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之制度大异于商者,包罗甚广。不能在此一一论列,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其意在说明
A.西周完成首次社会转型B.西周继承前代政治制度
C.“华夷之辩”由来已久D.分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
2 . 战国时期,“禄”逐渐被用来表示政府对官吏的报酬。且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也不再以土地作为标准,而是改为以实物作为支付的手段。这一现象
A.说明宗法血缘关系已崩溃B.表明官员的收入下降
C.反映出农业生产水平提高D.体现了官僚政治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战国中期,诸侯国国君给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予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到了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这说明战国中后期(     )
A.频繁的变革阻碍社会发展
B.经济发展推动官僚制度改革
C.出现专制集权制度的萌芽
D.国家统一开始取代封建割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2174次组卷 | 50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上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5 .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基本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封建”各诸侯国,它们实际是包含着宗族血缘与区域地缘二元因素的混合体……秦的大一统建立在诸国各自区域统一的基础之上,“大一统”与“封建制”最鲜明的区别,就在于以流通的官僚制代替世袭的贵族制,封国尽变为由中央任命的郡县职官来治理,……各级贵族,特别是诸侯国君素质的下降与腐败成风,迟早会动摇统治的“合法性”,庸弱者不胜其位,强悍者不安其位。为着经济和政治权益资源的再分配,贵族阶级内部将一己私利置于“名分”之上……正是贵族阶级无意识地自坏规则,自掘坟墓,导致变局的发生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自秦至唐末共一千一百多年,分裂时期长于统一时期。其中做到集权于皇帝手中的,只有三百六十余年。其余时间,战乱频繁,朝廷失控,宦官、外威、军阀轮番割据,实际上可称为贵族分权制的统治时期。汉、晋、唐时均大分诸王,宋代开始实行了真正的中央集权。罢藩镇,以文臣代之,夺其权柄,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皇子亦不世袭。这样,封地和世袭的两个宗法分封制的特点都消失了。自宋至清末九百余年中,历代帝王及其中枢政府掌握了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大权。

——摘编自恽奇《试论我国封建社会由贵族分权制向官僚集权制的转变》

材料三 在秦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国家政治文化体制方面并不完全是“大一统”或一元化的结构,而是在相当多的方面呈现出复合建构,如皇室“家天下”的贵族政治与郡县官僚政治的并存复合,……由于统治者利益驱使和政治生存环境的压迫,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往往成为统治者手中交替使用的政治“武器”,在贵族政治的相关政策方面,统治者往往忽左忽右,招摆不定。……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二者的主辅复合,都可以归入战国以后“权力塑造社会”的整体模式。

——李治安《关于秦以降皇权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的复合建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贵族政治退出政治舞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是如何打破西周“宗族血缘与区域地缘二元因素的混合体”的?

(2)材料一、二关于官僚政治起点的看法有何不同?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理论依据。

(3)材料三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以史实说明“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往往成为统治者手中交替使用的政治‘武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晋伐齐,战前誓词中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又春申君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由材料可推断,这一时期
A.晋国出现郡辖县地方行政制度B.楚国所设郡有军事应急的性质
C.中国完成国家结构体系的转型D.地方管理完成了郡县取代分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有关这段历史材料反映的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世代诸侯需由中央任命,诸侯国拱卫中央
C.东周时期这项制度随井田制的瓦解而崩溃D.这项制度下土地的所有者与使用者是分离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