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约翰・墓根在(战争史)中写道:“战争从来就是文化的表现,它还经常是决定文化形式的一个因素,在有的社会中,战争就是文化本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蒙古三次西征路线图

   

材料二   多半是通过蒙古利亚人所发明的罗盘和纸张,在亚洲的游历及对东亚财富与文明的不断增长的知识的刺激下,“大西洋边缘”的精神、体质、社会的活力才有了这次惊人的迸发。

——摘编自[英]赫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蒙古人西征,将以前闭塞之路途完全洞开,将各民族集聚一处,……中世纪满天黑云,使人不得望见天日。至是乃因蒙古西征,而重现光明。当时战争杀人,盈野盈城,似为人类惨祸,而不知实如空天霹雳,将几百年之酣睡懒病,自梦中警醒。

——摘编自法国学者麦撒的论述

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解析约翰・基根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5-04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被囊括在亚历山大的帝国之下。虽然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3年突然病逝,但希腊一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没有改变。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大大便利和促进了各希腊化王国之间以及它们与周边地区的交往。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往往大大超出政治统治的区域,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的交通体系。

——摘编自杨巨平《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

材料二   伊儿汗国建立前蒙古人在中亚和西亚先后进行两次西征。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后,蒙古帝国在中亚设置达鲁花赤,建立起蒙古帝国的统治权。绰儿马罕西征后,蒙古帝国在波斯委任成帖木儿、诺撒耳、阔儿吉思为最高行政长官。元宪宗蒙哥即位后,蒙古帝国加强对被占领地区的统治,设置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委任阿儿浑负责管理西亚地区,蒙古帝国中央政府与西亚建立起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蒙古帝国在中亚和西亚的早期行政统治一定程度上保护和继承了波斯文化,恢复和发展了呼罗珊残破的社会经济,同时为旭烈兀西征和伊儿汗国的建立打下了政治基础。

——摘编自徐良利《论伊儿汗国建立前蒙古人在中亚和西亚的征服和统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蒙古人西征的统治举措,并简析古代战争和文化传播的关系。
2023-07-10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铜陵市、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交往史上,无论是和平的外交,还是暴力的战争,也就是说,无论人们采取怎样的交往方式和途径,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物质利益。因此,外交和战争将直接导致物品在各国、各地区间的流通,从而达到了物质交往的目的。与物质交往相对的就是精神或文化交往,精神交往主要包括宗教、文字、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文化形态的交往。

——摘编自郭丹彤《埃及与东地中海世界的交往》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7-08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战争给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但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坚决镇压了那些顽强抵抗地区的人。在攻陷了腓尼基沿海城市推罗后,他杀死了8000个当地居民,将30000人卖为奴隶,这种政策起到震慑的作用。而在一些民族意识浓厚的地区,他则不以征服者和称霸者的姿态出现,而是采取温和的政策,尤其是对宗教采取宽容和利用政策。他鼓励东西方民族通婚,并且按照当地传统习俗举行婚礼。他远征时“随行的人员很完备,包括自然科学家、测量学家、历史艺术家等”。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新城,这些新城不但是他的军事要塞,同时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编自苏振兴《论亚历山大远征》

材料二   成吉思汗西征过程中显示了他极其残酷的一面,在战争过程中有极其野蛮的屠杀屠城行为,但在宗教政策上极为宽容,“在成吉思汗统治下,我们见到了在整个亚洲大陆上建立的最为彻底的宗教宽容”。成吉思汗每攻占一城一池总是搜索当地的工匠、科学家、天文家等并将其带回蒙古帝国,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先进文化技术尤其是火药、罗盘、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入欧洲,打破了汉唐以来欧亚各国封闭壁垒,对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他建立了庞大的驿站传递系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联络线、运输线。海上丝绸之路也在宋元时期继续发展,泉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海上窗口。

