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人口流动是历史长河的缩影,折射出社会发展的兴衰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客家人曾经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运动……第五次是清朝后期,受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国运动影响,部分客家人分迁至广东南部、海南乃至海外,客家人走向世界。

客家人陆续通过海路和陆路向海外迁徙。海路由厦门、汕头、广州、香港等港口出发到达南洋各地。逃亡海外的志士,以及相当数量的破产农民和城市贫民,他们或自驾帆船,或被掳掠、诱骗、招雇为“契约华工”到南洋等地从事苦役。

——据《客家研究导论》和《中华百家姓起源故事》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流动外出的农民不足200万而到1987年流动人口猛增至1810万人。进入90年代后流动人口的增长更是势不可挡,其中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707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5.86%,人口流动的方向大多由内地省份向沿海省份流动。

——摘编自段成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客家人迁往海外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90年代后流动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与历史上客家迁移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0-07-28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英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始终保持着较大规模,“起了缓解地方饥馑危险的安全阀作用”,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迁入,1700年,万人以上的城市已增加到7个,1750年,增加到了20个。由于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结果居住拥挤问题日益严重,形成了一个个贫民窟。物价的上涨,许多人因找不到工作,而陷入贫困境地,为了生存常常被迫组成各种帮派,从事偷窃和抢劫活动,对社会公共治安和政府的统治造成严重威胁。

——摘编自江立华《论转型期英国人口迁移模式的变化》

材料二   欧洲移民迁徙运动,既有美国的“拉力”作用,又有欧洲的“推力”影响。由于产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导致欧洲开始发生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欧洲各国意识到人口外流可以减轻国内人口过剩的负担,因而逐渐取消了限制移民的法令和措施。从18世纪末开始,美国的工业革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急需大量熟练技工和廉价劳动力。此外,美国的西进运动,更为移民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19世纪上半期,不少人为逃避欧洲国家的政治和宗教迫害,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陆月绢《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1)根据材料一,说明16至18世纪人口大规模流动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拉力”和“推力”的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欧洲移民迁徙运动产生的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北部边疆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秦始皇首先对新开拓的河南地“徙谪戌(戍)以充之”,又迁内地三万户到北河、榆中等地实边垦殖,拜爵一级。移民迁入后,“服习以成,勿令迁徙”,“具田器、免罪、免赋役、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等优惠政策。到武帝时,大规模移民实边,不断加强边防防备,把北部边疆地区纳入统一国家一体化发展的轨道。

——摘编自刘太祥《秦汉北部边防建设》

材料二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华北和华东等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文教事业遭到日军严重破坏。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表迁都重庆宣言,宣布“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移驻重庆,以四川地区作为抗战大后方,”东部的工厂企业和文教机关团体纷纷西迁,大批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乃至官绅为了不做亡国奴,毅然背井离乡,向西部大后方迁徙,形成一次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人口迁移大潮,迁移总数有1000余万人。

——摘编自吴丽华等《抗战初期人口西迁大潮》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持续且规模庞大的“民工潮”。据算,1987年,中国人口迁移规模超过3000万,到2000年,超过9300万,并呈现继续增长的态势。“民工潮”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摘鳊自刘洪彪等《民工潮促进农村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时期人口西迁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民工潮”出现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0-1930年的移民

自1902年清朝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关于开垦蒙地的奏请起,蒙地放垦工作“由暗转明”,禁垦蒙地的政策被放弃,“走西口”也成为北方各省百姓光明正大的选择。而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之后,东三省移民活动也进入了全面开放时期,“闯关东”的人们从此摆脱了政治的束缚。……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末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推出一系列招垦及鼓励移民的法规条例,东三省地区依然是当时移民政务的重点,所制定的相关章程条例有:《国有荒地承垦条例》《边荒承垦条例》《黑龙江清丈兼招垦章程》《吉林全省放荒规则》《绥远清理地亩章程》《辽宁移民垦荒大纲》《奉天试办山荒章程》等。以张作霖、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政府进而提出了《移民与开发计划》,并为此设置了移民局及东北招垦委员,这些积极的招垦措施对于移民运动无疑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1931-1945年的移民

1937年全面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开拓民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材料三1960-1979年移民

1960年开始,中国经济与社会面临严峻的困难,于是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移民类型便是以精简城镇人口为目的的移民运动。在60年代,在当时复杂的国际斗争背景之下,中共中央提出了“三线”的建设规划(即沿海为一线,中部为一线,西北与西南为一线),重点加强西北与西南地区建设。而为了加强这些相对边远地区的发展,重要的举措之一便是调入大量来自东部省区的干部、技术人才、职工及其家属。从1968年其由“上山下乡运动”引发的人口迁徙影响更为广泛,但出于强烈的政策性干预与时代局限,其最终的移民成果相当有限。

