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博物馆是传承与保护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托勒密王朝统治者自视为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在亚历山大城创建了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博学园,统治者规定凡路过亚历山大城市的船舶必须将携带的书籍复制一份留存。德米特利乌斯、芝诺德图斯、埃拉托色尼这三位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都来自于希腊,网罗的学者翻译了荷马、欧几里得等学者的著作……雅典衰落了,而希腊古典学术的薪火被亚历山大城接了过来。

——摘编自何立波《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与托勒密王朝的世界意识》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汉斯·斯隆爵士开启了国家收藏的大门。他的慷慨捐赠促成了大英博物馆的成立。到19世纪上半叶,大英博物馆作为帝国文化的载体发展到鼎盛,议会对博物馆开始给予大量的资金投入,扩充国家的收藏,提升博物馆的管理水平。严厉的参观规则得以变更,准入卡制度被废除,使之更好地实现为公众服务的宗旨。大英博物馆埃及古物部、古代近东部和希腊、罗马部都在此时建立,这三部分的藏品反映出英国对他者的文化霸权,突出英帝国的优势地位。

——摘自谢小琴《大英博物馆一个帝国文化空间的建构(1800-1857)》

材料三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流出宫外。清帝退出故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查点清宫物品时,发现了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后向平民百姓开放。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持续发展。21世纪以来通过多种方式打造数字故宫,努力朝着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会客厅方向迈进。

——摘编自郑欣淼《故宫纪事》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托勒密王朝传承希腊文化的表现。结合所学,列举两处西亚地区“接续希腊古典学术的薪火”的城市。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上半叶大英博物馆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发展到鼎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故宫博物院的地位,并简析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重要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将波斯帝国版图据为己有,并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都被囊括在亚历山大帝国下。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病逝,但希腊—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未改变。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大大便利和促进了各希腊化王国之间以及它们与周边地区的交往。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往往超出政治统治的区域,在希腊化世界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的交通体系。

材料二 张骞出使西域,进入了一个和中原汉地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他的所见所闻,包含着希腊化文化的信息。从此,中国的丝绸、漆器、铁器、皮制品,甚至杏树、桃树的种植术都开始向西传去,有的很快就传到了罗马。而西域的各种特产、奇物、乐舞、宗教也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原,其中最具希腊化文化明显特征的就是融合佛教精神和希腊造型艺术为一体的印度犍陀罗艺术,这是继张骞之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唯一的、也是最可以明确辨认的希腊化文化信息。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杨巨平《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对中西文明交流的作用,并简析古代战争和文化传播的关系。
2024-04-09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定位)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征后的头一个世纪,借鉴几乎是单向的:东方向希腊学习。这时征服者的自信还没衰退,希腊本土的社会活力还衰而未竭,希腊移民涌向东方,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然而,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

——摘编自陈恒《从希腊化文化的传播看全球化之起源》

材料二   三次西征之后,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范围内,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文明,但最主要的是两个文明文化中心:一个是中亚古伊朗文明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另一个是中原黄河流域的汉文化中心。这一时期,由于新兴蒙古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大量被征服的西域人经签发、征调、招募而东向迁徙,来到中土。从入华人口的频繁程度和人口规模来看,它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

——据马建春《元代东迁西域人及其文化研究》等整理

材料三   蒙古人自身有两个根本因素决定了他们所创建的帝国必然终会衰落。首先,他们的数量不足以服众,因而容易受其属下外族臣民的影响;其次,他们的文化过于原始,难以帮助他们处理与比他们更超前的臣民之间的关系。蒙古人,恰如普希金所说,是“没有亚里士多德和几何代数的阿拉伯人”,这也就是说他们一旦离开了马背,或者说是脱离了他们游牧民族战无不胜的形象,他们就暴露出了他们落后、野蛮、易受同化的本来面目。……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因此也使蒙古人作为征服者的至高地位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成就旷古绝今的蒙古帝国于是就这样毁在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缺乏文明根基上。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蒙古帝国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蒙古西征对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角度比较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异同。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反映了哪些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般规律。
2023-12-17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1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建立帝国后,延续了波斯的行省制,实行中央对地方自上而下的分级管理。在领土上广泛兴建新的城市、图书馆。遇有重大决策或事件,以至于被后世称为“至死是个迷信的奴隶”。当时帝国境内存在着特征迥异的两种文化,即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希腊文化重理性,极力采取措施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既使东方希腊化

