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魏晋时期,少数氏族内迁,虽然造成了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的大动乱,但只经过不到三个世纪,华夏文明便通过隋朝统一,宣告先进文明对于落后文明取得全面胜利,并挟统一产生的强大力量,在随后三个世纪中,全面影响着东亚其他地区的历史进程,以至隋朝被域外史学家称为“世界帝国”。材料表明,隋朝(     
A.对华夏文明发展贡献卓著B.使国家由分裂走向了统一
C.促进了民族间文化的交融D.对周边国家产生较大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农政全书》有种植,桑蚕,水利等分类,共70万字,6万字是徐光启个人亲身经历所写。总结了之前的农业著作和当代著作,提出了个人见解。

《农政全书》传入朝鲜、日本,在日本大饥荒时期起到积极作用,在日本进入农业现代化仍使用《农政全书》,促进日本发展了现代有机农业,在日本发展现代农业时,仍起到借鉴作用。

传入法国,法国人写《中华帝国史》英国,促进当地丝织业发展。传入俄罗斯,翻译这本书,传播了中国桑织技术。

——《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政全书》特点;说明在国外传播及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状况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佛教是在东汉明帝遣使求法后传入中国的。但在此之前,佛教已从西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翻越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传入中国内地及西藏、云南等地,为外来商人提供服务。传播期间,常发生僧侣与道士斗法取胜的故事,这为佛教吸收了众多权贵的皈依。经过两百多年,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在佛教传播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译经活动。起初主要由私人支持的外来僧人主持,东晋道安和尚则是本土僧人主持译经的第一人,而唐朝玄奘和尚主持的译经活动则是历史上的一个顶峰。译经过程中,不仅突出了孝道观念,还将轮回报应的重点从来世报转移到报在子孙。此外,汉译经书还强调前世福报和转轮圣王,为帝王的庄严、王朝的更迭和帝王的世袭提供了有力论证。

——摘编自方永《试论佛教中国化》

材料二   唐初实行均田制,“凡道士给三十亩,女冠二十亩,僧尼亦如之”,并保留其免赋役等特权。虽有韩愈等指出佛教的弊端,但并未引起统治者的重视。至唐武宗会昌年间,反击回鹘的战争和平定刘稹叛乱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农民或弃乡逃亡,或铤而走险,或遁入空门,社会闲散人员、无业游民也多皈依寺院。会昌二年(842年),武宗在道士赵归真等的劝说下下诏:“令天下僧尼中犯罪和不能持戒者尽皆还俗,行咒术、妖术等者同禁”,并要求“天下废寺,铜像、钟磬委盐铁使铸钱,其铁像委本州铸为农器”。会昌五年(845年),武宗不仅“令年五十岁以下僧尼还俗”,还敕令“大秦穆护、袄僧皆勒还俗,递还本地充纳税百姓。如系外国人,即送回国”。据统计,会昌年间“天下凡还俗僧尼总计二十六万零五百人。皆收充为国家纳税之编户齐民”。

——摘编自齐倩楠《唐武宗“会昌灭佛”的历史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会昌灭佛”的原因及其影响。
4 . 下表所示为整理自某现代日本学者的关于古代中国对包含日本在内的东亚地区影响的描述。该学者的研究最能说明(     
中国对东亚世界(包括日本)的三度“支配”主要载体
第一次武力
第二次儒教(儒家思想)
第三次(隋唐)律令制度
A.中华传统文化对东亚的多元影响B.古代东亚各国间不存在经贸往来
C.日本遣唐使偏重学习和弘扬儒学D.古代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武力征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时,各国使者、教派所带来的文化融入唐朝,同时唐朝的律令制度、汉字文化、儒家文化等波及东亚乃至东南亚,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大食(阿拉伯)、拂林(今东地中海一带)等地。这表明唐朝(     
A.科技成就领先世界B.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C.政治制度优越先进D.包容开放影响世界
2023-09-23更新 | 1262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友谊中学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新考法·传统文化丨结合家庭观念考查儒家思想]家是文化中的一个常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唐末五代的混乱离散之后,宋代儒者通过理论探索与实践创制推动了宗族重建。苏洵力图通过编撰族谱来培养族人孝悌之心、维系宗族团结。司马光《温公家范》的写作方法是“收集整理儒家经典中关于伦理规范的议论,然后证之以各类史传故事,反复闽述,发明经义”。朱熹的《朱子家礼》制定了一套接续古礼内在精神、与时俱进适应当世并且便易民间施行的礼仪规范,他把原本该归入祭礼的“祠堂”部分置于《朱子家礼》的最前面。学界基本公认,“从朱熹以后,士大夫的家庙和庶人的正寝就逐渐衰废,祠堂就代之而起了”。

——摘编自吴倩《宋代儒者与宗族重建之关系探微》

材料二   五四运动时期,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制度的弊端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们认为传统家庭以家长为本位,无视个人的独立和自由。因而他们呼吁摆脱封建家庭的桎梏。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婚姻家庭观念,如取消买卖和包办婚姻,简化婚礼等。不管怎样,五四运动为新的家庭文化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启蒙运动时期以来的理性精神、科学主义、人道主义和追求人的自由解放等意识都渗透在家庭观念的变革理想中,这也是这一时期家庭观变革的进步意义之所在。

——摘编自李桂梅《中国近代以来家庭文化变迁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儒者重建宗族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时期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家庭观”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并简析促使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应如何更好地传承“家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朝时,许多国家多次派遣唐使来华。653年,日本吉士长丹出使长安,随其而来的学生和僧人等共一百余人,他们不但研究佛教经典,更研究中国的儒学、经济制度、医药等知识,他们带回去了大量的典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B.唐朝时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中华文明圈不断向外辐射D.遣唐使推动中日友好交流
2023-08-29更新 | 52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七)
8 . 唐朝时,新罗国统一了朝鲜半岛。新罗是一个稳定且组织完善的王朝,它严格地以唐制为样板,甚至统治阶级都使用中国文字,模仿中国的文体,接受佛教文化和儒家思想。由此可知,唐朝文化(     
A.被新罗加以全面复制B.深刻影响了朝鲜发展
C.取代了新罗本土文化D.推动了朝鲜社会转型
9 .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呈现出与以往(印度)不一样的特征。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最大不同在于印度佛教出家人依靠托钵化缘生活,中国佛教出家人则是在寺庙里过着“六和”生活,依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并作”制度养活自己。这表明(     
A.寺庙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B.佛教蕴涵自强不息的精神
C.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特点D.农耕经济影响了宗教文化
2023-07-28更新 | 33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甘肃白银·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末,在利玛窦的推动下,传教士纷纷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祀郊天,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礼节习俗,并提出“耶儒合流”论,他们主张将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宗法思想与罗马天主教教义体系相融合。传教士的这些做法(     
A.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B.有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C.旨在丰富天主教的文化内涵D.反映了中西文化一体化趋势
2023-07-20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选必三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知识串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