——摘编自王雪娜《历史的跨越——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的相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印度信实娱乐公司总经理)阿密特·卡纳说:“我们希望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扮演一个核心角色,我们相信全球市场,我们要推广印度的价值观。我们要在美国本土对抗好菜坞,不单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摘编自【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材料二   面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惨烈后果,人类又一次反思战争与和平的真谛……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人们希望通过文明交流、平等教育、普及科学,消除隔阂、偏见、仇视,播撒和平理念的种子……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摘自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独立后印度社会精英“推广的印度价值观”,并概述阿密特·卡纳的其他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二,围绕“战争与文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出发时,其身份是马其顿国王,不久后成为希腊联军统帅。经过十年征伐,他的国家的统治区域扩展到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还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每到一地就自称是当地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他崇尚威严赫赫的东方宫廷礼节,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衮服,要求人们向他行匍匐礼。亚历山大的统治基本上沿袭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但由当地人担任的总督一般只管民政,军队和财政另由马其顿人或希腊人掌握。他在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毁的马都克神庙。他在远征中亚时与当地贵族女子罗克珊结婚,同时,他的80个战友也采用波斯礼仪与当地贵族的女儿结婚。他的远征军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拿破仑当权后,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1805年,拿破仑击溃第三次反法同盟,签订《普莱斯堡和约》,占据了莱茵河左(西)岸及许多小邦国。在那里,他赶跑了封建的王公贵族和主教,取消了各种徭役和封建贡赋及教会的什一税,消灭了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宣布公民享有平等与自由。后来建立的莱茵同盟,有16个邦国加入。他们普遍实行了资产阶级改革,推行了《法国民法典》。同时,拿破仑还使德意志由三百多个分裂的小邦合并成为30多个大邦。正如恩格斯所说:“拿破仑清扫了德国的奥吉亚斯牛圈,修筑了文明的交通大道。”

——摘编自张淑贤《略论拿破仑战争的国际影响》

(1)概括亚历山大远征与拿破仑对外战争产生影响的异同。
(2)谈谈你对国际战争与文明交流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   下图是受希腊文化影响的西亚建筑遗址,后被炸毁。


材料三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建立了许多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到东方,把东方文化带到西方,一种混有希腊和东方的文明诞生了。


(1)材料一中“汉帝国”通过什么途径与欧亚大帝国连成了一条“文明地带”?
(2)“战争是人类文明交融与发展的一把双刃剑”。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此观点的认识
(3)结合材料三思考,我们该如何将这种“和而不同”的文化态度落实到行动中去。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战争观,战争观的形成与不同民族的地理、历史、宗教、文学、道德学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西方的战争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密不可分。对比《诗经》和《荷写史诗》,发现东西方在战争文化上存在诸多差并性:从战争的目的来看,东方主要是保家卫国,西方侧重于暴力扩张;从战争的审美来看,方尚武,西方嗜血;从对战争的反思来看,东方厌战、渴望和平,西方则对战争有无限向往。这样的战争文化差异在近现代的岁月长河中一直在诸例中西战事中得到明显反映。

——摘编自赵景梅、胡健《尚武与嗜血———<诗经》和〈荷马史诗〉中的东西古代战争文化比较》等

材料二



                                        图1 亚历山大在伊苏斯(绘画作品)

                                     图2 战国铜鉴(盛水器)及其纹饰(拓印)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西方(希腊)文明战争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材料二对于研究古代东西方战争文化对比是必需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2023-04-1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文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1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探究:根据史料,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2023-02-25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帮课堂】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0 . 东西方文化以多种途径进行着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把古代中国与中亚、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来中国学者对此历史概念做了如下解释:

丝绸之路:以古代中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中国西运的货物以丝绸制品影响最大,故得名。通过丝绸之路,古代亚欧国家和人民互通有无,友好往来。

材料二   3世纪,中国书籍传到日本。《旧唐书》记载“开元初又遣使来朝”,“所得锡赉(指钱币)”则“尽市文籍”。遣唐使的使命不尽相同,但购书一直是其主要任务。随着宋明之际民间贸易往来的增加,大量中文图书输往日本。


材料三   起步就生机勃勃的希腊文化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汲取古代东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形成的一种多元开放型文化。……远在爱琴文明时期,克里特就凭借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成为地中海区域的商贸中心。公元前8世纪开始,由于古希腊本土人口过剩,耕地不足,希腊开始大规模向海外殖民。它直接加强了希腊人与东方古国的联系。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军队充当了东方文化向希腊传播的主力。亚历山大东征时,把一些印度人带回希腊,使希腊更多地了解到印度哲学。……到东方游历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许多著名的学者、文人外出汲取了大量先进的古代东方文化,促进了希腊文化的繁荣。

——摘编自解晓毅《古希腊文化的东方之源》


(1)根据所学,指出丝绸之路开辟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列举除丝绸之路外,古代欧亚大陆上其他的重要商路。
(2)有学者发现,在史料中几乎没有找到遣唐使大量进口丝绸的记录,主张将唐代中国与日本等东亚国家之间的交通道路另行命名。请你依据材料二为此交通道路拟一个名称。并参照材料一进行解释。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古希腊文化的特点及古代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途径。结合所学,简述亚历山大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文化策略。
2022-12-04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