蒲啰辛后来归国,宋廷拜托他回去“说喻蕃商广行搬贩乳香前来。如数目增多,依此推恩。余人除犒设外,更与支给银、彩”。绍兴年间还有一位叫蒲亚里的阿拉伯富商,在广州定居。宋高宗指示广州官员“劝诱亚里归国”,希望他回国招揽蕃商,“往来干运蕃货”。

——摘编自吴钩《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促进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并加以说明。
2024-06-0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邢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编者

编纂思想

主要成果

春秋

孔子

在文献编纂时,保证原有的文辞不随意修改和变革;注重对材料的考证,杜绝主观臆断

《六经》

西汉

司马迁

广泛取材,考察多类文献

《史记》

魏晋

范晔

注重对材料真伪的考证,广泛收集,编纂时注意详略得当,言简意赅

《后汉书》

刘知几

准确记录史事,“善恶必书”,注重对真伪的甄别,注意统筹兼顾

《实录》《史通》

北宋

司马光

史书编写,参考资料应全面,应统筹兼顾,择善而从、兼收并蓄

《资治通鉴》

——摘编自毛业博《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探析》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中国古代史籍编纂”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4-06-0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邢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把茶法、马政视为军国要政,形成了完整的茶法和庞大的榷茶官僚机构。政府除制定茶课、引岸制以控制产销外,设巡茶御史以惩办私茶;设茶课司、茶马司以办征课易马;设茶仓以利储备等。明朝政府对西北、西南边境地区走私茶叶防范极严,定期派遣官员巡查关隘,捕捉私茶。对私茶出境与关隘失察,都处罚极重。康熙初,官营茶马互市日渐萧条,雍正十三年(1748)停止易马,茶马司变为管理民族贸易的机构。之后,汉藏民族之间的商业贸易更为发展和繁荣,大批的茶叶和内地出产的生产生活资料源源不断地运往藏区,藏区的各种土特畜产品,特别是药材和黄金都大批销往内地,双方交换的数额远远超过历史上茶马贸易的规模和水平。十九世纪末叶,英帝国主义者千方百计将印茶打入西藏市场,妄图以经济渗透为领土占领开拓道路,遭到藏族人民的坚决抵制。

——摘编自贾大泉《汉藏茶马贸易》

(1)据材料,概括明代汉藏茶马贸易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茶马贸易的积极影响。
2024-05-3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