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西周至春秋时期,国人干政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会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史籍中常有“国人皆咎公”“以说(悦)于国人”“国人不欲,故出(驱逐)其君”等记载。由此可知该时期(     
A.原始民主遗风制约君主权力B.宗法制分封制已经瓦解
C.平民参与政治决策不受限制D.儒家民本思想开始萌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上级对下级的赏赐是古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西周到春秋时期,赏赐的物品有车马、衣服、祭品、祭器、戎器;战国时,黄金、锦绣、土地、白壁、爵位演变为赏赐之物品。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经济发展使赏赐物品的价值提高B.赏赐的意义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
C.通过战争掠取的财富大幅度增加D.赏赐的政治功能让位于经济功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尚书·洪范》记载周武王问政于箕子(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建议“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这反映了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仍有一定影响B.重大事务采取集体决策
C.贵族等级分封制已开始解体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有关文献看,西周及春秋前期所谓的禄,主要指的是分封土地,而春秋后期至战国时代,禄则主要是指作为薪俸的粟米等实物,举凡智能之士,只要得到国君信任,都可以领取薪俸而登卿相之位。这一转变(     
A.瓦解了分封制度B.强化了宗族的凝聚力
C.加速了君主集权D.标志着贵族政治结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钱穆在探讨中国古代制度时强调

一、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

二、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

三、任何一项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应根据实际利弊而判定。所谓利弊,则应根据当时实际影响而作出判断。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2022-07-10更新 | 1208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襄阳东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由王室派出官员监察诸侯国的国监制度,是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湖北叶家山曾国地出土的一只青铜簋铭文为“濮监作尊簋”,作器者的身份为周朝派到濮国的国监。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强化了周天子的专制权力
C.体现了西周集权思想的萌发D.实现了西周统治长治久安
7 .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2021-06-08更新 | 20859次组卷 | 16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
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2020-11-02更新 | 272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2020-10-16更新 | 171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10 .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一做法旨在
A.建立中央集权B.维护宗法制度
C.加强地方管理D.削弱贵族势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