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加坡最初是马来土著部落的领地,后来葡萄牙、荷兰相继入侵过这里,19世纪初被英国占领,成为英属殖民地。中国东南沿海的许多人很早就来新加坡谋生,使新加坡成为华裔最多的国家。多种族带来了多种宗教信仰。华裔多信佛教、道教;马来人多信伊斯兰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锡克教;欧洲人则信基督教、天主教。因而新加坡面对复杂而又分化融合的种族群体,提倡“以东方传统文化来强化维持和谐和服从权威的意识,以西方现代文化精神来鼓励公平竞争、勇于开拓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新加坡人对当今流行的各种“星”十分热衷,特别是对港星,对各种“星”极具渲染,给人以一种正义感很强的感觉。但是新加坡的华人有些还是很迷信,不少人相信“命运”“风水”,对于这种“俗”文化,新加坡更是表现出宽容。

——摘编自陈中《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材料二   在我国当前社会文化发展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入。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好莱坞电影作为文化消费的首要选择,中国年轻一代对西方快餐视为家常。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的发展也相伴而来。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跨国公司最充分地体现着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但是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由于战略目标和实施行为的矛盾,多元的国际文化环境和文化摩擦,使得我国经济文化市场面临困扰。在西方文化体系中,欧洲人注重权力和地位,美国人欣赏创新精神和成就;在东方的中国,人们崇尚谦虚谨慎,追求随遇而安,同时倾向于照顾大众情绪。为了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冲击中获得成功,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摘编自罗静《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思想文化冲击与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化交流受到冲击的表现及应对举措。
2 . 茶文化是文明交流与互鉴的使者。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在南宋留学期间从禅寺质朴的饮茶方式中有所领悟,便把茶带回日本九州地区培植,期望在日本将茶文化发扬光大。当时的日本佛教已基本完成本土化,并衍生出日本独特的佛教宗派。依托于佛教的茶文化也得以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形式茶之汤。“茶禅一味”恰是对日本茶道与佛教文化这种共生关系的最佳写照。1214年,荣西将自己所著的《饮茶养生记》进献给当时的镰仓幕府将军源实朝,该书受到其推崇,日本本土的茶文化得以从佛教界走向武士阶层。此后,幕府将军中喜爱茶道者辈出,如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将自己隐退后的居所命名为“同仁斋茶室”,这是日本最早的书院风格茶室。

——摘编自张博《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材料二   17世纪末,茶叶随同欧洲移民一起来到美洲大陆,并很快成为广受移民欢迎的饮料。1784年,美国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商船首航中国并运回茶叶等物资,开创了中美茶叶贸易的时代,推动了饮茶之风在美国的兴起。日益频繁的茶叶贸易活动也大大促进了茶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美国的饮茶习俗主要是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其中最流行的是速溶冰茶,它在速溶茶的基础上,通过加柠檬、白糖、新鲜果汁、牛奶、可可等调味品配制而成,最后加冰水冲饮,一般作为夏季清凉消暑、止渴提神的冷饮。其消费量仅次于可口可乐,被称为第二号软性饮料。

——摘编自黄敏《中美两国茶文化特点及比较》

(1)概括古代日本茶文化和近现代美国茶文化的异同。
(2)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重要意义。
2022-10-21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3届高三10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下半叶开始,太平洋作为联结欧洲、新大陆和东南亚、南亚的重要海上通道被纳入世界贸易网络。这条航道东起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尔科,西至菲律宾的马尼拉,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由西班牙人开创和运营。经由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流通的商品涉及诸多品类,最重要的是东运的生丝、丝织品和西输的美洲白银,因此它也被称为“丝—银贸易”。马尼拉大帆船把福建运来的以生丝与丝绸为主的明朝商品运往美洲等地。墨西哥人直接称之为“中国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编织出“以西班牙为主角的近代太平洋贸易网”。

太平洋贸易线路

时间太平洋贸易线路
1565西班牙人奥古斯丁会修士乌尔达内塔首次探索出一条从菲律宾跨洋直达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的航线,开始从菲律宾向墨西哥运销肉桂的贸易
1572中国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的直通贸易线开通,
15737阿卡普尔科直通中国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开启,以中四为中心的环球贸易航线形成

材料二   随着18世纪下半叶大工业经济的逐渐兴起,工业生产反过来开始对商业贸易和销售市场提出直接的要求,转口贸易特别是垄断性转口贸易无法适应这一变化,其衰落和被新兴的自由贸易模式取代成为历史的必然。18世纪末,当世界经济从商业资本主义向大资本控制下的大工业和蓬勃发展的国际贸易相结合的工业资本主义过渡、开始出现“真正的世界经济”之时,受西班牙和欧洲商业资本支配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却逆势衰落,并最终消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华《海洋贸易与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得以开辟的原因,并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中美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

——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   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1950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195419551956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
13.9452.5062.4469.3990.1681.6077.00
12.8640.4447.8249.0768.0257.91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12.1118.4815.3319.6427.0527.50
14.871.597.085.017.429.69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2021-06-13更新 | 9249次组卷 | 45卷引用:专题03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