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图1、图2分别为1970~2008年若干年份的世界贸易额占GDP总量比重和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量(单位:亿美元)变化统计。表中趋势的出现得益于(     

      

A.南北发展差距缩小B.跨国公司加速发展
C.冷战局面得以结束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 . 茶叶与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率10万精锐骑兵进犯京师,史称“庚戌之变”。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正是今天看来如此平凡的茶叶……随着茶的传播,华夏与番夷有了更深入的往来,通过贸易饵诱、文化渗透,最终在心理上获得西边少数民族的认同,中心也随着茶的传播而发生空间上的迁移,最后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通过茶传播、贸易、饮用而形成的藩篱,实非修筑的长城和其他防御建筑工事可比。防御工事实际上是目所能及的山河界限。在文化形态上,这是一种隔绝、封闭与保守的文化形态,阻挡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但茶可以跨越看得见的疆域,抵达那些看不见的极边之地。

材料二   茶叶改变了英国的社会阶层,尤其是下午茶会和茶馆的出现,几乎起到了重塑英国文明的作用。英国的饮茶风气最先在上层社会的贵妇中传开,然后被中产阶级妇女所接受。在英国早期的酒馆和咖啡馆里,只能看到男人的身影,英国妇女还曾发起过抵制咖啡的运动,她们认为咖啡带坏了英国男人,让他们彻夜不归。但茶叶不一样,性情温和,适合妇女和小孩。手握茶壶的女人就好比拿着刀剑的武士,参与的人只能屈服于她。这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材料三   2005年,立顿销售了360亿个茶包、7万吨茶叶,产品打入了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销售额突破了15亿英镑(约合28亿美元)。而其在研究经费上的投入同样惊人,每年占销售额的0.7%。涉及顾客饮茶的习惯、饮茶的流行趋势,如何沏茶,顾客对茶叶颜色、味道、包装形式的喜好,影响顾客茶叶选择的原因……全世界每年茶叶需求量达300万吨,供应量达350万吨。中国每年产茶120万吨,仅有30万吨出口,虽然产茶面积世界第一,但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却较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重林等《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明朝为防御蒙古采取的军事措施,并分析茶叶在明朝边疆治理中所起的作用。
(2)列举两例茶叶对欧洲国家文化习俗的“重塑”。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饮茶风尚席卷欧洲的时代背景。
(3)对于以立顿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人们评价不一。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围绕当今世界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中国茶叶发展的现状,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8-29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浙江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六)
3 . 鸦片战争后,有人批评中医不懂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有别,希望“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这表明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日益盛行B.西学在中国的影响扩大
C.中西医融合的趋势加速D.传统观念影响社会进步
2021-04-22更新 | 1525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18世纪中期,“下午茶”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饮茶有益于健康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加入牛奶与糖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茶还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这体现出
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B.人文主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C.经济的趋同化和一体化趋势D.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趋势
2021-05-30更新 | 1898次组卷 | 29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西式钟楼、标准时与标准钟最初多是在由西人主导的市政、海关、教会、铁路、邮政、学校等机构中采用。但民国建立后,广州、上海、北平等城市主动装设全球标准钟,为此后国家时间的统一提供重要的示范。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统一时钟利于彰显政治权威B.地方市政效率高于中央政府
C.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D.沿海城市率先普及标准时间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500年后,旧大陆兴起的四大文明生活方式大致势均力敌,各个文明内部的发展和变化从未停止,其所占据的土地面积都倾向于扩大。当然,这增加了每个文明中心地区的范围和种类,减少了文明地区之间的隔绝,从欧亚大陆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联系越来越频繁。这使得一种文化能够借鉴或适应其他文明的因素,这种跨文化借鉴的确是每个独立文明创新的主要刺激因素。

但是,世界四大文明之间的均势状态的确经历一系列震荡。首先希腊文明、其次印度文明在发源地之外得到广泛传播。但是正如中国和日本的印度化,中东地区的希腊化最终被证明是表面的、暂时的现象。接着,伊斯兰教兴起,并成功地首先向整个古代中东、北非和西班牙(6321000年),然后向印度、东欧、中亚(10001453年)扩张,印度教的印度最终(1565年)丧失了政治独立。因此,穆斯林统治者与皈依伊斯兰教的人(主要来自印度低级种姓)联合起来,限制和压迫印度教徒的世界平衡格局第三次遭到威胁。

