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9 道试题
1 . 据《左传·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记载,鲁氏小宗季寤、公鉏极不得志于季氏;而叔孙氏小宗叔孙辄无宠于叔孙氏。都投靠阳虎(是鲁国公卿季孙氏的家臣),“阳虎欲去三桓,以季寤更季氏,以叔孙辄更叔孙氏,已更孟氏”。此类事件的发展(     
A.利于强化贵族政治等级秩序B.缓和了贵族统治集团的矛盾
C.颠覆了西周创制的礼俗文化D.加速了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
昨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西周时期的太保、太师官职,具有对太子和年少国君教养监护、辅佐国君掌握政权的职责。如召公不仅以太保之职执政,经常奉命率军出征,而且时常对年少的成王谆谆告诫。成王病危的临终遗嘱也是由召公带头受命,继任者的册命也由召公主持。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削弱了天子权威B.原始民主传统影响王朝统治
C.权臣独裁专断现象严重D.监国辅政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商周时期,王及诸侯方国国君死后普遍实行多代集中埋葬于同一公共墓地的“集中公墓制”。春秋战国时期,以每代国君为中心的“独立陵园制”出现,秦始皇陵则完全脱离秦国芷阳陵区而自成一体。这种变化反映了(     
A.血缘政治的瓦解B.统一局面的形成C.儒家思想的影响D.君主集权的趋势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殷商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把自己的统治假托为“上帝”的命令。周人灭殷后吸取殷亡的教训,认为“天命靡常”,即“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能否享有“天命”,取决于君主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否保民。这一思想变化反映出(     
A.原始民主政治的影响B.民本思想的萌发
C.统治者道德修养提升D.神权政治的衰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礼记·曲礼下》载:“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

史料二:《礼记·大传》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太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于祫及其高祖。”

史料三:《国语·鲁语上》载:“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

材料二   在前国家时期,先民们信仰原始宗教,这是祭祀的起源阶段。

早期国家时期,君王们通过举行祭祀来建构政治权威与权力秩序,祭祀因此呈现高度政治化的特征,并逐渐由早期的原始祭祀向国家祭祀演变。

秦汉时期,中国“国家祭祀”制度也随着儒家礼制化的改革而渐趋定型。

唐代时期,国家祭祀中的人性成分逐步提升,孔子、太公望均进入国家祭祀体系,出现吸纳民间信仰的先兆。

宋代时期,国家祭祀体系吸纳的民间信仰开始增多,最为突出的有马神祭祀。

明朝时期,朱元璋通过国家祭祀体系祭祀先代帝王的力度可谓空前,并且把大批历代名臣加入从祀。

清朝时期,吸纳民间信仰的关圣、文昌入中祀,设立贤良、昭忠祠入小祀,光绪年间朝廷升孔庙祭祀为大祀,以增强王朝的社会控制能力。

——摘编自廖小东《政治仪式与权力秩序—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的政治分析》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古代中国祭祀制度的历史,指出其共同的史料价值并进行说明,同时指出古代王朝强化祭祀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历代王朝祭祀制度的演变与强化政治统治之间的关系,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中国早期社会中,号称掌握了天、地、人、神之间沟通能力的巫觋拥有可以支配他人的绝对力量。商后期的王自称“帝”,亲自参与占卜活动;而周王自称“天子”,“承天”而“子民”。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贵族干预政治的现象消失B.神权渐被纳入王权之中
C.国家治理的理性色彩增强D.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7 . 西周早期少数大世族占据了王朝的权力中枢,西周中后期一些部门的高级官员由不同家族人员轮流担任,如荣氏不再世袭司徒,任此职者先后有毛氏和南官氏族人。这表明西周中后期(     
A.血缘宗法关系遭到破坏B.世卿世禄制发生了变化
C.官僚政治体制逐步形成D.社会阶层间流动性增强
2024-05-05更新 | 19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调研(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尚书·周书》主张“厥民刑,用劝。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克用劝”。这反映出西周(       
A.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B.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C.以“周礼”规范人们的行为D.敬天保民的思想主张
2024-05-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根据商代卜辞关于贞人(执行占卜的人,大多拥有自己的名号和封地,为部族首领)的数量统计,贞人从武丁时期的62人,逐渐减少,到帝乙、帝辛时已成6人,帝乙、帝辛甚至不仅亲自“贞”,而且亲自“卜”。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王与贞人集团进行了长期的斗争B.商人的鬼神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C.商代世俗王权与神权逐渐实现统一D.占卜问神在商代占据了重要地位
2024-05-0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周初,井田制下的土地不准买卖与交换。《左传》记载,公元前712年,周天子从郑国割取邬、刘、蒍、邘的田地,把原来属于苏忿生的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的田地给郑国。这表明当时(     
A.传统政治秩序遭受冲击B.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C.郑国成为诸侯国的霸主D.井田制度遭到瓦解
2024-05-0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