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理学为旗帜的新儒学的理性精神,在11世纪中叶到12世纪中叶的北宋时期,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达到顶峰。布衣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开启了活字印刷时代的先河,军事著作家曾公亮和丁度主编的《武经总要》记载了火药配方和水罗盘指南鱼的制造方法。数学家贾宪在其《黄帝九章算经细草》中所创造的开方作法本原和增乘开方法,600年后才有法国数学家帕斯卡达到同一水平。天文学家苏颂在其《新仪象法要》中,描述了他与韩公廉等人合作创建的水运仪象台,其中有十几项属世界首创的机械技术,包括领先世界800年的擒纵器。建筑学家李诫著《营造法式》(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以其权威性作为建筑法规指导中国营造活动千年左右。

——摘编自董光璧《中国科学传统及其世界意义》

材料二   17、18世纪是西方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变的实质性时期,它以本身的科学成功影响并成就了这一实质性的转变。自然科学给这个时期的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科学孕育的理性思维及其原则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乃至政治经济社会领域都引起了新的变革。1718世纪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并非仅仅归结为科学技术,而是科学精神。科学在改观旧世界面貌的同时,也紧紧依持当下的社会史境。尤其是科学与宗教,它并不是与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无关的,在17世纪它只是一种基于神学的根据而进行的分化,而对神学的摆脱则可能标明科学已经取得了同科学的女王(神学)的分离。17世纪历史的中心点乃是科学精神的旭日东升,它以鲜艳的理性的光辉照耀着将临的未来。

——摘编自赵立坤《论17世纪科学革命的理性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时期我国传统科技达到顶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西方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这转变对当时世界产生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材料二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

1500~1850

1850~1945

1945~2000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三   《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据估计,19世纪上半叶出国华工约为32万人,从1850年到1875年间,出国华工人数猛增到128万人。

1893年,清廷准驻英大使薛福成《请解除海禁招徕华民疏》,谕令“嗣后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概准由使臣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治生置业,并听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籍端讹索”。长达200多年的海禁条例从此废除。

——摘编自刘华《评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约〉——以华工出国及华侨保护问题为视角》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促成中国海外移民增长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尽管美国建立初期制定过针对外来移民的严峻法律,但美国政府一直鼓励接纳外来移民。截至19世纪中叶,有1000多万人移居美国,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欧洲;来自亚洲的移民数量很少;来自非洲的移民多属非自愿的移民。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多,联邦政府开始承担管理移民的工作,宣布只有国会才有权处理移民问题。国会于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规定禁止华工入境十年,并禁止华侨入籍。1907年,美国与日本达成“君子协定”,禁止日本劳工进入美国;1911年,国会通过对移民进行“文化测验”的法律。

美国移民政策出现有限的松动始于1943年美国废除“排华法案”……国会于1965年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移民和国籍法”,按国籍(不按民族和种族)确定移民份额,并规定从1968年开始实施全球限额制度,每年限额29万人,其中东半球17万人,西半球12万人。但美国公民和合法外侨在海外直系亲属获准入境者不列入限额;该法还规定对美国所需要的专业人员和政治难民给予特别考虑和优先考虑。

——摘编自丁则民《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发展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移民政策发展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1500-1850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摘编自邬沧萍主编《世界人口》(1983年)

材料二     新大陆的猪、马、牛、羊等大牲畜,也都是从旧大陆引进的。当时人戏称:有三大动物引领着大征服——西班牙贵族、猪和马。哥伦布的船队里有猪,猪在新大陆上岸后,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在土著人口纷纷死于病菌时,猪却大量繁殖。殖民者随处放养的猪,几乎是他们早期的唯一肉类来源,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美洲第一批马随哥伦布于1493年登陆。马令印第安人感到异常惊恐,他们从未看见过这种高大而快捷的动物。马为欧洲人在与印第安人的战斗中赢得了一定的军事优势。据一位殖民者记载,一名骑在马上的士兵,一小时可以戳死2000名印第安人。马作为畜力的使用,改变了新大陆以人力为主的劳动模式,这种影响是深远的。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00-1850年间全球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迁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与美洲之间物种交换带来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口迁移为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三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15001850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摘编自邬沧萍《世界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3—6世纪的中国为例,论证“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并回答亚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举两例“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文字方面的成就,并回答人口迁移对美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3)认真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趋势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结论明确,逻辑清晰,叙述正确。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处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中法《北京条约》也做出了类似规定。……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了《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资、期满安置、患病医治等。

材料二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

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许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在中国人出国问题上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大量华工出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并谈一谈华人移民美国带来的历史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30年之后的10年间,英属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先后有2万人抵达,其中有10%是仆人,10%是没有技能的劳动者,上层贵族与最下层仅占1%,剩下的79%是有技能的劳动者,如工匠、技工、商人、农民等。而在弗吉尼亚的切萨皮克,高达3/4的英国移民是契约奴,他们由卖身的贫农或流放的罪犯组成;在南方的中大西洋地区,契约奴也占大部分。但1700 年之后,前来北美的契约奴尽量避免去条件艰苦的南方殖民地,他们更愿意去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州等条件相对好一点、机会相对多一点的北部地区。

