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与古代文化典籍有关。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易经》;中国农业大学校训中的“解民生之多艰”源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的“止于至善”源自《礼记》。这表明(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B.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
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儒家的思想观念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2024-06-03更新 | 101次组卷 | 46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易代使得蹈虚凿空的晚明学风成为众矢之的,清初学风由玄虚而趋健实,“经世致用”蔚为风尚。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全面反思和追溯明代政治经济和学术文化,对封建君权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设计出了各种“限君”“抑尊”的方案。他们理直气壮地主张顺应和满足作为自然人的本能要求,反对封建理学家冷酷而虚伪的禁欲主义,“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好处,即天理也。向无人欲,亦并无天理之可言矣”。基于“保国富民”的诉求,他们对重商主义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总之,凭借着王朝更迭的权力真空和较少顾忌的思想言论氛围,他们在痛心疾首之余,发出较多惊世骇俗之论。

——摘编自孔定芳《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与明遗民的诉求》

材料二   战争中,中国不堪一击,高唱“经世”的知识分子在惨痛之余,不再顽固强调“内诸夏而外夷狄”,转而用理智的眼光来认识中国与诸夷,“师夷”成为一时潮流。同时,他们对顽固派将机器诬蔑为“奇技淫巧”的看法进行了批判,认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并以“求富”为口号,对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进行否定。

——摘编自田永秀、刘斌《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及其影响。
(3)综上所述,就现代知识分子应该如何实现自身价值谈谈你的认识。
3 . 周公提出“敬天保民”并制礼作乐;孔子主张“仁者爱人”;管子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这反映出(     
A.儒家学说以民本思想为核心B.中国古代思想的民主化色彩
C.以人为本理念有久远的传统D.思想始终为政治服务的特质
2023-11-09更新 | 214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两汉四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的政治学说,众多的思想家把民本思想作为建构其政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贾谊认为,政以民为根本,他说:“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陆贾则说:“怀道者众归之,恃刑者民畏之,”在他看来,秦取天下时可以利用法家思想,但在建立政权后要根据守的要求,转变统治思想,以儒家的仁义道德、德教作为指导思想。王符说:“天之立君,非私此人也,以役民,盖以诛暴除害利黎元也,”君主要养民,关心人民的疾苦。董仲舒也提出了“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的主张。民本思想在汉代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摘编自郝建平《民本思想与汉代的统治政策》

材料二   20043月,政府宣布:“除烟叶外,取消农业特产税,每年可使农村减轻负担48亿元,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2006年起,我国西部地区率先进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十一五,时期,中央计划要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2006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此后,各地提高农民工待遇、改善农民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措施也陆续出台。除此之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对种粮农民的补贴等都得到了国家的关注和积极解决。

——摘编自赵秀玲《”以民为本,与政府治理—近几年中国政府的惠民政策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民本思想得以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汉代民本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世纪中国政府惠民政策的特点。
2023-10-28更新 | 22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天命观贯穿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殷商时期它以神灵崇拜“帝”为表现形式,发展到西周时期,逐渐转为“以德配天”。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A.王权神秘色彩加强B.人文理念逐渐凸显
C.天命观念渐趋衰落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2023-10-28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林则徐看到旧式师船无法抵抗坚船利炮后,主张购买和学习制造西式战舰。他从“权宜之计”走向“长久之计”,提出制造“外海战船”,并认为要形要求成规模,“坚厚战船,以资制胜”,这表明林则徐(       
A.初具近代海防思想B.看到晚清积重难返
C.反思现存社会制度D.提倡建立新式军队
7 . 《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     
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B.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C.注重借鉴外来思想成果D.兼具学术研究和政治统治双重功能
2023-06-02更新 | 498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的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强调(     
A.“德治”和“民贵君轻”B.礼仪和社会责任
C.“仁”和“仁政”D.“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
2023-05-08更新 | 87次组卷 | 39卷引用: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朝人继承正月十五传统习俗在此夜燃灯、赏灯。同时增添了禁止宰杀渔猎,读道经的内容。唐朝政府还把四月八日定为佛诞节,与老子生辰一样,休假一日,以申庆贺。民间另有二月八日和腊月八日浴佛的习俗。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A.开放多元的社会氛围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儒佛道实现三教合流D.政府重视道德风尚建设
10 . 周人在不动摇“天命”的前提下,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就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才能维持“天命”。因此,天子既要“敬天”,又须“保民”。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A.治国方略的理性成熟B.人本思想已初具雏形
C.个体意识的普遍觉醒D.神权思想居统治地位
2023-02-24更新 | 1351次组卷 | 39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