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以后,中华文明历史进程加快,夷汉杂居,文化交融。君臣之礼外延模式进入重构期,东亚封贡体系脱胎而出,由此形成以汉字、儒学等为要素的东亚区域世界。隋唐以后中国尽管经历了分合动荡,但文化认同的传统仍得以延续和发展。明朝的建立,从观念和实践上巩固了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东亚文明体系。

——摘自张乃和《大国的社会性质、历史类型与文明形态》

材料二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路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三

闽、粤、客方言是中国南方的三大方言,近数百年来随着离乡的华人而播迁境外,成为海内外华人社区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是极为宝贵的语言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方言作为大类方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尽管没有整体消亡之虞,但是边界方言的濒危境况以及包括厦门、广州、梅州这类权威方言城市在内的方言核心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方言衰变迹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摘编自庄初升《论闽、粤、客方言的保护传承问题》

(1)解释材料一“文化认同”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变局”中的文化新现象。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面对方言衰变迹象,谈谈你对传承和保护方言的看法。
2024-04-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交通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国家闻人与人的交流联系越来越简便,不同文化交汇的频率和深度达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程度。但有趣的是文化当中地域因素及其历史维度成为文化发展中最坚硬的两个基础:由此在人类社会中形成了多样的文化形态在中国,中国文化就是在东方这片热土上形成的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样式。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中国文化历史积淀的最准确的概念表达。

——黄编自杨洲等《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4-1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南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