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分封制的发展使地方日益成为强大的权力实体,王室的权力和威望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基于战争的日益频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君王通过任命、罢免以及监督检查等手段来控制官僚,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建立郡县制度,代替原有的分封制,限制贵族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编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多名官员中,常常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重要政务“事从公议”,而且常有“众论不齐”的情况。行省官朝觐述职和不定期迁调,朝廷遣官钩考、巡察等,或经常举行,或成为定制。元代行御史台及廉访司法既注意对一般地方官府的普遍监察,更把行省当做地方监察的重点对象。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郡县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加强对行省控制的措施。
2023-07-29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周代商而有天下,摧毁商殷及其同盟淮夷的残余势力后,又在全国大封同姓、功臣和古帝王 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以藩屏周”。材料反映出西周推行 (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皇帝制度
3 . 据史料记载,周成王弟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山西,建立晋国,接受的指令是:必须尊重当地夏人的文化传统和土著戎人的风俗习惯。周公儿子伯禽被分封在鲁国,那是奄人的居地,鲁国就有“社”与“奄社”并存的现象。据此可推知,分封制的推行
A.促进了西周文化的多元化B.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
C.推动了王室直接管理地方D.加强了地方的自主性
2020-10-18更新 | 285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根据中国古代宗法制,能够继承周王王位的人首先是
A.周王最聪明的儿子B.周王王后所生的大儿子
C.周王最宠爱的儿子D.周王妃子所生的大儿子
2020-08-22更新 | 328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西周青铜器《曶鼎》铭文记载,在荒年,奴隶主匡季带人抢了另一个奴隶主曶的收成。曶告到上司东宫处。匡季起初答应赔偿“五田四夫(奴隶)”,后又赖账。最后,东宫判决匡季加倍赔偿。匡季不得已,用“七田五夫”作了赔偿。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灾害加剧社会矛盾B.政府注重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C.土地奴隶可以买卖转让D.周王室致力于调解民事纠纷
2024-04-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4月份大联考(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A.中央集权尚未形成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政治与血缘相结合D.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2020-10-13更新 | 329次组卷 | 6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周公东征后,将殷都旧地封给康叔,建立卫国。周公反复告诫他,要实行文王“明德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在“商政”的基础上,加强周法的统治。这些措施(     
A.践行了儒家的民本思想B.完善了西周的宗法制度
C.构建了众星拱月的格局D.利于商民对西周的认同
8 .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意在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扩大周人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利用了上古血缘纽带的统治
2020-08-19更新 | 235次组卷 | 40卷引用:陕西省宝鸡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秦至元地方行政区划

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
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
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
隋大业五年190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328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262881234
元朝12183971452

——摘编自历代《地理志》

材料三   票拟和批红,这两者不仅将司礼监与内阁同皇权有机地联结在一起,也将司礼监与内阁联结成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所有奏章,无论缺少票拟还是批红,都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二者缺一不可。换句话说,就是任何无票拟的批红或者无批红的票拟在法律上都是非法的且不被官僚体制所认可的。由此可知,内阁和司礼监二者在整个中枢决策体系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阁和司礼监在体系运转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共同保障体系的平衡运行。

——陈光捷《明代中枢监阁双轨辅政体制及其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与“不变”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料二中地方行政区划“变”与“不变”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明代中枢监阁双轨辅政体制形成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商朝在盘庚迁殷后采取了一种二元统治制度,该制度对研究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实质含义是一种指定服役制,是按照对商王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划分的一种政治结构。这一制度是指
A.内外服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2020-11-04更新 | 208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