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文化传承与传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历三十年(1602年),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在中国刊印的《坤舆万国全图》,共六幅拼接而成。 由椭圆形主图、四角圆形小图与中文附注文字组成。 主图为世界全图,显示五大洲相对位置,中国居图中心。序言中有“又以地势分舆地为五大洲,曰欧罗巴,曰利未亚(阿非利加),曰亚细亚,曰南北亚墨利加(亚美利加),曰墨瓦蜡泥加(麦哲伦之洲)”等信息。 但由于当时地理学知识有限,图中误将大洋洲和南极洲两片大陆绘为一体。一些士大夫将此图斥为“邪说惑众”,并且攻击说:“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

材料二   考据学在清代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问,提倡汉儒的训诂考订,又称汉学、朴学。又因其主要兴盛于乾嘉时期,又称乾嘉学派。其主要内容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入手,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并由此推广到其他书籍。

清代考据学起源可追溯到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治学严谨,提倡汉学,但不泥古,强调通经致用。在清朝统治者入关之后,始终对汉族抱有严重的戒心,但与元代不同的是:一再标榜所谓的“满汉一体”,编修《明史》《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造成一种重视文化的假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考据之学遂盛。 而乾嘉考据学派热衷于为考据而考据。段玉裁所写《说文解字注》,在文字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被称为“千七百年来无此作”。 王念孙所写《广雅疏证》和《读书杂志》,则是乾嘉时期有关训诂、校勘的代表作。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388页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评析中国当时一些士大夫对《坤舆万国全图》的评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考据学兴起发展的背景及其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2023-11-06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湘东九校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君子教育是指产生于春秋时期,以儒学为理论基础,由孔子在教学实践中开创的以培养“内圣外王”的君子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孔子以“仁”开君子教育之端,孟子以“仁、义、礼、智”继承与发展,荀子以“礼”为拓展,董仲舒以“信”相加,形成“仁、义、礼、智、信”之君子教育的核心内容。加之程朱理学对道德教育地位的提升,直至清帝逊位,培养君子都是中国社会主流的教育模式。

——摘编自黄思记《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比较研究》

材料二:英国虽是岛国,可是其文化和教育与欧洲大陆息息相关。如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三个理想品格:虔诚、庄重与博爱。这对英国社会一直具有极大影响。绅士教育真正发端于意大利,但绅士教育理论系统化于17世纪的英国。近代英国的绅士教育本质上是贵族式精英教育、人文教育。英国贵族体制起源于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5~11世纪),以贵族的生活习惯与交往方式为主的贵族文化是绅士教育的重要内容。早期的绅士教育主要是学习宗教的教义,这是德行的基础。传统上,英国的贵族和绅士并不十分重视学问,到爱德华六世当政(1547~1553年)时,英国议会中的一些贵族仍是文盲。不过,据统计,1680年以后出生的上院贵族,进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深造者超过36%,1741年以后出生的上院贵族的这一比.例上升到了57%。英国绅士教育在17~18世纪获得蓬勃发展。

——摘编自张悦《孔子的君子教育与洛克的绅士教育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君子教育和英国绅士教育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英国绅士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书纪》中记载,推古天皇十八年(公元610年)春三月,高丽王派上僧昙征、法定前往日本,昙征通晓儒学,而且能作纸、墨,兼造碾碹(石磨),盖造碾铠始于是时。

阿拉伯人塔明一本·巴赫尔在其821年成书的《回鹘旅行记》中曾引用阿拉伯作家法德尔的话说,近来穆斯林在一场战役(怛逻斯之战)中获胜,收获了大量俘虏,而这些战俘,其中一部分人正是此时在撒马尔罕工场劳作的人,他们可以制作优质纸张。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作品——《关山雪霁图》,该画所用纸为朝鲜镜面笺,这种纸为皮纸,多用于印制书籍和佛经。

材料二   纵观人类的出版历史,从出版载体维度考察,由“硬质”到“软质”再到“虚拟”。经历了龟甲兽骨、陶器泥板、金石鼎碑、竹简木牍、莎草纸、贝叶、桦树皮等硬质出版载体后,人类又逐渐探索出了绢帛、兽皮、植物纤维纸及塑料布等软介质出版载体,而后又探索出了声、光、电、磁、芯片等虚拟和半虚拟出版载体和介质。纸的发明制造恰恰是人类从硬质出版载体全面转向软质出版载体的关键环节。造纸术传播的过程中,撒马尔罕纸曾与当地的芭芘纸、羊皮纸并存了一段时期,8世纪末,昂贵的羊皮纸也遭到了广泛排斥。开罗建立起北非的第一个造纸厂后不到百年,植物纤维纸取代了沿用千余年的莎草纸。换句话说,造纸术的传播过程,实际就是先进的植物纤维纸逐渐取代羊皮纸、莎草纸等其他相对落后的出版载体的过程。

