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法国将军福煦曾经称赞一战中的中国劳工:“第一流的工人,可以培训成一流的军人,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工人的作战英勇B.法国缺乏作战的兵力
C.中国劳工技术水平高D.华工对协约国贡献大
2019-11-06更新 | 338次组卷 | 14卷引用:新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随堂练习
2 . 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

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3 . 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2019-01-30更新 | 5963次组卷 | 10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练习
4 . 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运送到美洲,黑奴贸易随即开始,盛行了三个多世纪。通过黑奴贸易,殖民者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到19世纪中后期基本停止。黑奴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天赋人权理念深入人心B.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
C.种族歧视问题得到解决D.非洲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2018-06-03更新 | 632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康有为全集》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1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7 . 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A.病菌是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第一“杀手”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
2016-12-12更新 | 1565次组卷 | 17卷引用: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2暑期衔接复习卷:专题八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
325.万,1974年为
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016-11-27更新 | 4616次组卷 | 65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9 . 人口流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历史现象,它会给不同的文明带来冲击与碰撞,也会促进了不同生产方式的传播与交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单位:%)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

时间1750年1800年1850年
城市人口(%)21.0%27.5%52.0%
农村人口(%)79.0%73.5%48.0%

—引自《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

材料三: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葛剑雄《移民:牵动中国历史棋局的人们》

材料四: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据统计,到2008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已累计达139.15万人,广泛分布世界各地,以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国际劳务人员输出以对外劳务合作派遣为主。截至2007年底,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478亿元,派遣各类劳务人员419万人。

—中国人大网《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60年的足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的变化特征及影响。

(2)归纳材料二的现象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并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原因。

10 .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这里纪念的是(  )
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B.开启美洲历史的新篇章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2016-11-27更新 | 51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检测卷: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