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从孔子“仁者爱人”的解释,到孟子“仁民爱物”的倡导,再到宋儒张载“民胞物与”命题的提出,始终贯彻着一种精神,影响广泛而深远,成为古代开明正直之士及民众对为政者的政德要求。据此可知,儒学(     
A.蕴含着人文意识的价值诉求B.吸纳了佛道思想的核心理念
C.彰显出君权至上的道德规范D.受到了历代士绅的普遍推崇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任何一种文化都由曲线前进,有时上升,有时下降,只看历史上各时期之治乱兴衰,便可见其文化进退升沉之大概。春秋时代,文化种子埋藏在贵族阶层。孔墨新生机,从下层崛起。此时期为中国文化最有生命力之表现时期。东汉末,文化种子埋藏在大门第,而不免为老庄清谈所腐蚀。唐末五代,文化种子或则逃避至十国、如蜀、如唐、如闽、如吴越,多数都埋藏在山林寺庙与书院中。直到宋兴六七十年后,始有起色。元末埋藏在社会下层,当时南方经济好,书籍流传易,故文化种子得到处留存。清朝入主,文化种子埋藏在社会各阶层者,亦深亦厚。

——摘编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看法,并加以阐释。(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大禹籍贯及治水地点提出了不同说法,有的说大禹是山东人,治水在今齐鲁一带;有的说大禹是山西人,治水始于汾河;有的说大禹是安徽人,治水在今淮河一带;有的说大禹是越族人,治水在今江浙一带。这些说法(       
A.体现了同源共祖的思想B.导致了宗法分封制崩溃
C.反映了农耕文明的扩展D.促成了统一观念的形成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姑苏万年桥图》,是由神户市立博物馆收藏。这幅画上方有一首颂诗,占据了很大的面积,落款为庚申冬十一月,庚申年为乾隆五年。这幅图最大的亮点是写实,画面从胥门内逾越城墙向万年桥对岸,到对岸即止。近景看似为胥门里临内城河岸的街市、人家,实则主画面指向一架通东西的万年桥。崭新的桥面上有园林式的铺地,桥上有官员视察,而且不是一位官员,前呼后拥,有随从打着伞,有随从擎着芭蕉叶的大扇。官员有的在桥面,有的在台阶上,有的在桥下,有的则正在作迎接状,侍从者或带刀,或拉棍,或拎着鞭子。整个画面由近及远向外推展,能够清晰地看到四个层次,从墙上的文字也可以看出它们的分布区域。在临河建筑的对面,则是一排品种丰富的店面,店号名称一览无余。自北向南,依次有酒店、卦摊、杂货店、中药铺、烟店、布店、酒馆等,一直延续到胥门。在此有必要提及,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到了康乾时代,也就是被认为的全盛时期,一定是受到了西方美术的影响,大量出现运用远近透视、光影明暗等技法绘刻的作品,它们以装饰用途为主,开张较大,题材新颖。苏州版画受到西方绘画特点影响后,能全面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更加写实逼真,栩栩如生,让初见的国人感到新奇、惊异,甚至震撼。由此这类新品成为潮流,一些画店直接在画作上注明仿泰西笔法


——整编自杜洋《姑苏版画古风东游记略》


(1)从材料一中提取三条历史信息,分别说明其对于研究清代历史发展状况有哪些史料价值。

材料二 大抵一社会之进化,必与他社会相接触,吸收其文明而与己之固有文明相调和,于是新文明乃出焉。

——梁启超《初归国演说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关于文明发展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证明该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中外历史各举一例)
2023-05-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684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仿照《尚书·舜典》记述的礼仪致祭泰山,御题“普照乾坤”四字;回銮途中专程前往曲阜孔庙,以空前隆重之礼节瞻拜孔子,还命人编成《幸鲁盛典》颁行天下。其意在(     
A.宣扬传统礼仪B.加强南北交流
C.彰显君主权威D.强化王朝正统
6 . 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不周山、后羿射九日等中国远古神话故事共同反映了中华先民(  )
A.原始的天人感应理念B.与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
C.丰富的宗教思想观念D.已萌发最早的民本思想
2022-05-22更新 | 510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族因素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二重性特点。第一,在礼教家国政体中,由于其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大家都是一家人、都有远古血亲关系这种理念,故在心态上天然地具有较强的平等心态。过分的平等心态则又反过来使国人容易产生人人自以为是的心态,人人自以为是的心态会在某些层面上消解政体的凝聚力,使社会在和平时期呈一盘散沙的状态。第二,但在民族危机的时候,正是同一种家族观念又会使这个大家族呈高度的民族团结、产生强有力的民族主义。为了防范一盘散沙状态,这种政体有必要强化其凝聚力,这体现为强化王权。同时,受制于政体本身的家族特点,为了防范王权过分集中,社会自我调节机制必定在道义上强调家族成员(民)的作用,因此“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会被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精英集团加以宣传,这具体表现于诸如孟子之类知识分子的民本思想。这种民本思想……要靠执政集团的较高的德行来实现。

——根据辜正坤《中国人的国家观和家国情怀》节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的国家观和家国情怀的影响以及认识。
2020-09-1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古希腊时期的先哲们处于同一时代,他们所面临的相同政治环境是
A.工商业和航海业发达B.社会经济生活丰富多彩
C.小国寡民的民主政治D.政治氛围相对宽松自由
2020-07-28更新 | 68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周朝时,周公提出“敬天保民”;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对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华文化“人本”色彩逐渐加强B.神权政治色彩得到淡化
C.神权遭到王权冲击D.中华文化具有一定民主色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