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对于西周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我们主要看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这种政治完全是分化政治,中央不过问,但是二者的关系仍很密切。秦王嬴政完成大一统的事业后,接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固对这个空前的大帝国。元朝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关牙交错为主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朝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分别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周、秦朝和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西周和秦以后政治制度最突出的不同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并简析这种趋势带来的影响
2021-11-0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

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材料二   《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化。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

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

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成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

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

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完善。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

3 . 材料一商代出现了常备军。但是,由于生产力还不发达,不可能供养过分庞大的常备军,故此,除了采取亦农亦战的方式以缓解供应不足之外,还需要征发各族民众进行征战。这样,商代的军队就出现了血族团体和军事编组并存的编制形式,这是在由临时征集兵员制向固定军籍制过度的时期所特有的现象,同时又是宗法制度长期存在的表现。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总是在不同规模和程度上保留着家族和宗族武装。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717年,唐朝开始付给资源延长服役时间的人报酬,也招募由于富有的僧俗地主兼并大批徒弟而产生的失地农民。737年,这一变化以敕令的形式开始制度化,朝廷要求每个边疆指挥官决定长期征募的兵额。国家将对募兵奖以军饷,永久免去税赋和劳役,授予他们的随军眷属边疆土地。除了这些新的永久性职业军人外,军镇也雇用胡人骑兵作战。

——摘编自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代军制的特点,并说明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支出唐代军制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影响。

2018-11-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蛟河一中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