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东亚文明与西欧文明在相互交融碰撞中推动人类历史车轮的前进。早在西周时代,中国和希腊就通过被希腊人称为“西徐亚人”的游牧部落作为中间媒介而建立起丝绸贸易的联系。公元前4世纪末,古希腊地理学家克泰西亚斯在其《旅行记》中,对东方亚洲的记述超过了希罗多德,但其对东方赛里斯(“丝”的音译)人的描绘是“男高十三骨尺,寿逾二百岁”。除丝绸外,中国高超的铸铁技术也传入欧洲。公元1世纪罗马作家普林尼的《博物志》中提到的“中国铁”,就是由汉朝逃亡士卒传入中亚,然后又辗转传入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对中国的输出则有玻璃、琉璃、毛麻织品等。公元8—13世纪,崛起在欧亚大陆中部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文明交流桥梁的作用,将欧亚大陆两端文化成果来回传播放大。先后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的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摘编自余建华《古代丝绸之路与亚欧文明交流》

材料二 18世纪,通过耶稣会士的著述和译作,外交官、商人、游客的回忆录和游记,中国文化特别是人文文化被介绍到欧洲,一时间欧洲出版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历史、政治、哲学、宗教等的著作和翻译的儒家经典。欧洲思想界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各自的解读、研究和理性的思考,并用中国文化作为参照物来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从而形成了思想文化方面的“中国热”。与欧洲基督教神学价值观不同,中国文化一开始就强调文化的人本性,如儒家形成了“仁者爱人”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政治上提出“德治”和“仁政”。欧洲人认为中国的“天人合一”是一种充满理性的无神论哲学,并说“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对于道家,他们这样理解:“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为理性(reason)——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李约瑟在演讲中甚至说道:“吾人皆知彼启蒙时期之哲学家,为法国大革命及其后诸种进步运动导其先河者,固皆有感于孔子之学说。”

——摘编自冉昌光《中学西渐与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亚欧文明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国热”出现的背景及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 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依据材料,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自拟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化在几千年演进中,凭着自身的品质,在广袤的中华大地扎下深根,把一种不易 获得、也不可多得的文化基因,牢牢地嵌入到中华文化的血脉当中,使之成为当今世界独树一帜、无以伦比的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余秋雨曾评价道:“这是一种横跨几千年的历史 韧性,几乎变成了一种历史惯性。不管承受何等风波依然存活,不管经历多少次将亡濒死,依然重生,那就不存在什么侥幸和偶然了,而是展现了 一种独特的文化生命。”

——摘编自阮静《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国文化传播》

根据材料,围绕“中华文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 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现清晰。)
4 . 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8世纪以后,中国的四大发明陆续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方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这些现象表明中华文化(     
A.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B.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一体化
C.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D.绵延不绝具有顽强生命力
2023-04-18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蓬溪县蓬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4 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假名,越南创造出喃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3- 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

——摘编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   火药、 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德]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东亚、东南亚各国的中华文化元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五四”以前,中国的先进分子是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取代封建专制主义;“五四”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表明五四运动(     
A.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B.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
C.使中国进入了“现代社会”D.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2-11-20更新 | 530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它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它的完整性而没有打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机器制造的军事工业。1876年,李鸿章又派唐廷枢以官督商办形式筹办开平矿务局,这是一家大型新式采煤企业。……洋务派后期,少数"官督商办"企业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从而产生了早期的民族贵本主义企业。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等改编

材料三∶宋代的毕弄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谷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出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了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质量和效率,使得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谷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1455年,谷登堡用他的活字印刷方法印刷了第一批拉丁文《圣经》,这个事件标志着西方进入了一个信息迅速、廉价传播的时代。

——摘编自《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的贡献,分析洋务运动破产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谷登堡的技术成就及其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专家指出:“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异质文明之间,这些‘关系’依然严峻地关系着人类命运能否和谐共荣。”面对这些挑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新的中国风范是(     
A.兼济天下B.和合共生C.为政以德D.天人合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形成以后,经历夏、商、西周三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秦汉时期形成大一统的格局,一个强大而稳固的文明中心确立并且不断地向外辐射,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高潮。中国的稻谷、丝绸、茶叶、陶瓷、漆器、医药等源源不断地输往东南亚等地。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以中国为中心的文化圈日益成熟B.中国同东南亚等地交往以物质交流为主
C.东南亚等地发展越来越依赖中国D.中外贸易缩小了不同国家间文化的差异
2022-07-15更新 | 1184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