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2 道试题
1 . 公元前2千纪后,古阿卡德语是阿卡德王国的通用语言,后在两河流域南部和北部演化出巴比伦语和亚述语两种方言,也曾被埃及王庭使用,作为整个中东地区的国际性通用语言。阿卡德语成为区域通用语言的主要原因是(     
A.军事扩张和文化交流B.阿卡德王国的兴盛
C.区域贸易和人口迁徙D.区域性市场的发展
2 . 下图是波斯手抄本里的一幅插图,描绘了蒙古军队驻扎在巴格达城外,而居民们则在城内挤作一团的场景。此次蒙古西征(     

                            蒙古军队包围巴格达
①是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的战争
②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③为马可·波罗来华创造了客观条件
④促使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发生变化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
2023-11-16更新 | 352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照汤因比的说法,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有20多种文明已经消逝了,今天存在于世界上的几种古老文明;都是在长期历史中经过筛选淘汰而传衍下来的。那些已经“消逝”或衰落下去的文明,现在都不能独立存在,有的已经成为“化石”了。然而对于人类文明的繁衍和发展,都曾是有功之臣。文明,总是不停地运动着的,各个民族之间自有了接触以来,从来没有停止过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文明在接触中,有的渐渐隐遁了,留下了生命力比较强壮的文明;文明在融合中有些东西被淘汰了,有些东西被吸收进其他文明中去,原来的文明可能会因而增加了新的因素,甚至悄悄地起了变化。文明不是死物件,是人为了生活得更好而创造的,有人的能动性寓在其中。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根据材料,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4 . 如图是伊朗史学家拉希德丁(1247—1318年)《史集》中一幅描绘成吉思汗追逐敌人的波斯图画和伊尔汗国的基督教徒将畏兀儿人拉班·扫马出使西亚,欧洲经过编纂为叙利亚文的《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译本)。这些资料可以佐证,蒙古西征(     

A.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B.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社会经济D.改变了亚欧大陆政治格局
2023-11-12更新 | 328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5 . 世界史专家吴于廑先生认为,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东侵以后,从爱琴海地区到印度河流域,经济文化发生了范围空前广阔的交往。13世纪蒙古军横跨亚欧大陆,随着帝国的建立,东西陆上交通为之大开。他意在强调(       
A.古代帝国具有扩张性B.战争成为文明扩展的常用方式
C.文明扩展具有双向性D.战争客观上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500年后,旧大陆兴起的四大文明生活方式大致势均力敌,各个文明内部的发展和变化从未停止,其所占据的土地面积都倾向于扩大。当然,这增加了每个文明中心地区的范围和种类,减少了文明地区之间的隔绝,从欧亚大陆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联系越来越频繁。这使得一种文化能够借鉴或适应其他文明的因素,这种跨文化借鉴的确是每个独立文明创新的主要刺激因素。

但是,世界四大文明之间的均势状态的确经历一系列震荡。首先希腊文明、其次印度文明在发源地之外得到广泛传播。但是正如中国和日本的印度化,中东地区的希腊化最终被证明是表面的、暂时的现象。接着,伊斯兰教兴起,并成功地首先向整个古代中东、北非和西班牙(6321000年),然后向印度、东欧、中亚(10001453年)扩张,印度教的印度最终(1565年)丧失了政治独立。因此,穆斯林统治者与皈依伊斯兰教的人(主要来自印度低级种姓)联合起来,限制和压迫印度教徒的世界平衡格局第三次遭到威胁。

——据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以“文明的碰撞”为话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03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多立克柱式建筑风格是希腊建筑文化的缩影。这种文化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来到世界各地,成为亚历山大东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见图)据此可知(       

   

A.征服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人类文化传播B.古希腊罗马文化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
C.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了西亚文明的进步D.建筑艺术是希腊文明绵延千年的象征
8 . 公元前4世纪晚期,希腊人初到埃及时有他们自己的神祇和宗教信仰,但很快某些希腊神与埃及神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三位一体:在亚洲,波斯、中亚的阿纳西塔神与希腊神阿芙萝黛蒂也时常融为一体。这样,东方各民族宗教在衰落中逐渐出现世界主义的特征。由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     
A.首次沟通了欧亚两大文明B.促进了古埃及文化的传播
C.有利于中东基督教的形成D.推动了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550年是希腊人向海外移民的高峰时期。在地中海西部殖民是为了运入金、银等贵金属。黑海沿岸的殖民是为了控制粮食运输要道。在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建立殖民地的地方,希腊人只建立商贸城市。殖民城邦的创建者仍可保留原来城邦的公民身份,殖民城邦与原城邦犹如子与母,在感情上有密切的关系,文化上也承袭母邦,但政治上基本独立。这些殖民城邦不仅是商贸中心和农业小国,也是非常重要的港口。到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人的足迹已遍及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方。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埃及,亚历山大不惧旅途艰险,亲自朝拜阿蒙神喻宣示所,感动得僧侣们直呼他是神的儿子。在巴比伦,他下令将薛西斯毁坏的马都克庙宇连同其他任何被波斯毁坏的庙宇都一一重建,他还亲自祭祀马都克。他不仅在一般城市,即使一些重要的大城市如苏萨、巴比伦等地也任命当地贵族出任总督。他号召马其顿士兵与当地居民联姻,并给予他们免税的优惠政策。他带头娶波斯帝国末代君主大流士三世的女儿为妻。亚历山大曾让三万波斯青年穿上马其顿服装,按马其顿的军训制度进行操练,组成一支强悍的骑兵队伍。

——摘编自宋慧娟《评亚历山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共同影响。
2023-10-17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托勒密占据埃及后,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都城。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许多学者前往研究。城中市场上可以看到阿拉伯的香料,塞浦路斯的铜,印度的金、胡椒,不列颠的锡,努比亚的大象,西班牙的银,甚至中国的丝。该现象可用于说明(     
A.战争必然促进被征服地区的发展B.亚历山大城是北非经济文化中心
C.亚历山大城成为丝绸之路的终点D.战争客观上助推了经济文化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