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宗族和国家合一、宗族既是血缘单位,也是政治单位、军事单位和经济单位。在这种宗族社会体制下,只能是世族世官制,国家权力按照宗族地位的高低进行分配,政府职位由各级宗族主即族长世袭担任,权力大小和贵族身份的高低相对应,国家要职只能在具有同等任职资格的几个贵族之间比较选择.官僚只是贵族的附属体,是为贵族和贵族政治服务的。

——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进入春秋时代,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诸侯国之间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各国内部愈演愈烈的宗族倾轧,导致了大批宗族的消亡,宗族统治随之土崩瓦解,新型的官僚政治体制应运而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一家一户的个体经济日益发展并最终脱离了宗族的束缚,由隶属于宗族的家室逐渐变为依附于国家的编户齐民。连绵不断的外部战争和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以及土地分配,工商管理,赋税征收等繁杂的经济事务.都需要国家处理和应付。这种需要既促进了国家机器的迅速发展,也促使了官僚集团的产生。

——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三   秦朝、唐朝中央官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官僚政治产生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央官制,归纳中央官制演变的实质。
2024-01-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说明秦朝“制度的重新建构”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2023-10-1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愿陛下令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会造成什么后果?列举汉武帝“矫秦县之失策”的具体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代在地方设置行省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
2024-05-1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周秦之变往往被视为第一次大变局。这次大变局从春秋礼坏乐崩开始,到商鞅变法之际剧烈变化,并以秦始皇建立帝制中国为终点。周秦之变,是一场由小共同体本位到大共同体本位的转变,是将人们对家族的忠诚转移到作为国家代表的君主之上,以君主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摘编自秦晖《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王朝,表现出了强烈的“大一统”观念。秦始皇……使其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实现了空前的疆域一统。秦始皇在都城咸阳附近营建了许多宫殿,宫殿布局取法于天上的紫微宫,这俨然是人间上帝的居处,天下一统的象征。他采取这些措施,和他采用皇帝的名号一样,就是要表示,他在人间的权力与上帝在天上的权力相当,这些都是为了显示皇帝的无上权威。

——摘编自范晓剑、冀列《秦朝的大一统观念与史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周秦之变的政治内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赢政“大一统”观念在政治实践中的表现。
2023-10-1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一 五帝时期是中国从原始时代到上古时代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尚未形成国家,也不是部落联盟,而是“部落联合体”或“酋邦”,并产生了一个超然于各部族之上的部族,它代表整个部落联合体的利益和秩序,其首领被称为帝或后。部族对部族的统治是血缘对血缘的统治,但是各部族往往相对地居住在一个固定的区域之内,因而这种统治也具有一定的地缘成分。相传,颛顼时期“绝地天通”,禁止民间的通灵者随意与天神沟通,改为由专门的祭祀官员负责与天神的沟通。

——摘编自张荣明《中国的国教:从上古到东汉》

材料二 夏王朝在信奉“天命”的同时,强调“德治”。这个“德”包括君臣的品德和安民思想在内,含有氏族社会的传统。……夏王朝与尧、舜时代一样,有浓厚的敬天思想,包括敬神和敬祖在内。这是由原始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发展而来的,只是更具政治色彩,把政权与天命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自己执行的统治权力,是实施上天和神灵的意志。

——黄崇岳:《中国历朝行政管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帝时期作为过渡阶段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王朝统治的特点,指出其成因。
2023-05-18更新 | 330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国之大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刘康公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摘自《左传》

材料二   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

——摘自《汉书》

材料三   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敕曰:“漕运通流,国之大计。”

——摘自《唐会要》

材料四   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祖曰:“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

——摘自《明实录》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康公,汉文帝、唐德宗,明太祖,提出“国之大者”主题的时代背景。
(2)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我们今天的“国之大者”,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今确立“国之大者”主题的因素。
2023-05-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春秋时期政治体制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新型官僚制度的出现。官僚之称,古已有之,官者管也,是指国家职事人员;“同官为察", 寮、僚相通,是指同署办事的官吏。在不同历史时期,官僚的形态是不相同的。在春秋以前,官僚位在贵族之下, 类似于后世的管家和管事,各守其职,各司其事,一般不参与国家政务。到了战国时代,各国经过以否定宗族政治为主要内容的变法运动,先后完成由宗族国家向封建专制国家的转变。官僚制度形成,它是和传统贵族世官制相对而言的新的政治制度,是指根据个人的能力、学识、才干提拔、任免、使用官吏的制度,宗族血缘关系不再作为官吏升迁进退的依据。官僚成为独立的阶层,依照国家法令或国君的旨意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责,国家机器的运转主要通过官僚进行。封建官僚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李学勤主编 《春秋史与春秋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新型官僚制度与之前相比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新型官僚制度变化的原因。

9 . 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如中外朝制度,以之达到分权的目的。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种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总结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史实举例说明。
2022-10-2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国之大者”。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刘康公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敕曰:“漕运通流,国之大计。”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祖曰:“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

——据《左传》《汉书》《唐会要》《明实录》

材料二 光绪二十七年(190年),张之洞连上《通遵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及《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认为:“盖立国之道,大要有三:一曰治,二曰富,三曰强国。”

——据《张之洞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康公,汉文帝、唐德宗,明太祖,张之洞提出“国之大者”主题的时代背景。
(2)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我们今天的“国之大者”,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今确立“国之大者”主题的因素。
2021-09-27更新 | 2788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