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商王太甲被辅佐大臣伊尹放逐,伊尹代行天子职权,这在当时不但没受到谴责,反而获得普遍赞扬:但是到了西周,周公旦辅佐成王代理政事却遭到许多非议和指责。这种变化反映出(     
A.原始民主传统犹在B.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
C.王权观念逐渐强化D.家国一体观念获认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以前,卿大夫的封土是世袭的,而且在其封土内几乎与国君有一样的权力。战国时期,秦国的商侯等人因功封土,但其死后,即失去封土,复为县。这一变化反映了秦国
A.政治形态的不断变化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D.分封制开始受到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周时期奉行“支子不祭”,诸侯不能祭祀周天子的祖先,大夫不能祭祀诸侯的祖先。春秋战国时期,却屡见支庶独立祭祀之例,且祭祀祖先范围并没有特别的限定,鲁国仲孙氏等甚至将公庙“设于私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宗法制度已经崩溃B.贵族内部出现权力重组
C.鲁国引领社会转型D.祭祀成为政治活动核心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

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材料二   《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化。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

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

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成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

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

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完善。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时期,王室政府结构逐步走向文官体制:由世官走向专业,由派遣走向分工,由家中仆役走向官府的区分,由原来继承殷商的祝宗卜史(管理祷祝、祭祀、占卜、观天象文书记事)演变为处理案牍的作册(著作简册)内外史。这些变化
A.政府结构开始向世俗转变B.改变了社会人才的结构
C.成为世袭制度瓦解的开端D.催生了官僚政治的诞生
6 .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世袭制D.分封制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日)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

材料三   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四   



(1)指出材料一图一与图二分别处于哪个时期?结合材料二和图一的信息,说明姬姓诸侯国对西周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依据材料三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变化导致的后果。
(3)说出从图二到图三发生的变化,材料四与这一变化有何关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商王对神的意志绝对信仰,事事都要征得神的旨意,以至于每事必卜。而西周统治者则强调“乎天而应乎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种变化反映了
A.对天命鬼神思想的否定B.商代神权政治的常态化
C.“尊礼敬德”思想的普及D.周人对政治兴亡的反思
9 . 《行梁传》记载:“(西周)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而到了春秋时期,诸侯朝见天子比之西周多了许多随意性,或不朝、或携私意朝王,或朝于非时,或朝于非所。这一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周天子权威消退
C.尊祖敬宗意识淡薄D.君臣间矛盾激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