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西方人起码应该知道,首先,它是一个人口大国;其次,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亦与西方生活方式千差万别;第三,他们正经历着一场迅猛的发展与变革。论人口、论国力,古代中国与罗马帝国相埒。今天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到1/4。近几十年来世界迅速“变小”,与这么庞大的一群人打交道显然将会深刻地影响西方人的生活。1941年以来中国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三次战争已使美国人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文化上的隔阂是巨大的,过去一个世纪内急剧增强的接触趋于减少这一文化隔阂,但另外一些因素又扩大了彼此间的距离。对兴趣在于艺术、文学、哲学和宗教方面的人文学者来说,中国的传统社会堪称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

——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提出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2-02更新 | 666次组卷 | 8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天津专用)
2 . 民族与世界,个体与整体,在对立与统一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城开辟了中西交通之路。汉代政府在河西设驿站,保护丝路上的使者、商贾。汉朝派赴中亚的各国使节、追逐厚利的冒险商人以及西行者相望于道。中国的丝绸、漆器和铁器运往中亚。大宛的葡萄、乌孙的黄瓜、奄蔡的貂皮,以及异城的杂技、胭脂、音乐绘画艺术和风土人情也传入中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化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汉灵帝时兴起“胡化”浪潮,“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筷、胡笛、胡舞,京都贵威皆竟为之。”总之,汉代形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摘编自韩养民《汉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中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汉代出现中外文化交流高潮的原因。

材料二:拉美文化的基本结构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西欧移民成为拉美的主要居民而形成了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无可否定,虽然在殖民地时期许多西欧殖民者及其后裔在美洲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生活,并同其他种族居民杂居在一起,从而很快地具有了不同于欧洲本土居民的特点,但是由于他们在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等方面仍同欧洲基本上保持一致,所以拉美与西欧在文化上仍保持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宗教的角度,指出拉丁美洲“西欧文化”的内容,并分析拉美文化形成“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结构”的历史原因。
(3)根据提示完成下列示意图。

_________   ②成吉思汗   _________   _________   ⑤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4)为上图的历史现象,选择对应的文化影响。(填涂字母)
(      )
(      )
(      )
(      )
⑤( B )
A.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影响,形成“希腊化世界”。
B.独立后的印度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采取政教分离政策。
C.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D.欧洲人、黑人、印第安人等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多元文化特征。
E.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发生变化,东西方交流更为畅通。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发起了去西方化的运动,目的是根除旧殖民帝国的影响并消灭它们的权力象征。尽管如此,后殖民时代的民族认同并非总能强大到能根除殖民地的影响或取缔欧洲人的习俗。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恢复当地习俗,拒绝所有从西方进口的东西,找到印度人的灵魂。尼赫鲁则倾向于工业化和世俗化,跟上现代化的趋势,在印度实现西方世界那样的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胡里奥·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5)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特色。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2023-07-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如表为1967年前后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这一变化说明坦桑尼亚(        
1967年前1967年后
1.许多欧洲国家是非常成功的殖民势力。你对此如何解释?1.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么?
2.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文明为现代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解释为什么这样?(1962年)2.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家的影响。(1967年)
3.简短描述如下各项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时代、神圣罗马帝国、伽利略。(1962年)3.“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评价该说法。(1969年)
A.致力于非洲统一进程的加速B.国民民族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C.加速了融进国际社会的步伐D.受到了不结盟运动直接影响
4 . 一位墨西哥学者在论述当代拉丁美洲的文化时指出:“虽然人们已不再像20世纪初那样不加批判地抄袭法兰西的文学艺术时尚,但是种种‘波普艺术’和‘北方庞然大物’的消费模式的表现已深深地渗入了拉丁美洲的文化。”这一观点体现了(     
A.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B.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困境
C.拉美文明的重大贡献D.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冲突
2023-05-10更新 | 892次组卷 | 13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部分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C.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D.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
2023-03-26更新 | 755次组卷 | 28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印欧人的迁徙示意图


——摘自罗三洋《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

材料二   1415年,葡萄牙人在北非摩洛哥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殖民据点,揭开了近代殖民主义的序幕,接踵而来的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瑞典等国也开始了全球性的殖民活动。从非洲到美洲,从亚洲到澳洲(大洋洲),到处都留下了殖民者的足迹。从16世纪起,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采取重商主义政策,鼓励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世纪中叶以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摆脱了传统的农耕经济,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输出商品,从而对固守农本的其他国家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西方资本主义挟此优势向世界各地进行了猛烈的血与火的扩张,到处门户洞开,成为资本的国际市场、原料和劳动力供应地。美洲、非洲、西亚、南亚、西南太平洋诸岛、大洋洲先后沦为殖民地。

——摘缟自高岱、郑家馨《殖民主义史》

材料三   二战为战后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族独立运动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比如二战削弱了欧洲宗主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导致其对殖民地附属国控制能力下降。二战促进了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对战后世界乃至当今社会都有重大影响,它不仅促进战后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促使欧洲主宰的国际体系扩展成为全球国际体系,而且还为后冷战时代新兴市场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印欧人迁徙的方向和范围;结合所学,指出其迁徙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的角度,分别概括15~16世纪、18~20世纪初两个阶段“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指出“农耕世界”丧失“优势”的根源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发展的阶段特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周际政治格局的角度分析“二战”如何为战后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族独立运动“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综合材料一二三,综括“新兴市场国家的群体性崛起”的必由之路。
2023-03-25更新 | 24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育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芯片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1985年,日本半导体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美国,美国因此对日本发动“芯片战”,以破坏日本的半导体产业。2020年,随着华为高端芯片占据领先位置,美国同样也对华为的高端芯片发起制裁,致使华为陷入芯片危机。美国频频发动“芯片战争”说明(       
A.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恶化B.信息技术发展具有两面性
C.芯片成为现代科技的核心D.世界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
8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新兴独立的国家完全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控制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一些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过程中,民族文化得以复兴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国家抛弃了西方模式,着力创建本土文化
D.新加坡、马来西亚完全照搬西方文化
9 . 每个国家都有一些重要节日,新加坡的节日有:华人新年(同中国春节)、泰米尔新年(南亚民族泰米尔人的节日)、卫塞节(佛教节日)、国庆节、开斋节(伊斯兰教节日)、圣诞节等。它们反映了新加坡(     
A.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特点B.欧洲文化是当地文化的主流
C.已成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D.是最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国家
10 .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认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了,分裂了,而且易受攻击,所以白人统治者看起来不再能统治殖民地的人民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自己国家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更加不愿意成为顺从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臣民。”他意在强调(     
A.一战导致殖民体系的瓦解
B.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C.拿破仑战争传播启蒙思想
D.二战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