——摘编自胡长林《亚历山大帝国与秦帝国集权君主政治的共性》

材料二 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始遣使朝贡。其王姓大食氏,名“敢密莫末腻”,历三主矣。……其俗勇于战斗,好事天神。土多沙石,唯食驼马等肉。俱纷摩地那山在国之西南,邻于大海,击破波斯,又破拂菻,吞并诸胡国,胜兵四十余万。长安中(711年),又献方物。开元初,遣使来朝

——摘编自(后晋)刘昫《旧唐书•大食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亚历山大帝国、大食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食传》对研究大食对外关系的史料价值。
2023-11-26更新 | 20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550年是希腊人向海外移民的高峰时期。在地中海西部殖民是为了运入金、银等贵金属。黑海沿岸的殖民是为了控制粮食运输要道。在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建立殖民地的地方,希腊人只建立商贸城市。殖民城邦的创建者仍可保留原来城邦的公民身份,殖民城邦与原城邦犹如子与母,在感情上有密切的关系,文化上也承袭母邦,但政治上基本独立。这些殖民城邦不仅是商贸中心和农业小国,也是非常重要的港口。到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人的足迹已遍及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方。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埃及,亚历山大不惧旅途艰险,亲自朝拜阿蒙神喻宣示所,感动得僧侣们直呼他是神的儿子。在巴比伦,他下令将薛西斯毁坏的马都克庙宇连同其他任何被波斯毁坏的庙宇都一一重建,他还亲自祭祀马都克。他不仅在一般城市,即使一些重要的大城市如苏萨、巴比伦等地也任命当地贵族出任总督。他号召马其顿士兵与当地居民联姻,并给予他们免税的优惠政策。他带头娶波斯帝国末代君主大流士三世的女儿为妻。亚历山大曾让三万波斯青年穿上马其顿服装,按马其顿的军训制度进行操练,组成一支强悍的骑兵队伍。

——摘编自宋慧娟《评亚历山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共同影响。
2023-10-17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腓力二世重视教育,他给12岁的长子亚历山大聘请了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为老师,学习哲学、数学、逻辑、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腓力二世死后,亚历山火于公元前336年继位称王。在此后的13年中,他不但成为全希腊的领导者,更征服了波斯,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他和他的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这些希腊城市几乎都在底格里斯河以东,是希腊化世界东部的中枢。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他的部将塞玻古继承了亚历山大的政策,鼓励文化研究,在亚历山大城创建专门收藏文化典籍的缪斯宫,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摘编自赵林《西方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在伊萨斯之战后,亚历山大集中精力巩固和整顿新征服的地方,接着挥军南下,不战而取埃及。他把埃及分为两个省,任命埃及人为省长,任命马其顿人为驻守埃及的海陆军指挥官,自己成了有绝对权威的法老,是神的化身。他采用分权的策略,任命多人负责埃及军政及民政事务,因为他认为把全埃及委托给一个人掌握是不妥当的。

——色诺芬《远征记》卷三

(1)根据材料一,概述亚历山大在传播希腊文化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对埃及进行统治的特点,分析帝国建立所产生的政治影响。​
2023-07-10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征后的头一个世纪,借鉴几乎是单向的:东方向希腊学习。这时征服者的自信还没衰退,希腊本土的社会活力还衰而未竭,希腊移民涌向东方,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然而,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

