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衣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     
A.官员选拔利于国家管理B.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
C.贵族政治让位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官僚政治
2022-11-16更新 | 107次组卷 | 6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高平金海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 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 13个州,每州设一名刺史,刺史负责对所辖各郡进行监察。后来刺史的权力逐渐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等领域扩张,州刺史获得军权,成为集军政财监察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权力中心。东汉时州刺史的治所由不定到固定,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依据“山川形便”原则把全国300多个州划分为10道,作为监察区域,道的长官名巡察使,或名处置使,后来则定为观察使。玄宗开元年间,每道有固定治所,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地方行政区划也由州、县两级变为了道、州、县三级制。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1)指出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与君主“独制”的名称,并比较两者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唐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趋势。并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上述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认识。
3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材料三   (元行省)……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与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尚书省的特点及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3-11-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桃源县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周代的“礼仪政治”到秦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的“现代化”的内涵是
A.从“人治”到“法治”B.礼仪与政治分离
C.国家管理渐趋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022-01-07更新 | 698次组卷 | 85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优生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铺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


(1)据材料分析周王室和诸侯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材料二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秦创新举措所具有的历史条件和对秦及后世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制度创新的表现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新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变更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殷商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把自己的统治假托为“上帝”的命令。周人灭殷后吸取殷亡的教训,认为“天命靡常”,即“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能否享有“天命”,取决于君主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否保民。这一思想变化反映出(     
A.原始民主政治的影响B.民本思想的萌发
C.统治者道德修养提升D.神权政治的衰微
7 . 如表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现象,由此推知(     
周厉王三十七年
(公元前841年)
周厉王被逐,宣王未立,周、召二公,共和行政,凡十四年,主权不属于一人。
卫献公十八年
(公元前559年)
卫献公出奔,卫人立公孙剽,孙林父、宁殖相之,此虽有君,实权皆在二相。
鲁昭公二十五年
(公元前517年)
鲁昭公出奔,鲁国并未立君,季氏对于国政,决不能一人专断。
A.周朝统治危机初显B.原始民主传统有所遗存
C.华夏认同观念深入D.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2024-02-29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商朝统治者宣扬自己是天神“帝”在人间的代表,要求臣民绝对服从。西周统治者用“天”代替“帝”来表示主宰命运的神灵,并提出“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该时期(     
A.政治领域弥漫着神权意识B.统治思想具备了民本色彩
C.传统天命观逐步走向衰落D.皇帝制度的雏形已经出现
9 . 在商代王城遗址中,以宗庙为中心的祭祀空间和以官殿为中心的行政空间均分布于城市的中心。而西周王城的祭祀空间和行政空间呈现疏离状态,且前者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体量上都处于从属地位。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民本理念影响城市建设B.高度集中的王权已出现
C.神权淡出政治体系之外D.国家治理理念出现变化
10 . 春秋中叶,南方的楚国灭其北部小国,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由贵族担任,但并不是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后来西方的秦国也推行县制,北方晋国的卿大夫甚至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这说明当时(     
A.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B.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C.民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D.中央集权制度基本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