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以来,随着新式学堂的开办,民众“采西学”的诉求日益强烈,对新式出版物的需求颇为迫切。1897年,夏瑞芳等出版家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新文化运动期间,商务印书馆业务受到《新青年》等杂志的冲击,销售额下降,到1919年,积压杂志竟有11万册。为应对困难,商务印书馆开始广泛与大学和学界人士接触,开始发行由高等教育机构或学术团体所编辑的杂志,扩展并补足了业务范围。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进犯淞沪。商务印书馆被炸焚毁,损失巨大。书馆员工坚持斗争,不久后复工。抗战期间,商务印书馆先后迁往香港、重庆,广泛接受各界捐赠古籍,出版了《四部丛刊续编》《资本论》译本等大量珍贵书籍。

——改编自正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务印书馆创办的背景,并概括近代商务印书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的贡献。
(2)文化传承与传播需要依靠各种载体。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一种载体并加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1912年,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1926年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当时,部分人士看到电影、幻灯等新技术的重要作用,遂提出将展览和相关内容拍摄制作成幻灯片和电影,面向公众放映。1932年,历史博物馆先后筹办了“明清重要档案”“洪承畴遗物及史料”“明代倭寇史料”等展览。总体上,民国时期的历史博物馆发展缓慢。

1951年,中央政府发布《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明确提出:“博物馆事业的总任务是进行革命的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博物馆使人民大众正确的认识历史、认识自然、热爱祖国、提高政治觉悟与生产热情。”为贯彻指示精神,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借鉴苏联博物馆的模式,设立群众工作部担负起社会教育工作,开展宣传讲解、对外服务和联络。196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闭馆停业,改革开放后重新恢复运行。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组建成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系统完整,历史跨度巨大,材质形态多样,具有独特鲜明特点,成为一座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摘编自王京《1912—196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等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民国时期历史博物馆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中国的博物馆事业。
2023-04-12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商务印书馆大事记(部分)
阶段特征年份发展情况
创立和发展1897列强劫盟(瓜分狂潮),清室变法图强之际,商务印书馆由夏瑞芳等人集资在上海创办,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
1901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严复翻译的《原富》(即英国亚当·斯密著《国富论》)
1904响应新学堂章程,率先编印中小学教科书全套《最新教科书》
1912政体既已革新,而为教育根本之教科书,亦不能不随之转移以应时势之需要,编纂整套《共和国教科书》
1920政府明令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采用语体文(白话文)编辑的第一套教科书
艰难的生存1932日本突袭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总管理处和编译所等皆中弹起火,全部焚毁
1937转战长沙、香港、重庆等地,编印《抗战小丛书》《战时常识丛书》《战时手册》《抗战丛刊》等
19461949经营每况愈下,入不敷出,濒临破产
新生和兴盛1954总管理处迁京,全面实行公私合营
1959明确了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任务:以译印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为主,兼出中外语言工具书和一部分外语课本
1963制定翻译和出版外国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十年(1963—1972)规划(《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300余种在改革开放后陆续出版)
从企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角度,解读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程。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本英文书的要素

材料   书籍不仅是人类思想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载体,而且书籍本身也留下了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浓厚印痕,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一本现代的英文书。它所涉及到的要素主要有英文文字、纸张、页码、印刷。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已经基本上厘清了这四大要素的大致传播路线,相关情况见下表。

英国西欧大陆内部的传播中介传播者原创者
英文字母(公元7世纪)如尼字母(公元2世纪)拉丁字母(公元前7—公元前3世纪)←希腊字母(公元前9世纪末至公元前8世纪)腓尼基字母(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闪族字母(即原始迦南字母,约公元前19世纪中叶)埃及象形文字(公元前2700年)
造纸术(1494年)法国(1189年)←西班牙(1150年)←摩洛哥(1100年)←埃及(10世纪);瑞士(1350年)德国(1312年)←意大利(1276年)←阿拉伯阿拉伯帝国(公元8世纪中叶)古代中国(公元前2世纪)
页码(数字,13世纪后期)其他西欧大陆国家(公元10世纪后期至13世纪初)←穆斯林西班牙(公元9世纪)阿拉伯帝国数字(公元8世纪后期)成熟印度数字(公元8世纪)←笈多王朝数字(公元46世纪末)←婆罗米数字(公元前3世纪)
印刷(1477年)法国←意大利←德国(15世纪中叶,活字印刷);德国、意大利等欧陆国家(15世纪前期,雕版印刷)阿拉伯帝国(14世纪)波斯(13世纪末14世纪初)中国西北少数民族(910世纪;木活字1213世纪)古代中国(公元前7世纪)

——徐善伟《全球史视域中的一本英文书——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缩影》

基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一本英文书的要素”设计一个主题,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多角度、多层次涵盖材料提供的信息;体现创新性和思考深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