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13世纪,蒙古进行了三次西征。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来到中国,留居17年,根据他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这反映出蒙古西征
A.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B.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C.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D.促进了被征服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2021-05-05更新 | 899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堂例题
3 . 据记载,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
A.使亚历山大帝国长治久安B.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
C.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D.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条件
4 . 蒙古建国后,于1219年至1260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既深且远。下列不属于西征影响的是       (  )
A.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B.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C.建立横跨亚欧非的世界性帝国D.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民族分布
5 . 在希腊化世界中,被征服地区的原有上层人士接受希腊文化,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说明了       (  )
A.在希腊化世界中地域文化的变化B.被征服地区居民完全希腊化
C.希腊人的生活方式具有吸引力D.亚历山大帝国实行专制统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丝织品)与之交市,故遮阂(阻碍)不得自达。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起步就生机勃勃的希腊文化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汲取古代东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形成的一种多元开放型文化。……远在爱琴文明时期,克里特就凭借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成为地中海区域的商贸中心。公元前8世纪开始,由于古希腊本土人口过剩,耕地不足,希腊开始大规模向海外殖民。它直接加强了希腊人与东方古国的联系。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军队充当了东方文化向希腊传播的主力。亚历山大远征时,因其老师亚里士多德对印度哲学极感兴趣,便把一些印度人带回希腊,使希腊更多地了解到印度哲学。……到东方游历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许多著名的学者、文人外出汲取了大量先进的古代东方文化,促进了希腊文化的繁荣。

——摘编自解晓毅《古希腊文化的东方之源——试论古代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简述大秦的社会经济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希腊文化的特点及古代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途径。
10 . 元宪宗元年(1251年),蒙哥即位时,在波斯境内,尚有两个国家保持独立:一是立国于马三德兰地区(今伊朗北部马赞德兰省)的木刺夷国;一是建都巴格达的黑衣大食王国(报达国)。其西还有叙利亚国。此三国彼此不相声援,地位孤立。其中木刺夷人屡劫蒙古商旅。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扩大疆土,决定远征波斯,以图在该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材料反映了蒙古西征(  )
A.灭掉花剌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B.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C.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D.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
2020-12-11更新 | 738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