——摘编自陈恒《从希腊化文化的传播看全球化之起源》

材料二 蒙古人自身有两个根本因素决定了他们所创建的帝国必然终会衰落。首先,他们的数量不足以服众,因而容易受其属下外族臣民的影响;其次,他们的文化过于原始,难以帮助他们处理与比他们更超前的臣民之间的关系。蒙古人,恰如普希金所说,是“没有亚里士多德和几何代数的阿拉伯人”,这也就是说他们一旦离开了马背,或者说是脱离了他们游牧民族战无不胜的形象,他们就暴露出了他们落后、野蛮、易受同化的本来面目。……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因此也使蒙古人作为征服者的至高地位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成就旷古绝今的蒙古帝国于是就这样毁在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缺乏文明根基上。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角度比较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般规律。
2023-06-0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起初只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城邦,生存空间十分有限,战争就逐渐成为罗马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在对迦太基的战争期间,政府向罗马人借款以支付巨额战争费用,然后以战争中掠夺的财富赔付。消灭了迦太基,罗马逐渐向地中海东、西部发展,开启了并吞希腊世界的活动。到了帝国时期,穷兵黩武仍然是罗马存在的常态。所以罗马人认为边界就是要使敌人恐惧。对于日耳曼人和帕提亚人等,不能对等与之谈判和平,而必须是由罗马赐给他们和平。用金钱求和,更被认为是耻辱。在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军力进一步下降。但罗马因不满意于之前要向达契亚交纳钱币以换取和平的协议,还是发动了对达契亚的战争;最终将达契亚变成罗马的一个行省。

材料二   汉朝建立后,高祖的注意力仍然是要扫平割据的中原诸国,当时驻守在代的韩王信投降匈奴,信的部将也和匈奴联合,所以才出兵击匈奴。尽管凭借完善的财政管理系统,由编户齐民组成的汉朝军士在组织、装备、物资力量等方面要胜过匈奴。但是,从高祖到武帝初年,汉对匈奴采取的是防守政策,希望以长城为界,双方各保平安。只有在汉武帝时有一段主动反击的时期。对于打胜仗的将军,也没有像罗马那样大张旗鼓地歌功颂德给他们修建凯旋门、纪念碑。总之,西汉一代的边防政策,遵守着“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原则,这与罗马是完全不同的。到了东汉,南北匈奴分裂,方才出击,打败了匈奴,免除了匈奴对中原居民生产的骚扰破坏。

——摘编自马克走垚《汉朝与罗马:战争与战略的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朝与罗马在战争与战略方面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的战争与战略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023-03-31更新 | 636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明特性,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柱。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要走自己的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和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

——摘编自罗文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与理论逻辑》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中华文明特性的认知和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世界其他某一文明的一个或几个特性,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列出文明名称及特性,阐释时须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1-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远征后的头一个世纪,借鉴几乎是单向的:东方向希腊学习。这时征服者的自信还没衰退,希腊本土的社会活力还衰而未竭,希腊移民涌向东方,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然而,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

——摘编自陈恒《从希腊化文化的传播看全球化之起源》

材料二 蒙古人自身有两个根本因素决定了他们所创建的帝国必然终会衰落。首先,他们的数量不足以服众,因而容易受其属下外族臣民的影响;其次,他们的文化过于原始,难以帮助他们处理与比他们更超前的臣民之间的关系。蒙古人,恰如普希金所说,是“没有亚里士多德和代数学的阿拉伯人”,这也就是说他们一旦离开了马背,或者说是脱离了他们游牧民族战无不胜的形象,他们就暴露出了他们落后、野蛮、易受同化的本来面目。而且这时候,他们与阿拉伯人的不同之处当然就不仅仅在于他们没有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最重要的是,蒙古人缺少阿拉伯人所拥有的特殊宗教和语言令他们所有的臣民接受并形成一个普遍的共同点以促进帝国的团结统一性。阿拉伯人的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甚至传播到了许多未被他们征服的地区,其影响力可想而知。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因此也使蒙古人作为征服者的至高地位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成就旷古绝今的蒙古帝国于是就这样毁在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缺乏文明根基上。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角度比较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般规律。
2022-10-07更新 | 318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选必3-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