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据《尚书·召诰》记载,周人认为接受“天命”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便是“德”,即“祈天永命”的前提是“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是用”。由此可知,周朝(     
A.重视道德教化B.神权政治受到冲击C.不再信奉天命D.皇权尚未实现集中
2024-02-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财政监督制度】

材料一   《周礼·天官》所记载的“宰夫”和“司会”有财政监督的权力,而且有一定的分工:“宰夫”重在审查各级官署财用出入的合法性,“司会”则要把官府的收支和它完成的事功联系起来进行考核。《礼记·王制》中提出“量入以为出”,对财政收支实行预算控制。《周礼》中规定:财赋的出入必须经过几个人的审核,内外互相考核,出入互相考核。战国李悝《盗法·杂法》中规定:遗失记载官物的帐薄以致财物数量有错误的,要按不揭发盗窃论罪。

材料二   秦代已有相当严密的财政监督制度。会计记录不正确,对财物保管不认真均会受到惩罚。此外还注重对新旧官吏交接的监督。西汉对于财政收支的具体监督,既加强对上计簿的审查,还大力严惩贪污舞弊和贿赂行为。隋朝以前有财政监督的制度,却没有专管机构。隋唐时刑部下专设比部,“职掌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公廨、勋赐、赃赎、徒役课程、通欠之物及京师仓库,三月一比”。北宋对于各级官署支用的财物要进行事前的和事后的审计,到南宋初设审计院。明、清以户部所属的“清吏司”来执行财政监督。十三个清吏司根据各省一年一报的文册进行审查核销。清前期大体延袭明制,均按监督的对象,作具体的分工。

——以上均摘编自赵友良《我国历代财政监督(审计)制度考略》


(1)根据材料一,列举我国财政监督早期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财政监督的演进趋势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有“师保”“辅贰”之制。《礼记》记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这反映了(     
A.儒家理政思想的弘扬B.原始民主制遗风的留存
C.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D.当时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材料反映出(       
A.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B.商周原始民主的传统
C.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D.重视宗法血缘的特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关于周代建制的记载中,既有“君,谓有地者也”“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的内容,也有“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这些记载说明(       
A.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B.有地成为分封的唯一标准
C.西周祭祀礼仪法则严苛D.君统宗统有同一经济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西周,诸侯被认为是国王的臣属,有些诸侯国的国君在中央任职,这些诸侯国的一些重要官职也是由天子任命。据《礼记·王制》记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这反映出(     
A.西周的集权专制得到加强B.分封制树立了天子独尊地位
C.周王室对地方有一定控制D.周王对诸侯国实行层层分封
7 . 《诗经·大雅·板》中记载:“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阐述了西周时期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     
A.汉初郡国并行制推行B.皇位继承的“立嫡不以长”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宋、鲁、郑等姓氏的出现
2023-07-10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学校卓越发展计划项目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制度,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依据以下材料,关于郡县制的记载说法正确的是(        
内容出处
秦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史记》
(哀公二年,赵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左传》
①最初郡的地位低于县                 ②郡县的设置与战争有关
③商鞅创立,秦始皇在全国推广   ④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2023-03-25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大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锡命礼是西周王朝天子册封各国诸侯和中央王官的政治工具。而《国语·周语》记载晋惠公接受天子锡命时“执玉卑,拜不稽首”。周平王和周襄王分别锡命晋文侯和晋文公时,赐物中均没有出现“鈇钺”(帝王赐予的专征专杀之权)这一物品。这些现象反映出这一时期(     
A.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有机结合B.周王室的政治影响力遭到削弱
C.贵族内部矛盾促进了权力的再分配D.土地制度变革动摇了等级秩序
10 . 《史记·封禅书》记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夏、商、周的都城择址分别体现了“夏都居洛”的生存意识、“商都居洛”的政治意识和“周都居洛”的全局意识。这反映出夏商周时期(     
A.洛阳是唯一的都城所在地B.执政理念阻碍了疆域扩大
C.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D.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