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桀、商纣暴行逆施,残害百姓,人们总结历史教训,重视民众、厚养民众、保民而王的思想逐渐萌芽。孔子编纂整理过的《尚书》中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后世君主和士大夫阶层继承并发展了民本思想。唐太宗以此为治国之准则,并且鲜明地提出“三镜论”;范仲淹阐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乃是对孟子与民同乐思想的升华。

——摘编自唐晓英《孟子民本思想的哲学透析》

材料二:孙中山的民本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升华的过程,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民本思想,是出于对民的同情,带有浓厚阶级感情色彩: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本思想,则有着鲜明的政治意义;晚年改组国民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他一生中在政治上的伟大转变,完成了对民认识上的思想飞跃。

——摘编自肖飞《孙中山民本思想探析》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摘自习近平《坚持人民至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价值内涵和后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完成“飞跃”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君主和士大夫、孙中山、中国共产党对“民”的认识。

2 . 《墨子·备穴》中提及一种守城装置——“地听”。通过在城墙脚下间距相等的数口深井,将薄皮革裹紧的坛子埋入其中,可利用共振原理探查敌袭。类似的设置方式,后来被较广泛地用于古戏台的搭建。“地听”的发明和使用(     

A.贯彻了“非攻”信条理念B.表明中国曲艺源远流长
C.说明技术创新源自于战争D.凝聚了我国先民的智慧
2024-03-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文字是保存和传达语言的一种书写符号。下面依次是“亚”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及代汉宇的书写形式。据此可见(     

A.文明起源多元一体B.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D.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2024-01-23更新 | 518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大一统的政治实体形成于秦汉时期,但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到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先秦时期已经奠定。秦汉以后,实现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方式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治理目标。我国历史上分裂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和民族问题,经济、文化、宗教等不占主导地位,这就使得我国历史上的分裂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因此,无论怎样的分裂,或者分裂的主体来自哪个民族,最终还是走向统一。

—摘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学校决定开展一节历史活动课,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以“‘大一统’思想和国家治理”为主题,帮助老师设计一个预期的学习目标。(要求:目标清晰,层次分明,史实准确,导向明确。学生可从构建时空观、强化国家主权意识、维护民族团结等角度思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文化的变迁……反映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推行“三民主义”,民主、科学观念的普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中。总体来看,近代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是以革命为中心,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革命文化,特别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材料二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学兴起到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理学、明清时期“经世致用”的新儒学的历史文化变迁中,最终形成了“以儒为宗”的中国古代意识形态。……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发生了内生性的演变,但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续性,如崇尚和谐、爱好和平、天人合一、与人为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和连续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永贵《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思想发展以革命意识形态为特征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023-06-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如图的故事:齐相晏婴赠二桃于三士,叫三士论功取桃,公孙接、田开疆二士听完古冶子勇敢事迹后,认为自己不让桃是贪,惧死是无勇,遂拔剑自刎。古冶子见后,认为自己独生是不仁;专耀功绩抬高自己为不义,也拔剑自刎。据此可推知,该图片的内容(     
A.反映出战国思想文化多元化B.有利于儒学思想的宣扬
C.说明战国时期军事征伐激烈D.再现了齐国的社会风貌
2022-09-2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2021-06-08更新 | 17466次组卷 | 137卷引用:安徽省太湖朴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       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2019-01-30更新 | 3078次组卷 | 33卷引用:安徽省长丰县下塘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开学测考试
9 . 南宋郑樵在论及《诗经》中指出,风者,出于风土,大概小夫贱隶妇人女子之言;雅者,出于朝廷士大夫,其言纯厚典则,其体抑扬顿挫,非复小夫贱隶妇人女子所能道;颂者,其辞严,其声有节,以示有所尊。据此可知
A.《颂》成为祭祀文章的典范
B.《雅》是《诗经》的核心内容
C.《风》没有太高的文学价值
D.《诗经》具有浓厚的尊卑色彩
2018-10-03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