——摘编自钱满素、张瑞华《美国通史》

材料二到18世纪,随着黑奴数量的增加,黑奴制度逐渐代替了契约奴的劳动制度,因为使用黑奴更有利可图。蓄养黑奴,开支可减少一半,奴隶主能剥削奴隶一生,黑奴没有像契约奴那样有规定的期限,而且黑奴的子女也是奴隶主的财产。使用印第安人为奴,需要防止印第安人部落的袭击和援助;使用白奴需要防止他们逃跑,且有使用期限;而使用来自远方的黑奴,他们既无处可逃,又比印第安人和白人强健、耐劳,且他们世代可以为你所用。由此可见,黑奴制代替契约奴劳动制是必然的趋势。

——摘编自王铭《欧美近代史专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英国移民北美殖民地人员构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奴贸易兴起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构成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8 . 历史上的移民

材料一   下表历史上客家迁移及动因

迁移时间迁移动因迁出地域迁入地域
317879中原旧地江淮流域
8801126黄巢起义皖、豫、鄂、赣等皖南、赣东南、闵西南、粤东北
11271644宋高宗南渡金人、蒙古人南下入主中原闽西、赣南粤东北
16451867满人南下入主中原闽西南、赣南、粤东北
及中部
粤中部及滨海地区与川、桂、湘及台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上表空白处的迁移动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客家民系形成过程呈现出的显著特点。

材料二   如果人口的分布是天定的,那么人口流动便是历史的发动机。1750年,欧洲人口约14000万,到1850年,欧洲人口迅速上升到26600万。在19世纪,欧洲人是人口向外扩张的主要种族。18211924年间,大约有5500万欧洲人移居海外,其中3400万到了美国。西方人征服、有时甚至消灭了其他民族,开发了人口密度较低的土地并定居下来。人口输出可能是近代西方崛起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二战后,欧洲国家鼓励移民的流入以弥补劳动力的植缺,移民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1965年,英国取消了偏向于欧洲的移民限额,并彻底修改了相关法律,使得70年代和80年代移民大量流入,其中大约35%来自亚洲、45%来自拉丁美洲。欧洲和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而移民的生殖率高,因此,西方人日益担心,他们现在不是在遭到军队和坦克的入侵,而是遭到了讲着其他语言、信奉其他神和属于其他文化的移民的入侵。他们还担心,移民会抢走他们的工作,占据他们的土地,享受他们的福利制度,并且威胁他们的生活方式。

20世纪末出现了一个不同以往但规模更大的移民浪潮。1990年,合法的国际移民有将近1亿人,难民约1900万,处境十分艰难。

——摘编自(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述》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对19世纪以来的三次移民浪潮进行解读。
2022-07-25更新 | 24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亦庄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

时期表现
1862年《宅地法》规定凡有意成为美国公民的外国移民均可获得160英亩土地。
1864年国务卿西沃德向美国驻欧洲的外交官出通告,要求他们把吸引欧洲移民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外交任务来对待。
1868年中美签订《蒲安臣条约》规定:“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人民前往各国或愿常住或随时往来,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
1882年《排华法案》宣布禁止华工入境10年,禁止华侨加入美国国籍。
1924年国会规定除菲律宾人以外的亚洲移民没有资格取得公民权。
1929年实施原籍法,规定一年内可被接纳的移民总数为15万人,并按1920年美国人民原籍的比例来对欧洲各国分摊。
1940年罗斯福政府放宽除德国以外的外国移民签证的限制。
1950年《难民法》允许接受20.5万“被迫流亡者”进入美国,杜鲁门认为,美国应该趁机肩负“自由庇护者”的使命。
1965年《移民与国际法修订案》废除种族配额制度,基于关键技能、卓越艺术、难民身份等设立八个类别优先,同时实行“先来先得”的政策。
1990年颁布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周跃军《试论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演变》等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作出合理解释。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初始的边疆政策主要指陆地边疆的拓展和治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的互动贯穿了其整个历史进程,具有“双螺旋上升”式的互动特点。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北美13个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战争打响。1783年《巴黎和约》的签订,标志着美国建立起来。美国自建立起就具备世界眼光,并确立了美国外交的“孤立主义”原则。通过西进运动拓展西部陆地疆域,并吸引大量商业资本进入西部,实施赠地及拨款政策,快速发展西部交通。在处理族际关系方面,采取具有一定野蛮性的“熔炉”政策,即让到美国西部边疆拓荒的移民在此被同化、融合成一体,产生一个新的文化形态。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以及美国的飞速发展,其边疆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包含陆地边疆、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软硬结合的边疆观念体系。

——摘编自李朝辉《美国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使其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少数民族的构成及其地理分布具有特殊性,中国政府往往使用“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甚至采用“民族地区”指代“边疆地区”。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治理西部边疆的措施并加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举措的特点,并分析我国民族问题的特殊性。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边疆治理问题的认识。
2022-07-0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