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辜鸿铭认为,一战后,西方人将在中国找到解决这个文明难题的钥匙,在中国存在一笔无法估量的、迄今为止毋庸置疑的巨大文明财富。这笔财富,就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拥有欧洲人民战后重建新文明的奥秘。据此可知,辜鸿铭
A.绝对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明B.认为西方文明已经完全破产
C.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D.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一定适用性
2022-03-02更新 | 1979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革命性影响B.发挥重大作用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
C.确保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D.推动了整个世界向着近代社会转变
3 . 明清时期,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学中文,换上儒生服装,甚至不惜修改教规,默认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以《圣经》附会四书五经,影响中国的士大夫对传教的态度等。西方传教士的这些举动意在
A.便于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B.有利于官方对传教的支持
C.掩盖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D.减少其在中国的传教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经指出:“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这表明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在于
A.历史悠久B.革故鼎新C.幅员广阔D.诗歌发达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章 大地之子——李四光

努力向学,蔚为国用;艰难回国路,满腔报国情;甩掉“贫油国”的帽子……

第四章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动荡流离的童年;两次重大的选择;安江农校来了一位大学生;禾下乘凉梦成真

第五章 两弹元勋——邓稼先

少年立伟志;西南联大物理系;娃娃博士;青春热血挥洒戈壁……

第八章 中国申奥的见证人——何振梁

不卑不亢,为国家尊严而斗争;有礼有节,纵横世界体坛;追梦奥运……

——摘编自刘世英《10位功勋人物的奇迹背后》

材料二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干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的表现及其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亟需象征性领袖的现实,使“天”与“君主”凸显了他们的绝对地位。知识阶层一方面在民族、国家成型过程中不得不凸显君主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又恐惧再度出现秦代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局面。于是,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利更加无限的“天”。这样,知识阶层就能够又一次代天立言,拥有一些与政治抗衡、对君主制约的权利。

——摘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9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儒学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弘扬儒学精髓的意义。
7 . 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A.北宋时期平民毕昇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火药应用于战争
C.“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
D.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8 . 中文里原来并无“塔”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或“覆盆”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
A.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B.佛教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C.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
D.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2020-04-26更新 | 1840次组卷 | 6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020-04-04更新 | 955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博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宋明理学家们无一不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自身的理论建构却又往往离不开自己所要反对的佛教的帮助。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佛教的思想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这说明,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佛教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合流
C.佛教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2019-11-13更新 | 711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