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论语·雍也》记载“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荀子·王制》记载“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些思想(     
A.促使民本思想与君主权力相结合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
C.致力于协调民众与地主间的利益D.强调统治者应加强道德修养
2 . 《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材料表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不同于商朝的是(     
A.体现民本观念B.宣扬君权神授C.实行等级制度D.强化宗族关系
2023-12-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先秦至西汉中期的历史记载中,周公是管叔之弟。但到西汉后期至东汉年间,当时的一些史书和作品中,大量出现“周公杀兄”“周公诛弟”的说法。这一变化反映出(     
A.文化艺术走向衰落B.宗法观念逐步淡化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社会秩序趋于混乱
4 . 据《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等思想,这反映了(     
A.分封体制影响广泛B.先秦思想一脉相承
C.民本思想源远流长D.统治理念逐渐转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朝建立后,统治者反复强调“用保乂民”“用康保民”“唯民其康乂”“惠康小民”,文献中还有“裕民”“民宁”“恤民”等相关记载。这些言论和记载(     
A.旨在强调对小农经济重视B.体现出浓厚的民本观念
C.说明周朝放弃了鬼神思想D.确保了周朝的长治久安
6 . 据《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问礼的本质,孔子谢:“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仪式周到隆重)也,宁戚(悲哀)”这反映了孔子(     
A.提倡节约,体恤民生疾苦B.重视道德,富有人文关怀
C.弘扬周礼,维系社会秩序D.批评奢侈,反对物质享受
7 . 汉代音乐理论将“五声”(宫商角徵羽)的音声特征和“五政”(君臣民事物)相联系。郑玄认为“宫属土,土居中央,总四方,君之象也。商属金,以其浊,次宫,臣之象也。角属木,以其清浊中,民之象也。”《乐记》中记载“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这一说法(       
A.借助天人感应思想重建礼乐制度B.体现了音乐的伦理教化功能
C.顺应了独尊儒术的现实政治需要D.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激化
8 . 《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     
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B.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C.注重借鉴外来思想成果D.兼具学术研究和政治统治双重功能
2023-06-02更新 | 499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礼记·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文王》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可以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     
A.守正创新B.因时而动C.天人感应D.兼收并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