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2021-06-08更新 | 17886次组卷 | 137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2022-09-08更新 | 10463次组卷 | 94卷引用:广西贵港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3 . 面对人民不满及周兴起的危险形势,曾有大臣提醒纣,纣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后商被周取代,周特别强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在其统治者内部却明确表示,保民就是敬天,敬天要做到保民。据此可知,周人(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从人事角度思考天命
C.构建了新型政治体制D.旨在宣扬传统天命观
2023-02-03更新 | 1170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冰舞选手服装设计的创意均出自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取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太平江山”画意。这表明
A.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B.中华文化不断传承与创新
C.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D.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2022-04-10更新 | 2284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代统治者在强调“皇天上帝,改厥元子”时,还提出了“天命靡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主张,最终形成“敬事上帝”“怀保小民”的治国理念。以下表述与该理念最相近的是(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C.“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D.“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024-02-22更新 | 1015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两汉之际常有刻画帝王、圣贤诞生的画像,如“女节梦接大星而生少昊,含始吞玉英而生高祖”,玉英出现的先决条件则是“五常并修”.只有社会风气醇厚、民风淳朴、生活富足的情况下玉英才会出现,以此象征大汉的天下前途无量。这些画像
A.彰显了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B.蕴含了天行有常的哲学思想
C.体现了传统人物画走向成熟D.宣扬了天意与人事交感相应
7 . 下面图1为洛阳龙门交脚弥勒造像,建于北魏,保持了古印度佛陀身材苗条、面容姣好的形象。下面图2为杭州飞来峰弥勒造像,建于南宋,仿照的是唐末至五代时期的江南僧人布袋和尚的形象。弥勒造像的变化反映出(     

A.佛教自我调适逐渐融入中华文化
B.少数民族汉化程度不断加深
C.南宋杭州成为江南佛教文化中心
D.佛教内部思想流派发生变迁
8 . 明清时期,部分书院强调“实学”“实事”“实行”“实习”,要求学生学习农学、谷粮、水利等内容并付诸实践;书院教育内容上不仅引入了自然科学方面的教材,社会科学方面也日益增多。这反映了当时(     
A.官方教育机构逐步发展完善B.政府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C.教育呈现科学和务实的学风D.书院是研习西学的主要场所
9 . 考古资料表明,距今约8000—5000年的中国各地聚落遗址外围一般有壕沟围绕,里面的房子排列整齐,中央一般为大房屋;古城遗址往往以规模宏大的宫城为中心,方正规矩;墓葬遗址也普遍排列规整。据此可知,早期中国文化的特征是(     
A.有容乃大,和谐共存B.追求秩序,稳定执中
C.祖先崇拜,以人为本D.整体思维,天人合一
10 . 在当下中国,许多乡村地区仍然保留着丰富的优秀乡村传统文化,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热爱祖国、尊老爱幼、重义轻利、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与邻为善、团结友善的思想观念。可见,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       
A.构建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B.协调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城乡矛盾
C.加强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D.抵御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