——摘编自万安伦等《中国造纸术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节点、路径及逻辑探源》


(1)分析材料一中三则史料对于探究造纸术历史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类出版载体的变迁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立,其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本为各省学堂卒业生升入专门正科之地”,同时规定“各省学堂皆当归大学堂统辖”。这表明京师大学堂(     
A.兼具教育和行政管理职能B.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C.拉开了清末新政自救序幕D.建立起晚清稳定的教育格局
2023-05-10更新 | 28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政策话语谱系

时间

图书馆领域代表性政策文本高频词

1949~1978年

《图书馆工作跃进计划》(1958)
《关于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保护文物图书的几点
意见》(1967)
工农兵、政治挂帅、劳动锻
炼、开门办馆、勤俭办馆

1978~1992年

《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1980)
《关于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通
知》(1987)
经费、馆舍设备、以文养文、
业务职称、少儿图书馆

1992~2012年

《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
(2002)、《关于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通知》
(2011)
信息、数据库、金图工程、评
估定级、服务宣传周

2012年

至2019年

《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
要》(2013)、《公共图书馆法》(2018)
总分馆制、电子阅览室、免
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

——摘编自粟锋《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历史、经验和展望》

材料二   2008年5月22日至24日,来自全国25个城市的80家图书馆代表汇聚上海,签署了《把公共图书馆建成城市教室和市民客厅——中国城市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愿景》,提出了以下设想:城市图书馆应当成为城市的时间、空间与价值观的体现;城市图书馆应当成为城市的教室和市民的客厅;城市图书馆应当建立覆盖全城市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总分馆体系;城市图书馆应当注重技术发展主引擎;城市图书馆应当建立起与时俱进的全面质量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许多图书馆先后提出了发展的使命和目标,如1996年12月,深圳南山图书馆落成并对外开放,其巨幅墙雕“智慧之门”便象征着读者将进入一个无限的知识空间;上海图书馆在2003年提出了“积淀文化,致力于卓越的知识服务”的发展使命,“世界级城市图书馆”的发展目标,“精致服务、至诚合作、引领学习、激扬智慧”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国家图书馆于2005年提出了人才立馆、服务强馆、科技兴馆的发展理念。

——摘编自王世伟《新中国图书馆服务理念与实践6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以来中国图书馆服务社会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图书馆服务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倡导学生游学,“以广其闻见”。至清末,很多新式学堂注重以日本为师”,同时糅合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心智、体育教育方而进行制度化设计,其中“远足会”是比较通行的活动。

1907年9月,湖州的各个中小学堂组织了一次“远足会”,各数员分队督率自己学校的学生,“且步且歌,声容步伐,颜见整齐”。同年,山阴县学堂举行“远足会”,“与地理、历史、物理上有关系者,无不留心考察”。学生们在“远足会”之后,还要写“远足记”。有学生写道:“经过烽火墩,登其,觉空气清新,百倍于寻常”;还有学生在远足上海法租界后写道:“上海乃吾国之土地……租界之权,皆为外人所管辖,反客为主。名为租界,实与割地无异”。

——摘编自李成晴:《远足:清末新式学堂的师生“从游”》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远足会”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远足会”的作用。
2022-10-27更新 | 3069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本英文书的要素

材料   书籍不仅是人类思想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载体,而且书籍本身也留下了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浓厚印痕,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一本现代的英文书。它所涉及到的要素主要有英文文字、纸张、页码、印刷。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已经基本上厘清了这四大要素的大致传播路线,相关情况见下表。

英国西欧大陆内部的传播中介传播者原创者
英文字母(公元7世纪)如尼字母(公元2世纪)拉丁字母(公元前7—公元前3世纪)←希腊字母(公元前9世纪末至公元前8世纪)腓尼基字母(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闪族字母(即原始迦南字母,约公元前19世纪中叶)埃及象形文字(公元前2700年)
造纸术(1494年)法国(1189年)←西班牙(1150年)←摩洛哥(1100年)←埃及(10世纪);瑞士(1350年)德国(1312年)←意大利(1276年)←阿拉伯阿拉伯帝国(公元8世纪中叶)古代中国(公元前2世纪)
页码(数字,13世纪后期)其他西欧大陆国家(公元10世纪后期至13世纪初)←穆斯林西班牙(公元9世纪)阿拉伯帝国数字(公元8世纪后期)成熟印度数字(公元8世纪)←笈多王朝数字(公元46世纪末)←婆罗米数字(公元前3世纪)
印刷(1477年)法国←意大利←德国(15世纪中叶,活字印刷);德国、意大利等欧陆国家(15世纪前期,雕版印刷)阿拉伯帝国(14世纪)波斯(13世纪末14世纪初)中国西北少数民族(910世纪;木活字1213世纪)古代中国(公元前7世纪)

——徐善伟《全球史视域中的一本英文书——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缩影》

基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一本英文书的要素”设计一个主题,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多角度、多层次涵盖材料提供的信息;体现创新性和思考深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