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对于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之间的关联,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有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者说是文本性的限制而触及到过去本身。下列,符合重构论观点的是(     
A.历史事实在某些人的头脑中,不然就不存在于任何地方
B.历史中存在的无论何种模式,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制造”出来的
C.历史学家仅能书写文学文本,而非真相
D.历史学家做不到像一面虚己以待的镜子那般的客观中立
2 . 下表为近代以来部分学者对于“儒”的来源考证。
章太炎“儒”在古文字中本来是写作“需”的,而“需”则是求雨的巫觋
胡适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以“治丧相礼”为职业
傅剑平“需”是“术士所操之术的动作行为”,或是殷代巫士治礼时所戴的“礼冠”
阎步克与乐师即早期掌管教育和仪式的“乐官”有关
这些考证(     
A.表明“儒”之来源复杂不可考B.体现了学者基于史料的历史解释
C.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公认的结论D.说明学者的立场取决于史料选取
3 . 《荀子》记载:“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孟子》中提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孝经》中强调:“天地之性,人为贵”。据此可知,儒学(     
A.蕴含着人文意识的价值诉求B.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C.对人性的认识不断发展深入D.强调统治者注重民本思想
4 . 从孔子“仁者爱人”的解释,到孟子“仁民爱物”的倡导,再到宋儒张载“民胞物与”命题的提出,始终贯彻着一种精神,影响广泛而深远,成为古代开明正直之士及民众对为政者的政德要求。据此可知,儒学(     
A.蕴含着人文意识的价值诉求B.吸纳了佛道思想的核心理念
C.彰显出君权至上的道德规范D.受到了历代士绅的普遍推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朱熹,南宋人,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加以注解,明朝政府以朱熹的注为依据,以此来选拔知识分子。下列对朱熹和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仁”,因此要努力达到仁者境界
B.朱熹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孔孟,曾经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
C.理学的修养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D.程朱理学逐渐衰弱后,渐渐兴起了陆王心学,促进了儒学发展
6 . 自汉以降,习仪与纠仪逐渐制度化,需要演习与纠察的典礼种类不断增多。至明代,郊庙、元会、冬至、万寿圣节、册封、皇室冠礼、经筵等典礼皆须习仪;举行这些典礼以及常朝、朔望朝等无不纠仪,习仪与纠仪成为明代朝仪和典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明代的习仪与纠仪(     
A.重视践行儒学的价值追求B.稳定了社会等级秩序
C.改变了封建文化发展方向D.固化了官员思想认知
2023-05-28更新 | 336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人文主义,代表性论述如“泛爱众,而亲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据此可知,中国先秦的人文主义(     
A.关注个体在社会的价值作用B.强调社会中个人的道德自律
C.促使儒学逐步上升为法律D.凸显人性与统治关系的融洽
8 . 墨子既“贵义”又“尚利”,提倡“他人之利,天下之利”。他把利看作义的内容、目的和标准,把义看作是达到利的手段,提出以利作为行为的道德价值标准。这说明墨子的义利观(     
A.具有反传统的启蒙意义B.带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
C.体现出鲜明的政治立场D.否定了法家的重义轻利观
2023-03-14更新 | 1882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西周社会建立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的行为原则,以“孝”“友”“礼”“和”为基本价值观的政治伦理秩序,这些不仅是西周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也成为后世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这反映出(     
A.宗法观念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B.儒家思想成为西周的统治思想
C.中华传统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D.宗法制的建立维系了贵族特权
2023-01-15更新 | 77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01年,江泽民在访问俄罗斯时讲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提倡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2005年,胡锦涛在访问英国期间也强调:“中华民族历来讲信修睦,崇尚和平。”2013年,习近平首次提出“正确义利观”的外交理念。这表明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A.强调国际舞台的多元共生B.彰显优秀传统的时代价值
C.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D.构建平等互利的多边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