——据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以“文明的碰撞”为话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03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茶进入欧洲社会后,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各国独具特色的饮茶习惯和文化。不仅如此,随着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茶对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的饮茶习俗鼓励妇女在家中举办茶会,联络亲朋,加强社会交往,茶会成为妇女作为独立个体展现自己的舞台。社会上建立的茶馆也面向女性开放,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之外的饮茶和交流的空间。欧洲不仅形成了独特饮茶文化,还创造了许多和茶相关的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有关茶的描述和赞美在欧洲文学艺术作品也屡见不鲜。

————摘编自车乒、蓝江湖《丝绸之路上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及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

   

——摘编自袁欣《转型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茶叶出口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茶叶贸易中得到的启示。
2023-05-3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地理学家查德·哈克卢特1599年发布《航海全书》,内含对中国所属疆域、边防管理措施、税收制度、政治管理办法、农业状况等全方位的叙述。将我国对科举制度的重视和对孩子教育的培养理念引入英国,一时间引起了轰动。十七世纪,随着各国之间贸易的展开,我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珍贵物品,开始通过海运流入英国皇室,英国的建筑也开始仿照中国,自此刮起一阵“中国风”。十八世纪英国文学家哥尔斯密斯发表《世界公民》,表达了对中国完善法制和道德准则的欣赏。十九世纪,出使中国的马嘎尔尼归国后发布《英使见乾隆纪事》,形容中国为“傲慢野蛮、愚昧腐败”,严肃的批判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国的形象在英国人眼中逐步跌落至未被驯服的"蛮族"。

——摘编自董全悦《试论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近代欧洲人眼中,影响中国形象变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国形象在近代欧洲人眼中演变历程的认识。
2023-04-16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二模(教科院卷)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服饰本身所承载的文化符号性意义,“丝绸之路”上的服饰交融是各地区、各民族文明交融的集中体现。从中国的长纤维丝绸纺织品到改良的吐蕃“撒答剌欺锦”,再到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吐蕃贵族袍服。从综合了中国、中亚、西亚多个地域术与艺术的织金锦“纳石失”,到元代贵族的最尊贵的礼服(质孙服)。我们可以看到,“丝绸之路”不仅有丝绸织物的传输和流通,还有以服饰为载体的更纵深的技术和艺术、物质和文化的交融。

——刘瑜《以服饰为视角的“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都在大踏步前进,与此同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女装也应运而生。保罗·波烈无疑是这个时期最受关注的变革者。他设计了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又借鉴了东方剪裁手法推出“自由”装,还设计了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这些设计不再刻意去强调女性的曲线美,而是将服装设计为直线,以人为本,将女性从紧身胸衣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波烈服装的成功是文化融合的产物,却又使得文化的融会贯通更加的深入。

——凌玲《浅析东方元素对保罗·波烈服装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服饰变化与文化交流”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10 . 16〜18世纪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的意大利姓名是玛泰奥利奇(Matt Ricci),为了带上中国姓名的韵 味,他自称姓“利”名“玛窦,••••••在服饰方面,利玛窦••••••改服儒士长衫,以优游于士大夫 群中••••••洞悉中国内情的利玛窦深知,要使被中国人视作“旁门左道”的天主教真正植根于 中国土地,最要紧的是和学术阶层相联络••••••有必要以学术为媒,借西洋科学、哲学、艺术引 起士大夫的注意和敬重。

材料二

时间事件
1669 年康熙帝命传教士南怀仁主持钦天监
1678 年康熙帝致信教廷,要求派遣具备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知识的传教士来华
1704 年教皇克莱孟十一世禁止中国基督徒祀孔、祭祖
1707 年康熙帝下令驱逐传教士多罗等人
1717 年康熙帝下令礼部禁止天主教在华的传播
1724 年雍正帝诏令全国驱逐西方传教士,勒令教徒弃教
1784 年乾隆帝下令发动对教士、教民的全国性大搜捕
1805 年嘉庆十年大教案,严禁传教士由澳门潜入传教

——整理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伏尔泰在中国发现了 一个“新世界”,这个“新世界”的伟大,已经不在器物,也不仅 在制度,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它具有新的精神和新的文明,成为他致力于改造法国社会的 政治理想,成为他激励赞赏和追捧的一个文化榜样。伏尔泰对中国的热情,对孔子的赞颂, 不仅是他个人的喜好,而且是当时整个时代的文化风尚。在许多启蒙思想家眼中,孔子是他 们的理想和典范。

——摘编自武斌《孔子西游记:中国智慧在西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利玛窦易名改服、积极引介西学入中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举出两例明 末清初“西学东渐”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对传教士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当时清政府态度变化的 原因及其所造成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从器物、制度、思想三个角度举例说明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试析伏尔泰“赞颂和追捧”中华文化的原因
2023-03-25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选考仿真密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