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传教士麦都在1848年出版的《英华字典》中,将a public servant译为“臣、臣子、宦”。1887年,在翻译public servant的过程中,日本人以汉语单字词为基础,创制了“公仆”概念。1899年,梁启超用日制词语“公僕”,写到“官吏者天下之公仆也”,这标志着近代中国“公仆”概念的生成。严复在其西学译著中多次使用“公仆”概念。1906年,孙中山提出,“平等自由原是国民的权利,但官吏却是国民公仆”。天津辛亥革命后一年内,含有“公仆”词汇的文章就高达50余篇。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在电中多以“公仆”自称,如“若总统类者,皆我自由国民所举用之公仆”等。1938年,马克思的文章《法兰西内战》逐渐被译介到国内,在很大程度上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公仆观。20世纪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逐渐形成了“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公仆”实践。

——摘编自杨楠《近代中国政治中的“公仆”概念:生成、传播与嬗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公仆”概念变化进行简单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成文,思路清晰。)
2024-03-1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20世纪50年代“形象学”兴起之后,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西方中国形象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梦幻的形象(13世纪出现)、理想的形象(15世纪出现)、落后的形象(18世纪中期出现)和被“妖魔化”的形象(19世纪以来)。

——摘编自赵凤玲《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的历史图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阶段,自拟题目,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5-08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大学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碰撞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丰富多元的大学理念。下表是中国近代部分大学的校训。

性质学校名称成立时间校训内容出处
国立学校北京大学1898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中庸》
清华大学1911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易经》
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刚毅坚卓
私立学校复旦大学1905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教会学校燕京大学1919年因自由得真理而服务《约翰福音》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15年厚生《约翰福音》

——摘编自周谷平、陶炳增《近代中国大学校训——大学理念的追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校训自拟论题并展开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谨)
今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2历史试题(辽宁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医著作就已在苏联、朝鲜出版,中国中医专家曾多次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要治病,并随援外医疗队出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为朝鲜、越南、老挝、阿富汗等国家培养中医学留学生。1975年中药针灸医师代表团赴日参加学术年会,自此中医出国不再只是去执行外交任务了。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部门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协议。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医留学生教育扩大并形成规模。中外合作办学则在20世纪90年代有了新的突破。据统计,1992年中药总销售额为125.7亿元,出口创汇为4.5亿美元。截至2018年,中医药已经在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有86个国家政府和中国签订了有关中医药方面的合作协议。

——摘编自李和伟主编《中医文化学导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中医药的对外传播”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5-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四)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清之际,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东西方文化的接触和交流,对于各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起着不小的作用。纵观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虽然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艰难探索和吸收过程,但毕竟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加快了清王朝灭亡的脚步,为中国早日推翻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郝振君《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拟定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合理,表达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传播受到文化的维模功能和适应功能的影响。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在他的行动体系理论中,强调了文化子体系的功能是维模,即模式之维护的功能。文化的维模功能是社会文化的基本功能之一。由于文化的这种功能的存在,在文化传播中,维模功能使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了一种选择作用和自我保护作用。外来文化有利于维护本土文化模式,便容易被接受,并被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营养补充到本土文化机体中去。如果外来文化对本土的文化模式具有危害性,维模功能就会起“文化警察”.的作用,竭力阻止外来破坏性文化的侵入。同时,在文化传播中,文化适应也反映了文化的一种选择性,它与文化维模原理密切相联。当一种文化传播到另一文化圈中时,它必须适应这一文化圈的文化特色和接受能力等情况。没有这种适应,传播便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半途夭折。实际上,在传播文化过程中,不仅外来文化要适应本土文化,而且本土文化也要适应外来文化,两者彼此相互适应,没有这种相互适应,就无法达到文化的整合。

——摘编自人人文库网《浅论文化与传播的相互影响》

请回答:
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1-25更新 | 789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辽宁师大附中、丹东二中、抚顺二中、本溪高中、盘锦高中、辽油一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
2020-07-11更新 | 5111次组卷 | 40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