以上材料均选自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史上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两个阶段移民的不同影响。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现代史上移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期间的耕地面积有了很大的增加,据学者推算,宋代的最高垦田数大约是7.2亿亩。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经过唐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发,农田水利有了很大的发展,耕作水平也有了显著进步。宋太宗时,开始在南方水稻区扩种麦豆类作物,同时在江淮之间推广水稻,以充分利用地力,防止水旱灾害的影响。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长江下游和淮河流域大早,真宗下令从福建运送三万斛早熟耐旱的占城稻种,到受早地区推广;并在宫中试种,让百官了解新品种的效益。…吴越国旧地元丰年间的户数与唐朝开元时相比,增长率是相当高的,其与江南各州的户数分别是开元时的138%和325%。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全盘学习苏联,反对避孕和节育,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人口补偿性增长的需要……由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公报显示的数据可知,195363024时,我国的人口数量为58260万人,不到四年就比新中国成立时估计的“四万万七千五百万”多出一亿多。这一数字一经公布,就引起了舆论界的哗然,要求节制生育的呼声远比二三十年代更为强烈,因为这当中融入子越来越多的来自人民大众的声音。政务院在19538月要求卫生部推行帮助群众节育的运动。19552月,卫生部报送了《关于节制生育问题向党中央的报告》。同年31日,中央做出批示:“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的问题。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国家、家庭和新生一代的利益,我们党是赞成适当地节制生育的。”

——摘编自李文《再谈毛泽东与计划生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江南地区户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高祖七年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 东汉章帝元和二年下诏,除规定“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外,又规定“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唐太宗贞观元年正月发布《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令其好合。...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附殿失”。(《唐大诏令集》卷110)

清康熙五十一年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又逐步实行“摊丁入地”,取消了全部人头税。

材料二   我国人口增加率30%o,粮食增加率几年来是40% -50%,可见粮食增加很快,但是粮食增加的率不能长期地这样下去,因为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来总要成为问题的。同时,由于中国人口过多,劳动力廉价,人们不愿意改进技术实现机械化,进而无法提高生产率,我国的国民收入在1956 年将近900亿元,其中消费部分约为79% ,积累部分约为21%。因人口多,所以消费大,积累小,而这点积累又要分摊在这许多生产部门,觉得更小了。我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控制起来,使消费的比例降低,同时就可以把资金多积累一些。

——摘编自马寅初《新人口论》

材料三   正是中国20 世纪50——60 年代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在改革开放时代恰逢劳动年龄,进入劳动,为改革开放带来了不断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增长,在很长时期里,我国老年化程度并不严重。例如,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少年儿童占人口(0-14岁)比例从36. 3%降低到22.9%,劳动年龄人口(15- -64 岁)比重从59.3%提高到70.2%,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从4.4%上升到7.0%。人口结构的这种变化,大大减轻了人口抚养负担,提高了人口结构的生产性。在社会抚养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负担减轻的条件下,产生两个潜在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即所谓人口红利。

——摘编自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 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的人口政策。为保证这一政策的落实,其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中国古代文明形态,分析古代统治者采取这些政策措施的原因。
(2)材料二、材料三在人口问题上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有何建议?
2020-05-1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欧洲移民表》,对此比较好的解释是
目的地时间范围人数
美国1821—1932年3420万
俄国亚洲地区1800—1939年1200万
阿根廷1856—1932年640万
加拿大1821—1932年520万
A.移民可能利用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
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C.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
D.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
2020-04-14更新 | 433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救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功(功劳卓著的人)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导致刑讯逼供。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司法审判。

——摘编自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的变动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
2019-12-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9 . “移民”一词最早出现在1787年,当时专指欧洲移民到美洲的人,在此之前,这些人被称为殖民者,后来移民变成一种持久的全球性的历史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B.重商主义的推行
C.全球工业发展不平衡D.国际组织的推动
10 .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是一个能量很大的皇朝,它统一中国后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需要,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第一类是"实关中",第二类是戍边和开发新区。

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户、大户相继南迁,以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很多侨乡。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

北宋末年,由于战乱,北方居民为逃避灾难,大批人口南下,进一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元朝统一以后,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地区,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清代后期,朝廷鉴于国际形势之险恶,对台湾的战略意义有所认识,不仅完全解除了对移民的限制,还在厦门、汕头、香港等地设立"招垦局",以提供资助和优惠来促进对台湾的移民,为日后的发展在人口上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向东北移民的略称,闯关的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多。为什么要去闯关东,因为随着日、俄势力进入东北,满清对东北的移民禁忌形同虚设,还因为随着日、俄对东北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第三,因为内地曾发生了光绪3年、民国18年、民国31年三次大灾荒,内地居民扶老携幼,结队成群,逃荒到东北,以投靠亲友,并可开种荒地。可以说,今天东北超过8成人的祖先,都是那个时期的移民。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人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大移民。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及以后半个多世纪的移民路线。一是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又有10万来自上海的知识青年和鲁、豫、赣、蜀等省的农民加入兵团,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年10万转业官兵,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吸纳了20多万名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和自治区内城市的知识青年。二是三线建设:"三线"如果从卫星上俯瞰,三线地区是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的广大山区腹地,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区投入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等,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三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大军奔往东南沿海和农民工进城。四是出国潮,……估计也有几百万人的。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代人口迁移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移民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知识,分析现代国移民的原因。
2019-06-14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第三十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